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父亲节,四川省达州监狱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14岁女孩筱琴(化名)和母亲。今天,小筱琴将在狱中探望正在服刑的爸爸。
筱琴这些年一直都有一个小愿望:给狱中的父亲一个大大的拥抱。
狱中会见
时隔六年,梦中拥抱终成现实
上午10点,母女俩来到周伟(化名)服刑的监区,两人坐罢,筱琴看起来有点坐立不安,不时搓着手,偶尔把头埋在膝间,不时望着妈妈。
在管教民警陪同下,周伟快步上了二楼会见室,进门前稍显严肃的眼神,看到女儿和老婆后,温柔了许多。
预感到爸爸到来的小筱琴小跑到了门口,还未等爸爸准备好就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父亲节快乐!爸爸!”
父女上一次拥抱,是在2011年元旦,她才8岁。谁也没想到,父女下一次拥抱,时光竟已溜走了六年。六年中女儿常常在信中写到要给爸爸一个拥抱,没想到父亲节时竟梦想成真。
260封家书
“特殊符号”,鼓励父亲面对现实
前来会见的周伟,带着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女儿筱琴写的家书。筱琴很懂事,爸爸入狱服刑六年来,她每隔一周写一封家书,六年累积下来整整260封。
六年来,他一直精心珍藏,每每在空余时间便拿出读起来,一方面为女儿的懂事感到由衷的高兴,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悔恨着曾经犯下的过错,以此错过女儿成长的最好时光。
信中“爱的符号”
被周伟视若珍宝的家书,第一封是2012年1月24日,最近的一封是今年6月。
每一封家书,都是女儿筱琴亲笔手写的,中性笔、方格作文纸,每一封信都有一个特殊的符号,有时是一双紧握的手,有时是一个大大的拥抱,更多还是一个个可爱的笑脸。
“我下周要参加艺术大赛哦,为我加油吧!哦耶。(手画大大的拥抱)”
“爸爸,我考了全县第一名,学校要发一千块钱的奖金哦。(手画大大的红包)”
“好好积分,早日回家(手画大笑脸)。”
筱琴的家书,都是报喜不报忧,考试得了100分、学校要发奖状、要出去旅游…妈妈说,不要让爸爸担心。
全县第一
“学霸”女孩,超乎同龄人的乐观
虽然仅仅14岁,但筱琴表现出了超过同龄人的开朗,以及一种对生活的乐观积极。
这个女孩很优秀,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小升初考试时,曾经考过全县第一名,在县城最好的高中就读,如今升入初中后,也经常考全年级第一名。
小筱琴说,刚开始得知父亲因罪入狱,心里难免失落,也曾因此受到过很多同学的取笑,那时自己也会很生气,但慢慢明白父亲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也十分悔恨过去犯下的罪行,慢慢自己也就开始选择原谅父亲。
谈起女儿,周伟面露愧疚,女儿一直以来都在鼓励着他,正是因为女儿的鼓励,自己才能够鼓起勇气面对现在的改造生活,争取好好改造早日出狱弥补对女儿和家庭的亏欠。
多方联动
监狱民警用爱搭起“新生”桥梁
从自由身到身陷囹圄,周伟刚刚入狱服刑时,面对角色转变,心里难免有着巨大落差,一度精神不振。
达州监狱针对周伟的情况决定主动联系家庭,联合家属对其进行教育改造,同时借助艺术的力量净化心灵,帮助他重获新生。
在服刑期间,监区主管民警多次找周伟谈心谈话,得知周伟最放不下的就是小女孩时,便引导鼓励他通过信件的形式跟女儿保持联系,尽可能弥补女儿缺失父亲的时光,同时也借助亲情的力量帮助他投身到当前的改造生活。
周伟所在的达州监狱三监区是“全省监狱传帮带师范监区”,同时还是一个文艺氛围浓郁的“艺术监区”,在2012年便组建了“启航”乐队。乐队成立之初,监区主管民警便鼓励周伟参加了乐队选拔,最终他如愿以偿成为乐队的一名键盘手,而今多次活跃在高墙内的文艺活动中。
父亲感悟
平淡是真,所谓财富并非金钱
在会见中,周伟感慨,“和半年前见女儿相比,她又长大了。”
正在青春期的筱琴,额头上长了些许青春痘,周伟看到了,用手拨开女儿的头发,问头发是谁梳的?叮嘱妻子说女儿头发都开始卷了,回去要好好护理一下。
“我最大的遗憾,是在女儿小升初、初升高时没有陪在她身边,对不起家人,我老婆一个人还要照顾四个老人”。
筱琴在家书中,总会向爸爸许愿,要爸爸带她出去玩,谈到这里,周伟向女儿承诺,“爸爸出去以后,一定完成你的愿望,补上你的生日,为你亲手做上一顿生日餐。”
听爸爸这样说,筱琴打趣道,幼时爸爸给她煮碗汤圆,结果把汤圆煮烂了,馅儿和面皮和到了一起…
当回忆起过去所犯罪行时,周伟满脸歉意。曾经自己为了一点不当之利触犯了法律,以至于错过了陪伴女儿和家人的最好时光,我也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社会上所有正在犯罪或准备犯罪的人:平淡才是真,所谓的财富并非金钱。
女儿的写信不仅激励着周伟好好改造,也感染着监狱其他服刑人员,这股正能量仍在监狱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