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接受网友咨询
新媒体中心负责人为参观团讲解

新媒体中心组织防骗宣传活动
网友发一组图片、一个定位,协助警方铲除28株罂粟花,破获一起毒品案件;警察蜀黍(“叔叔”谐音,网络用语)发布一个征集令,立即有诈骗电话的原声录音上传,成为反诈骗宣传的素材;群众动动手指,用手机上传一张身份证扫描照片,原本要大费周章的证明,直接去派出所取就行……
6月22日,记者走近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新媒体中心,解密这个厦门市公安局最接“地气”的部门。作为市公安局打造“互联网+现代警务”科技信息化的创新举措,新媒体中心在现代警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全省公安系统学习的范本。
服务实战:网友发照片和定位 协助警方铲除罂粟
今年4月9日,一名网友趁着假期到集美后溪踏青,行走在乡间小道上,正享受着春暖花开带来的喜悦时,一片十分罕见的花引起了这名网友的注意——有紫色、红色、白色十分漂亮,但仔细分辨,竟然是罂粟花。
这名网友立即用手机拍下照片,在微博上“私信”给了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台“@厦门警方在线”,新媒体中心的民警收到照片,立即意识到事情非同小可,请这名网友提供定位地图等信息。
新媒体中心中心民警把线索转给集美公安分局,分局立即指令后溪派出所开展调查。根据网友提供的定位地图,次日上午,民警找到了这片罂粟花,并在厦沙高速公路凤溪隧道附近一座山下的菜地里,将种植这片罂粟花的嫌疑人高某枣抓获,现场铲除28株尚未成熟的罂粟。
服务基层:网上发布征集令开启反诈骗新模式
近日,一段配上字幕的诈骗通话录音视频引起大家注意——女子:“你是通信管理局?我还是反‘贱’部呢。”骗子:“什么‘管贱’部,哩系XXX。”
这段视频让大家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深度揭秘骗子冒充通信管理局骗术的伎俩,这其实是新媒体中心精心制作的新型反诈骗宣传片。
早在6月1日,新媒体中心就通过“厦门警方”微信平台,向群众有奖征集诈骗电话原声录音,再配上字幕制作成视频,在该平台上发布。
从网友一片点赞中,就能看到新媒体中心开启反诈骗新模式带来的效果。相比传统“生硬”说教类的反诈骗宣传,这种全新的反诈骗模式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截至目前,新媒体中心已征集20多条录音,内容涵盖常见的几种诈骗模式,并在市公安局微博微信等六大新媒体平台发布,掀起新一轮的反诈骗攻势,为基层单位的反诈骗服务。
服务群众:动动指尖申请不到一天开出证明
6月16日,住在文屏路的李女士要去派出所开一张无犯罪证明,她在手机上打开微信,找到“@厦门警方”微信公众号,进入网上办事大厅,选择“派出所证明”类的“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填写登录信息后,递交了申请,并上传一张身份证的扫描件。
6月17日上午9点50分,通过市公安局新媒体中心搭建的网上平台,梧村派出所收到李女士的申请,经过一系列流程,当天下午4点34分,不到一天时间,证明已经开出,通知领取的短信也同步发到李女士的手机上。
按照以往的程序,李女士先得向单位请假,找梧村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调阅资料,再进行审批程序,绝不可能比在手机上直接申请更方便。
解密:一个中心四大功能区建成综合性互联网平台
2016年10月24日,市公安局新媒体中心正式建成使用,中心占地面积240平方米,下设新媒体工作室、新媒体展示区、新媒体演播室以及多媒体制作室四个功能区,是一个集信息发布、网上办事、民意响应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互联网运营和管理平台。
新媒体中心共有4名民警,8名专业工作人员,通过一个平台管理市公安局和各分局、派出所共157个微博、52个微信公众号、公安公众服务网及App,形成吸引千万粉丝的新媒体矩阵,以汇聚网络正能量、响应民意新诉求、传播公安好声音、指尖为民办实事四大功能为主。
据介绍,新媒体中心率先全国在新媒体上推出涉及出入境、治安、户政等82项网上办事项目。新媒体中心成立后,群众网上办事量激增,在2016年已为群众网上办事4100余件,同比2015年增长了52%;2017年,截至目前,新媒体中心一共推出153起案件的“追缉”栏目,在群众举报下协助抓获12名犯罪嫌疑人,破获58起案件。
在公安部举行“我奉献.我快乐”三微大赛和“网络正能量作品评选”中,新媒体中心选送的微博微信作品,推荐的微博平台连获9个大奖,获奖数量位列全国前列、全省首位,成为全省公安系统学习的范本。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0余批次、600余人次的政法单位前来学习新媒体中心的创新模式。
在新媒体中心不断的鼓励和扶持下,市公安局不仅有“交警陈清洲”这样的“公安大V”,也打造出“犬王”李维福、“超能特警”周亚池、“活力警花”孙妍这样的“网红”民警,为厦门警察树立了众多典型形象。(记者程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