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贵州毕节法院改革创新亮点多

2017-07-13 10:16  来源:法制生活报  责任编辑:闵玥
字号  分享至:

  实施“六排通报”举措,助推“质效提升”攻坚;

  充分发挥庭审观摩效应,积极开展警示教育;

  巡回审理常态化,司法为民暖民心;

  运用信息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网络直播庭审,打造阳光司法;

  推进“轻刑快审”工作,优化司法资源分配;

  ……

  这些,是贵州毕节两级法院把握机遇、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积极稳妥推进司法改革的工作亮点。近年来,毕节两级法院围绕完善司法责任制,不断规范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围绕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圆满完成员额法官选任;围绕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全力促进法官权益保障;围绕实行省以下法院人财物统管,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财物统管等工作。开展司法改革以来,全市法院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六排通报” 助推“质效提升”攻坚

  据介绍,2016年,毕节两级法院案件受理总数在全省位列第3,结案率达到96.36%,审判质效在全省排名由2014年挂末,到2015年上升到第5位,2016年上升到第3位。

  毕节两级法院主要质效指标排名靠前,审判质效明显提升,是毕节市中院推动司法改革所带来的效果。

  工作中,毕节市中级法院积极探索,主动向省法院申请试点,大胆创新,首创性地提出了以“321”模式组建3个审判工作团队,2个审判关联团队,1个执行工作团队。“321”模式严格以审判责任制为核心,以明晰的审判组织权限和审判人员职责为基础,以有效的审判管理和监督制度为保障,建立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配套齐全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实现审判工作责、权、利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在此基础上,毕节市中院提出实行“六排通报”新举措,全力提升结案效率。“六排通报”即从审判流程系统和绩效管理系统实时提取信息数据,以周通报的形式,将全院各承办法官承办案件的受理数、审结数、未结数、发回改判数、办案工作量及结案率实时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

  “实施‘六排通报’,一方面让各分管领导及时、准确、直观掌握分管工作的开展情况,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进行督促指导;另一方面又能在法官中形成‘明确差距,增比进位’的良好风气,确保全院审结效率周周有提升,案件质量时时有提高。”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任明星说。

  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实现多渠道、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2016年7月4日,七星关区法院受理了原告陈某某诉被告范某某离婚纠纷一案,在联系被告送达法律文书时却遇到了难题,被告称其因怀孕心情不好正在广州散心。承办法官立即将情况反馈给原告陈某某,并告知如果女方怀孕期间男方是不能起诉离婚的,陈某某表示并不知范某某怀孕的事情。

  几天后,被告范某某主动联系法官,称其已回到毕节,法官当即安排双方到法院进行调解。

  在调解中,原告陈某某称自从生育第一个小孩以后被告经常无端猜疑,无理取闹,自己已经心力交瘁,无法安心工作,必须离婚。而被告范某某却一直在央求原告,称孩子还小,自己也在努力作出改变。

  原来,被告范某某有产后抑郁症,一直都在治疗中,情况时好时坏。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承办法官建议由法院联系心理辅导专家对被告范某某进行心理辅导工作,范某某表示愿意接受,而原告陈某某称自己心理上也被范某某折磨得出现了问题,要求同时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经该院聘请的心理辅导专家无偿对原、被告双方进行近5个小时的心理咨询后,双方均在一定程度上放下了思想包袱,自愿和好。此后,双方相处和睦,夫妻关系得到了彻底改善。

  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聘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辅导,这是毕节法院积极推进全市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实现多渠道、一站式、综合性服务模式的一个真实写照。

  工作中,毕节市各基层法院均规范设置了立案登记、诉调对接、律师接待等柜台式服务窗口,包含诉讼引导、立案咨询、材料收转、诉讼调解、执行接待、司法救助等服务功能,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除庭审和执行工作外,矛盾的化解和分流地,成为了法院在“法治毕节”创建工作中一个闪光的观摩点,多次得到“法治毕节”创建观摩团领导的表扬。

  运用信息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织金法院一楼大厅,有一个“E调解”平台。在该平台里,可以看到该院特邀的贵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16位知名法学专家、学者的信息,而这些专家、学者,可通过远程视频调解平台对织金县的部分矛盾纠纷进行异地调解。当事人可通过触摸屏自主选择基层调解人员、知名法学专家或专业调解组织调解纠纷,不仅能最大限度调动当事人的调解积极性,防止矛盾激化,而且还能克服双方身居异地、来往不便的情形,切实减轻群众诉累。

  这是织金法院围绕提升司法服务质量服务人民群众,整合或开通15类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便民服务措施,提升窗口文明形象和服务水平,全力打造线下加线上“O2O”(On-lineToOffline)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

  作为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的试点法院,织金县法院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三大在线载体,即网上立案服务、12368诉讼服务热线、视频接访系统。通过线下与网络构成多维立体服务平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足不出户即可在线了解法院当前工作动态、裁判文书发布、观看庭审视频以及案件审理、执行的进展情况,咨询法律立案、收费等各环节事项,甚至能在家通过网络自助立案,节约法院司法资源和当事人来回奔波的成本,提高了效率,实现了共赢。

  同时,该院打造“线下+在线”服务模式。在审判领域采用“O2O”模式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流动诉讼服务窗口、网络庭审直播、诉调对接平台,确保旁听不出户、纠纷不出乡,极大地减轻了群众诉累,受到广泛认可。

  此外,为进一步拓宽信访管道,减轻人民群众负担,降低涉诉信访成本,该院建成远程视频接访系统,通过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申诉信访人员可以在基层法院申诉信访平台提出申请,向市中院、省高院及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表达要求。相较传统“面对面”接访的形式,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的开通,不仅拓宽了信访管道和载体,更能有效减轻群众信访负担。

  网络直播庭审打造阳光司法

  2016年11月29日上午9时,黔西县人民法院一起交通肇事罪案件的庭审正式在中国庭审公开网进行现场直播,同时也在黔西法院LED户外全彩大屏幕上进行直播。

  “法院将庭审在网络上直播,在我们黔西还是破天荒的事,阳光司法看来不是一句空话。”黔西县一市民说。

  据介绍,庭审直播平台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新浪网合作建立,是最高人民法院继中国审判流程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公开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之后,建立的司法公开第四大平台,于2016年9月27日正式开通。黔西县人民法院,是贵州省第二家在中国庭审公开网上进行庭审直播的法院。

  在中国庭审公开网开通庭审直播,不仅满足了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旁听庭审、了解庭审实况的需求,直观地展现了法院审判活动,又便于群众对审判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而且对倒逼法官提高审判水平、规范庭审行为,促进公平正义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保障了司法公正,树立了司法公信,打通了阳光司法的高速路。

  推进“轻刑快审” 优化司法资源分配

  2015年3月3日22时许,罗某饮酒后驾驶一辆小型普通客车从纳雍县雍熙镇新立医院行驶至“盛世国际”路段时,被执勤民警当场查获。经检测和鉴定,确认罗某属于醉酒后驾驶机动车。

  纳雍县法院认为,罗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醉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危害公共安全,其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应依法惩处。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罗某犯危险驾驶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予以确认。鉴于被告人罗某自愿认罪、悔罪,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判处罗某拘役二个月,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宣判后,罗某及公诉机关均未提出任何异议,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该案是纳雍法院适用“轻刑快审”机制审结的首例刑事案件,也是2015年省法院确定七星关区法院、毕节市中院确立纳雍县法院作为“轻刑快审”试点后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现在,七星关区法院与公安、检察院形成联动模式,有效提高了审判工作效率,2016年适用“轻刑快审”审结案件109件,占刑事案件结案总数的24.16%,平均办案周期为5天。纳雍法院适用“轻刑快审”审结的刑事案件50件,占简易程序审结案件的35.21%,比2015年提升4.81个百分点,平均审理期限7天,比简易程序平均审理期限少13.72天。

  据介绍,适用“轻刑快审”,审理期限大大缩短,诉讼效率明显提高,当庭宣判率明显提高,司法透明度得到明显增强。此举带动了轻微刑事案件刑罚整体轻缓化,实现了轻微刑事犯罪“少判、判少”,“轻罪轻判”进一步落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更好地实现了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罚目的,在对被告人进行一定程度惩罚的同时,给被告人提供了尽快接触社会、重新融入社会的可能性,有利于被告人悔过自新,降低再犯罪率。

重磅视频丨法槌敲响的那一刻

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当法槌敲响的那一刻,冤案终于昭雪,罪恶受到惩罚,正义得以伸张,弱者施以救济。

“我最喜爱的好法官”特别节目将在央视播出

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我最喜爱的好法官”特别节目,将于7月10日晚间19点55分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播出。

新华社:“科技司法”渐显实效

现代科技正在与司法体制改革深度融合,“科技司法”正在向你我一步步走来并逐渐凸显良好的成效。

检察官的初心

未来的路还很长,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