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警察朋友圈里的“特殊好友”
背后竟藏着那么多悲欢离合
早就听说,山西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科科长张俊和有一个特殊的微信朋友圈,圈里都是他曾悉心帮教过的戒毒人员。每天一声亲切的问候,张俊和想把关爱的触角一直延续下去;定期给张科长“汇报”自己的生活近况、思想状况,戒毒人员总感觉这是一份回馈,一份承诺。
借着“6·26” 国际禁毒日的契机,记者将这份看似松散,实则紧密的关系仔细梳理,带您感知戒毒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打开张俊和的“梦想起航”微信群,记者第一感觉这里就是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集,200多名出所戒毒人员,100多名戒毒人员家属,这片小小的网络天地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戒毒成功后的喜悦,有找不到工作时的迷茫,有悲痛欲绝的离别,有毒海里沉浮挣扎的苦痛……而这一切,张俊和都要以一己之力面对。
“只要有人求助,自己就会全力以赴,要给那些迷路者指明方向,给那些绝望者看到希望。”张俊和在微信首页留言簿里写道。
请你立即回家
时间回到2016年12月20日24时30分。
加班到凌晨的张俊和,看见陕西榆林籍解戒人员高志微信动态里发出一张酒吧的照片,文字是“我的世界,再见了!”张俊和隐隐觉得高志情况有些不对,试着在微信上和他对话,没想到高志还真在线。他说自己已经和第二任离了婚,觉得人生没了什么牵挂,此时正和一帮以前的狐朋狗友们在酒吧喝酒,这其中就有几个人现在还抽着“货”。
张俊和心急如焚,唯恐高志再次被拉下水,当即要求:“高志,请你立即回家,我不希望再在戒毒所里见到你。你要考虑清楚,如果再次戒毒,你的妈妈是否会再次倾家荡产的帮助你?孩子已经失去母亲了,你难道忍心看着孩子再失去父亲?”
高志听了他的话,走出酒吧,回到家中。因为在高志的心中,张俊和就是他的一位兄长,他的话不得不听。从2011年出所至今六年来,张俊和在他身上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感情,他的床上铺的是张俊和送给他结婚时的床单,柜里放的是张俊和从太原寄过来的玩具,小女儿出生后,张俊和第一时间送去祝福。
为了帮助他戒毒,2013年、2014年,张俊和不远千里两次赶赴榆林为他鼓劲加油,谈心交流。张俊和关注帮助高志6年2000多天,他们之间的聊天记录大概有两万余字,字里行间见证了高志戒毒六年来经历的那些坎坷、曲折,更见证了一位人民警察对一名曾经的吸毒浪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指引和帮助。
再给他一次机会吧
时间指向2016年12月20日6时许。
刚刚睡醒,张俊和就看到在治戒毒人员尤飞的妻子发来微信:“张科长,尤飞自从去年入所后,把我们娘俩祸害的不成样,我觉得自己越活越跟傻子似的,昨天我爸我妈狠狠的骂了我一顿,说我守着个料子鬼有什么前途,告诫我再不和他离婚,以后就不要回娘家了。我昨晚上哭了一夜,你说我该怎么办?这些话我也只能跟你说了。”
尤飞是第二次戒毒。第一次戒毒是2011年,2013年出所后还经常从老家到太原看望张俊和,但是在坚持了18个月后再次复吸。通过三年多的微信,张俊和了解到尤飞和妻子其实是有非常好的感情基础,特别是尤飞8岁的儿子聪明可爱,对尤飞特别依赖,如果离了婚,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不会幸福。
张俊和当天便来到大队找尤飞谈话,尤飞明确表达不愿意离婚,并且委托张俊和转交写给妻子的一封长信。张俊和在微信里把尤飞在戒毒所表演节目的照片发给其妻,真诚希望她能继续选择不离不弃。2016年12月31日,戒毒所组织元旦文艺演出,张俊和专门开通“绿色通道”,邀请尤飞妻子来所参加亲情帮教活动,以此融化坚冰,稳固双方感情。
尤飞妻子的情绪终于稳定了下来,在微信里告诉张俊和:“谢谢您,让我能够如此清晰地看到我和他之间的关系。给他一个机会,其实也是再给我自己一个机会,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好好戒毒吧,转告他孩子学习很好,这次数学考了100分,语文考了99分,心珠算也学的很好。”
孩子,你必须坚强
时间来到2016年12月20日19时12分。
张俊和微信里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申请,标注“我爸爸在戒毒所里”,张俊和赶紧添加了好友。通过照片,他看到了一个清秀的男孩子,留言栏里写道:“张警官,您好,我今年十五岁,我是在探访室看到你的微信号的,自从我爸到戒毒所后,尽管我嘴里说着走,走的越远越好,但是我心里实在受不了。在他进戒毒所之前,我俩还谈过话,说的好好的,他好好戒毒,我好好学习,但是一下子他就到戒毒所了。他走之后,我确实不听话,什么事都干过。”
张俊和见过吸毒者悲痛欲绝的母亲,见过吸毒者恩断义绝的妻子,但是第一次碰到正处在青春期的吸毒者的孩子。他心里明白,如果不管,放任自流,这个男孩可能会重蹈覆辙,那将又是一个悲剧的开始。
张俊和在微信里问道:“你现在还上学吗”?他说“上”,张俊和又问道:“学习好吗”?他说“曾经好过,但是现在不好了,爸爸走了后,我就彻底的自暴自弃了,逃学,打架,上网。”张俊和的心瞬间揪了起来。
张俊和与他谈了大概半个多小时,鼓励他不要受父亲的影响,要好好学习,并且把电话留给了男孩。希望能够帮助到他,温暖到他,给予他力量和方向。
一周的时间他都一直在关注着这个男孩,直到有一天接到这个男孩的微信:“张警官,我知道你是个好人,您说的话我一定会记住的。我爸爸已经这样了,我妈妈很可怜了,我不会再让她失望。这次见面之后,我会改变的,我会照顾好妈妈、奶奶、姑姑,您放心吧。”在张俊和的心里,小男孩的遭遇一头维系着戒毒父亲的当下,一头维系着这个家庭的未来,他唯有持续关注,才能让心安定下来。
三个故事,有喜有悲。
就在记者采访张俊和的半天时间里,不断有解戒人员和他聊天,有一名戒毒人员成功戒毒五年,终于能够再次考取驾驶证,他第一时间把准考证拍成照片发给张俊和分享快乐。
有一名远在北京的戒毒人员告诉张俊和:“他回家后一年半,每周都要去当地公安机关做一次尿检……”在微信的世界里,张俊和能清楚地看到每个曾经的浪子他们的生存现状,看着他们与寂寞做斗争,与毒瘾做斗争,与毒友做斗争,与毒贩子做斗争,看着他们失败、迷茫、哭泣。
在微信的世界里,张俊和每天都能碰到吸毒者的母亲、妻子、孩子,他一遍又一遍的讲述着“不抛弃,不放弃”的道理。
“生命不息,回访不止吧,只要有需要,我会一直沿着回访的道路前行,帮助更多的吸毒者脱离毒海,回归社会后可以幸福尊严的生活,实现他们本来应有的价值。”张俊和说道。
(文中所涉戒毒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