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群父亲,他们头顶警徽肩扛蓝盾惩恶扬善,是群众眼里的好警察,却因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为了“坏爸爸”。当孩子渐渐长大,感受到警察父亲的伟大与不易,便萌发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念头。从此,人民警察的志向和理想在家门之内传承,父子同一个职业、同一个目标、同一份责任、同一份坚守,父爱让警察蓝更加厚重,警察蓝让父爱更加深沉。
在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有不少父子同为警察的家庭。在父亲节到来之前,记者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故事,书写他们的平凡和伟大。

王扣成和王亮
父亲王扣成:退休前任渭南市公安局副局长
儿子王亮: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北院门派出所副所长
王亮从小在公安大院长大,在他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忙忙碌碌风尘仆仆,虽然家离父亲工作的地方仅隔几百米,可是一忙起来,父亲经常一连几天不回家。王亮告诉记者,那时,他经常在公安大院里看见父亲和叔叔们骑着自行车进进出出,在家里却很少看到父亲。小时候,王亮经常和大院里的其他孩子一起,偷偷趴在父亲办公室窗边,看他是怎么工作怎么审讯嫌疑人的,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在王亮眼里,父亲是个正直、孝顺且宽厚的人,言传身教,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去关心、关爱身边的人。小时候,父亲经常会把家里吃的用的或者自己的衣服送给在办案中遇到的一些生活困难的人。父亲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带着他去看望家里的亲戚。在王亮的印象中,小时候每年的除夕夜,父亲都不在家。那会儿,只要遇到节假日,父亲就会忙起来。记得有一次,他们那里发生了一起重大恶性案件,父亲负责主办该案。因为涉及受害人非常多,父亲有一个多月都没有回家。一天,父亲路过家门口,想顺便回家看看,却被母亲堵在家门口说什么都不让进。起初,他还以为是母亲在生父亲的气,后来才知道,因为父亲连着好几天都在做刑事勘查,满身都是尸体腐烂的味道,而父亲自己却完全没有察觉出来。王亮记忆犹新,那天,父亲最终还是没有进家门,端着母亲已做好的饭,站在院子里狼吞虎咽地吃完,就走了。
初谙世事,王亮在父亲的影响下,立志也要当一名警察,并如愿以偿。现在,虽然父亲已经退休,但他对警察职业的热爱丝毫没有减少,父子俩在家聊的几乎都是公安话题,有时会围绕近年来公安体制改革进行讨论,有时会谈及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案件,侦破方向侧重点应该放在哪里,讨论得热火朝天,就连母亲也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进来。
王亮告诉记者,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就要踏实工作、认真办事,要对得起头顶的警徽,对得起肩上的肩章,对得起人民警察这个光荣的称号。
王亮:衷心祝愿我的父亲身体健康,您身体健康是我最大的愿望。是您让我知道警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身上穿着的这身警服,是我们共同承担的责任。

范永堂和范辉在执勤时合影。
父亲范永堂: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土门派出所民警
儿子范辉: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秘书科民警
他们既是父子也是战友,他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不断转换。“虎父无犬子”,这句话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3年,父亲就要离开自己心爱的岗位,可是在范辉眼里,父亲依旧是那样的执著和刚毅。“我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要么当兵要么当警察,结果两个愿望都实现了。对他的崇拜感从小就有,从未改变。”范辉说,“小时候,父亲在部队,我们一年最多在一起待十几天。等到父亲转业到派出所上班后,感觉他更忙了,忙着办案,忙着抓坏人。现在,父亲是派出所里的文书内勤,更加忙了。大到写各种材料、报各种信息、填各种报表、完善各种资料,小到派出所里的后勤保障,车辆维修,空调电脑维修,水、电、办公用品的管理,警用装备枪支的管理等,都需要他来负责。可是我从来没有听他抱怨过一句,有时候甚至比我这个年轻人还要有激情,我知道那是因为父亲对他这份事业的热爱。他常常对我说,既然穿了这身警服,就要对得起它。”
“别看我父亲对工作对生活都充满了激情,其实他一直在和病魔进行着搏斗。2008年,父亲的一侧肾脏被切除后,为了他的身体考虑,我和母亲一次次和他沟通,希望他可以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都遭到了父亲的拒绝。手术后没多久,父亲又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自己热爱的公安工作中。而我和母亲能做的,就是支持他。因为在我心里,他就是我的偶像、我的英雄。”
如今,父子俩同为警察,范永堂有时会手把手地教儿子一些实战技巧。比如,如何做好笔录,如何与群众沟通以及审讯嫌疑人。不过,这样手把手教的时候并不多,与大多数父亲一样,在儿子面前的范永堂也是不善言辞的。更多时候,他还是会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儿子。“面对孩子,我是愧疚的,以前在部队离得远,没有机会照顾他。等到回来去了派出所,由于工作太忙,也是无暇照顾家里。就连跟儿子的合影,也只有很少的几张,还都是我们一同参加执勤任务时,同事们帮着拍的。”
谈及为什么让儿子也走上公安这条路,范永堂告诉记者,他不反对儿子加入公安队伍,反倒是亲友劝过,因为加入公安队伍就意味着要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但他始终相信,“虎父无犬子”,儿子将来肯定会比自己做得更好,在他心底已经为儿子竖起了大拇指。
范辉:爸爸,我想对您说,您不仅养育了我,更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原则,您的教诲是我一辈子也用不完的宝贵财富。

李晓平和李博
父亲李晓平:退休前系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法制科民警
儿子李博: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在寄宿学校长大的李博,记忆里父亲总是很忙很忙,很少陪他玩,但是他仍然认为自己有一个好爸爸,打心眼里崇拜父亲。小时候,有一次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他外出,当时街上人比较多,父亲骑得比较慢。突然间,父亲就停了下来,告诉他发现一个小偷正在偷东西,让他站在原地别乱跑。李博亲眼看着父亲快速跑过去,在受害人还没有意识被盗的时候,就将小偷制服。期间,小偷试图反抗,却被父亲紧紧按在地上动弹不得。直至现在,李博都能清晰地记起当时的每一个情节。父亲那时虽然没有穿警服,但凭着一身正气和勇气,博得了周边群众的阵阵掌声。李博告诉记者,每次父亲回家,他都会缠着父亲要戴“大盖帽”,父亲就会把大大的帽子扣在他小小的脑袋上。看着戴着警帽的李博在镜子前面走来走去,父亲常常哈哈大笑。童年时光,小男孩都喜欢玩具汽车、皮球,而父亲的手铐对李博来说,才是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东西,超过任何一样玩具。
“可能每个男孩都有一个英雄梦,警察刚好就是惩凶除恶的英雄,而我身边一直有一个英雄,那就是我的父亲。儿时的记忆里,父亲的背影是高大笔直的,穿着一身警服,宽阔的肩膀感觉能够扛起我的整个世界。所以,在考大学时,我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警察这个专业。”李博笑着说。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李博也有困惑和迷茫的时候,因为父亲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整个分局无人不知,大家都知道他是李晓平的儿子,而不知道他是李博。细心的父亲很快就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告诉李博,只要沉下身子,一点一滴踏实做事,就一定会做出样子、做出成绩。“我从父亲身上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警察这个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来做。既然当了警察,就必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李博说。
因为父亲年轻的时候干过缉毒、干过刑侦,作为刑警的李博,一有时间就会和父亲坐下来一起探讨案件的侦破方向,父子俩时常因为意见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这个时候,父亲总会耐心地对李博说,“儿子,咱们意见不同没事,但是有一点你必须要记住,身为人民警察,不管什么时候,为民服务就是你最大的责任!”从警13年来,李博深刻感受到公安工作的艰辛和繁重,感受到父亲的不容易。也真正体会到当自己亲手抓到犯罪嫌疑人时、给老百姓挽回损失时,那种难以言表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就是当警察最大的快乐。
李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作为也当了父亲的我,将会继续用我对警察事业的热情和忠诚,用我的言行影响我的儿子。爸爸,我爱你!
本报记者马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