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滨水景观带。蝶变的背后,离不开司法的保障……
守望那考河风景线的法治之盾
曾经,那考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一条泛着黑水和臭味的小河沟:行洪不畅、荒草丛生、废水排入、垃圾堆积。
如今,这里化身美丽的湿地公园,“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生态格局让人流连忘返。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对南宁市整治城市内河河道,形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滨水景观带的做法高度赞扬。
蝶变的背后,离不开司法的保障。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自2015年被纳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作为辖区法院,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用法治力量保护那考河的生态环境。
高举司法利剑,守护那考河绿水青山
近年来,兴宁区法院围绕兴宁区建设“两轴三区四中心”的发展格局,强化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凝聚环境资源保护合力,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资源和环境污染犯罪。
2016年6月,兴宁区法院受理了许某、文某涉嫌犯非法占有农用地罪一案。据查,许某、文某在那考河流域上游倾倒的建筑弃土和建筑垃圾面积达14.313亩,对那考河周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其中,被建筑垃圾覆盖的12.131亩灌木林地种植条件遭严重破坏,已不具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大气、维护生态平衡等功能;涉案林地与周边相近的林地相比较,已无法自然恢复原貌。
辖区群众为此十分气愤,纷纷要求严惩破坏那考河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那考’在壮语里的意思是美丽绿色的水田,寓意着环境优美,而他们却在破坏着美丽,太让人痛心!在审理此案的时候,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兴宁区法院成立专案小组,由院党组书记、院长罗君担任审判长。
案件合议庭反复翻阅案件材料、走访相关部门了解情况,认定2名被告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有林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额较大,造成林地大量毁坏,已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最终,法院判处许某有期徒刑1年2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判处文某有期徒刑1年1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
据统计,2016年至今,兴宁区法院共审理滥伐林木案6件、非法占用农用地案3件、涉及环境方面滥用职权和受贿案3件,判处罪犯15人,打击了罪犯的嚣张气焰,有效保护了那考河的生态环境。
创新司法服务,多层次提升环保意识
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兴宁区法院选优配强环境资源纠纷案件审判力量,由院长罗君牵头,整合相关部门领导带头破解环境资源保护实践难题,提高该院在审理环境资源案件的能力;另一方面,凝聚各方力量,积极构建环境资源纠纷的多元化解平台,并从思想上强化辖区群众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兴宁区法院创新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族老”的优势资源,化解了大量农村民间纠纷,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尤其是在涉及土地和环境资源的案件中,“族老”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那考河治理,需要征收黄某家的一块地,但是同村的李某与黄某签订了租赁合同并在该地块上种植了竹子。负责那考河治理项目的北京某集团为了激励征收,给予优先拆迁户一定金额的奖励。黄某觉得地是自己的,钱应该给他;李某觉得竹子是自己种的,是自己的积极配合才有的奖励金,钱理应属于自己。在该案的调解过程中,“族老”将二人召集到一起,借助自己在村里的威望,对二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二人听后握手言和,同意平分奖励金。
近年来,兴宁区积极发展“十里花卉长廊”及昆仑大道旅游带,那考河湿地公园正是位于昆仑大道旅游核心区的一个项目。
随着游客接踵而至,相关纠纷亦有所上升。兴宁区法院针对旅游纠纷具有涉及面广、异地发生、标的额小等特点,于今年4月12日挂牌成立了兴宁区法院“十里花卉长廊”旅游巡回法庭,将司法服务延伸到景区一线,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调解,为游客及旅游经营者提供高效、灵活、便捷的司法服务。旅游巡回法庭的成立,既维护了各方合法权益,也守住了绿水青山的美誉。
源头治理,还要从思想上强化意识。
兴宁区法院注重加大环境资源司法公开和宣传力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参与环境资源保护意愿。该院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通过公开审判、以案说法、发布环境资源司法重要新闻和典型案例等形式,宣传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群众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
发挥职能,依法严惩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行为;以法为盾,刚柔并济守护绿城山清水秀。两年来,正是有了兴宁区法院提供的司法保障,那考河湿地公园日益绽放光彩。
法院官微亲民“增粉”不断
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法治宣传中充分利用新媒体走亲民线路,通过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即时发布法院亮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宣传效果。
1-6月,防城港中院在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自媒体上下功夫,注重可读性,每日更新,频频推出原创内容,积极推送本市两级法院的亮点工作、主要成绩、法官风采等。该院官方微博粉丝增至37066名,多次进入广西政法微信影响力排行榜法院周榜前3名,正面宣传法院工作,提高法院形象。
注重加强打造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的原创品牌。防城港中院推出的原创网络短视频节目《微观法苑》、原创系列执行漫画《“老赖”之路》两个新媒体品牌,以视频、漫画等方式宣传法院中心工作。其中《“老赖”之路》为全国首个专注于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法院原创微信微博长图系列漫画,该系列原创漫画现已发布12期,创新做法获得人民法院报等全国重量级媒体多次报道,于微信微博平台共获328个新媒体账号转发共4823次,累计阅读量达28万人次,有力宣传了法院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 (陈颖婕 梁丽明 陈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