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华华在执行工作中
帅气、挺拔,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法院执行庭司法警察(执行员)倪华华给人的第一印象,用时下流行的词来形容,就是“小鲜肉”。作为一名85后,他有着年轻人的活力和热情,同时,作为一名执行战线上的年轻干警,他工作时却非常老辣。
从事执行工作8年多来,倪华华在办案过程中讲究方式方法,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他曾先后被评为柯桥法院先进工作者、杭州G20峰会柯桥区先进个人,并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此次他又入选浙江法院第二届“最美执行干警”,充分展现了执行战线上年轻人的风采。
坚持,让“死案”“复活”
当事人家中、银行、房管所、档案馆、派出所……“执行,一直在路上”,这是倪华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工作常态。
为了让生效法律文书能顺利执行、为了帮助申请执行人拿到执行款,他每天都在高强度地工作着。他24小时备勤,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被执行人下落;他日日忙碌,奔波在查找、处置被执行人财产的路上。
执行工作错综复杂,因为各种因素,不少案件会在某个阶段成为执行程序终结的“死案”。如何让这些“死案”“复活”,倪华华有着自己的工作套路:兼顾情理法,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持之以恒促成案结事了。
做木工活的许师傅接到了一桩来自绍兴某针织有限公司的装修施工活,没多久工程就完工了。但是,这家公司经营不善,很快倒闭了,除了先前支付的2万元,其余4万余元工程款迟迟未付。
无奈,许师傅向柯桥法院起诉。经法院调解,许师傅与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达成调解协议,协议明确了公司要在限期内支付装修施工的4万余元尾款。
然而,当法律文书被送至公司所在地时,公司里已空无一人,东西也已被全部搬空。许师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倪华华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已经从王某变更为其70多岁的父亲。根据当时的情况,这起案件很有可能成为执行程序终结的“死案”。
考虑到王某父亲年事已高,倪华华没有对他采取强制措施,而是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向他阐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最终说动王某父亲将公司法定代表人再变更回王某。
然而,王某关闭手机,人也“消失”不见,案件执行又陷入僵局,执行程序被迫中断。倪华华没有一丝松懈,终于在一洗浴场所内将王某堵住。随后,王某家属替他支付了相应尾款,此案执行完毕。
创新,让执行更有力度
在倪华华看来,与“老赖”斗智头勇只是执行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灵活运用现有法律武器,用新方法新手段突破执行难题,确保执行更有力度。
去年,省高院印发了《〈关于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衔接若干问题的纪要〉的通知》,为破解执行难、推进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政策法规指导。
当时,由倪华华经办的,绍兴市柯桥区某印染有限公司和浙江某印染有限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两批案件正面临执行难。为打破这两批案子的执行困局,在柯桥法院领导的支持下,倪华华主动与该院民四庭探讨执破衔接工作,并共同制定《执行案件转破产程序审查意见登记表》和“执转破”规则的初稿。
随后,按照相关规则,倪华华将这两批案件转入了破产程序,并依据《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等规定,结合承办案件情况,依法对相关人员追究刑事责任,促使他们履行作为被执行人的相关义务,维护了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记者 丁田醒 编辑:徐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