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密布的监控探头 “站岗放哨”,震慑犯罪、让百姓收获安全感;深入挖掘视频监控应用,为社会治安防控进行精确“导航”,让一个个罪犯无 所遁形 ……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紧跟 平安建设 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将视频监控体系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基础工程, 统筹布局、无缝对接,全面建设整合覆盖严密的视频监控体系。目前,已建设高清视频监控 1.5 万余路、治安卡口 640 余处、电子警察 420 余处,指导建设社会面各类监控 14.9万余路,基本建成以路网为线、以重点部位为圈、以卡口为环、以社会面为补充的无缝式城乡一体化视频监控防控体系 , 为城乡居民 织就了一张平安幸福网。
高位谋划, 多部门合 力 打造 “ 一把手 工程 ”
德州位于鲁冀两省交界,有 7 条高速公路、 5 条国道、 13 条省道穿境而过,是素有 “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的交通枢纽城市;同时北依京津,南接济南,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 《全省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指导意见》 下发后 ,市县两级党委政府 高度重视,将其作为 “ 一把手工程 ” 来抓, 不断加大对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的保障力度, 高点 谋划布局,强力组织推进。 从 2015年起,连续三年市委政法委都与各县市区签定责任状,将视频监控的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市综治办作为牵头单位,与公安 、财政、发改、住建、规划、通信、电力等部门密切协作, 共同踏勘现场、选点布局,共同解决选点、通电、资金筹措等难题, 积极推进 城乡一体化视频监控体系建设 。 同时,抢抓党委组织部门进行村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良机,与 市委组织部 、 市公安局 联合印发《德州市 “村村通”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在城区视频全覆盖建设的基础上,融合县乡道路智能交通建设,一体推进视频监控向城郊结合部、边远农村延伸。
“推动天网建设,公安责无旁贷,天网是犯罪分子的罗网,更是百姓的幸福网、平安网。”德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于松岩说。 作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具体实施 的主力军,德州市公安机关 着眼未来、着眼实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封线、锁城、控点、成圈”的建设原则,在全市规划“三圈六网”的整体格局 , 即以卡口为圈,以监控为网,以省际、市际、县际视频监控防线和城乡出入口视频监控防线为依托,构建各级环区域、环城、环重要目标的三层电子 “防护圈”,重点抓好道路监控网、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安防网、易发案场所监控网、社区安防网、车载移动监控网和机动车辆轨迹网“六张网”。在布点工作中,采取指挥长、治安大队长、刑警大队长、派出所长“四长”负责制,根据指挥、破案、防控需要提出布点建设需求,并组织业务骨干对全市视频监控、电子警察、卡口布局进行规划评估。同时,邀请清华大学信息化领域专家、智能交通领域权威专家全程参与规划论证,确保建设更科学、布点更精确,真正凝聚打防合力、服务警务实 际 。
突出实战, 高标准建设城乡一体化 “平安幸福网”
“要不是你们出手相助,这 2 万多元救命钱就找不回来了! ”今年初,德州市民李先生打车去城区医院给父亲看病,下车时却将装有 2 万多元现金的包落在了出租车上。接到李先生求助后,当地派出所民警及时调取李先生下车地点附近的所有视频监控,最终在一公交站点前的监控探头处锁定了李先生乘坐的出租车,随后民警联系到出租车司机,在半个小时后帮李先生追回了全部钱款,让李先生感动不已。
去年 10 月,武城县公安局接到甲马营镇前曹店村村民报警,称其家门外的黄狗被人偷走,偷狗人驾驶一辆白色轿车。根据报警人描述,县局合战中心民警查询案发现场附近路口监控,经仔细筛查,将一辆车牌号为鲁 AJ96** 的白色越野车纳入视线。合战中心利用视频 “村村通”和天网平台实时刷新卡口、查询监控,结合堵截民警的反馈信息对该车轨迹进行研判,并将研判结果实时推送至一线堵截民警,最终在案发后一个小时将嫌疑人一举抓获。
救命钱短时间被找回,流窜作案短时间内即告破案, ……这一桩桩一件件在视频监控系统建立之前是很难想象的,即便有也属小概率事件,但在视频监控遍布城乡的今天,几乎成了常态。 围绕实战化的要求,德州市着力监控系统的织密补盲、提档增效,努力实现视频监控 “全城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应用、全程可控”,着眼 本地 路网结构特点,将智能交通建设纳入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高速公路、国省道、城区和主要县乡道及环京、环鲁、环济公安检查站的视频监控全覆盖。目前,辖区内 7 条高速公路建设视频监控 380 余处,卡口 50 余处;在 18 条国省道建设卡口 170 余处,平均 6.7 公里一处,电子警察 110 余处,视频监控 770 余处,平均 1.5 公里一处。据统计, 2015 年以来,该市道路交通四项指标同比分别明显下降。
目前, 全市 基本实现县乡道路与干线公路重要交叉口、省际检查站、复杂路段视频监控的全覆盖。同时, 按照 “村村通”工程要求, 在 6033 个村庄(社区)的出入口、中心街、重点部位,按照每村 新增 4-6 个标准,规划建设视频监控 2.6 万余路,目前已完成总进度的 60% ,预计年内将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此外,针对德州鲁冀边界 “线长点多”、流动犯罪跳跃性强的实际,全面堵塞防控漏洞盲点,梳理辖区 200 余公里鲁冀边界沿线的所有村庄、大小路口,规划建设视频监控 2500 余处、治安卡口和电子警察 130 余处,打造边界防控的 “铜墙铁壁”。
着眼城市公共部位防控形势发展需要,自 2015 年以来,在全市部署和推动公交站点和高铁沿线视频监控建设 , 三个主城区 413 个公交站点建成视频监控 882 路,采用全景式和抵近式相结合的监控建设模式,兼顾道路正面公交上下客和背侧人行道路的情景监控,最大限度满足治安防控和打击犯罪需求;在京沪高铁沿线的 52 处桥梁、涵洞,建成视频监控 72 路,基本实现高铁沿线重要目标的全覆盖。
创新应用 , 不断激发视频系统 “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
“办案(办事)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各方面的,但视频监控平台的重要性 首当其冲,加上流畅的警情分析研判、指挥长的高效处置,以及点对点的扁平化指挥,最终达到以快制快的目的。”德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如是说 。
围绕视频监控应用,德州市按照“实战、实用、实效”原则,积极探索和实施以智能化调度、动态化管控、可视化研判、利民化服务等为主的应用,深入挖掘视频监控应用的方法、模式,有力推动警务实战工作创新发展。依托图像平台和卡口云管控平台建设,全面整合内外部视频监控、电子警察、卡口等视频资源,串并视频信息“孤岛”,实现治安、交警、社会面视频监控网的“三网融合”。大力推进涉案视频库建设应用,突出涉案人、车、物等线索特征的视频接力和分析研判,最大限度地发挥视频大数据的“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提升破案率和打击率。目前,已整合全市治安卡口、交警卡口和电子警察 2504 路,接入全市治安、交警、社会面重点部位视频监控 1.6 万余路。特别是通过扩容对接平安校园、平安医院、数字化城管、公交安防设施等,开展与交通、市政、环保等部门的共享应用,实现了异构视频监控系统资源的互联互通,接入居民小区、停车场、商场、沿街门市、娱乐场所等各类社会面监控 1.5 万余路,为大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视频支撑。
同时,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性、直观性、智能化优势,在市局、分县局、派出所三级建立视频监控值守、图像研判专业队伍,分级分类开展视频巡查、分析研判,实现视频巡逻与实兵巡逻、交通疏导与车辆查控、动态设防与应急处突一体运转和有机衔接,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今年以来,该市辖区盗窃、抢劫、抢夺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19% 、27% 、36% 。
据统计,三年来,德州市共计利用视频监控协助破获刑事案件 4500余起,查处治安案件 69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 3100余人,预防案、事件 6200余起,协助处理交通事故 3.7万余起,服务群众 1.9 万余次,辖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