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广州“拆弹专家”杨伟康因公牺牲

2017-06-19 17:18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走好,生死线上的逆行者

广州“拆弹专家”杨伟康因公牺牲

  杨伟康在某安保活动现场。

  杨伟康使用仪器检测可疑物品。

  “我很感激上天,让我用生命保护生命。”这是电影《拆弹专家》拆弹警察在成功排除炸弹后说的话。

  作为一名排爆警察,在多少次与死神的对赌中,杨伟康都平安凯旋。然而这一次,他却再也没有回来。

  2017年5月26日,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治安管理大队三级警长、市公安局“三防”警务专家杨伟康,在赶回单位工作途中,猝然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因公牺牲。

  回单位途中猝然倒地

  “我正在赶地铁!稍等一下!”谁知,这一等竟成了永别。

  拆弹是一项与死神打交道的工作,谁也无法预知炸弹什么时候将会爆炸,每次行动都是一次生死赌局。赢了,可以平安回家,输了,后果不堪设想。

  杨伟康,一位优秀的警队排爆能手,首批入选广州市公安局警务专家库的“三防”(排爆、防化、防核)警务专家,一位用生命保护生命的拆弹专家。在一次又一次与死神的对赌中,他都赢了。然而这一次,他却离开了。

  2017年5月26日16时,刚刚从外地出差回到广州的杨伟康接到了大队领导邓亮明的电话:

  “你到哪里了?大家等你回来开会,展览活动的反恐演练防排爆方案需要你来牵头。”

  “我正在赶地铁!稍等一下!”

  谁知,这一等竟成了永别。

  17时49分,从地铁出来后,杨伟康经过越秀区沿江中路时突然晕倒在马路边,再也没有起来,生命永远定格在45岁。

  闻此,他身边的同事、亲人久久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第二天的排班表上还留着他的名字,安保排爆任务分工会还等着他牵头,病榻上等候手术的老母亲还絮语念叨着孝子的归期,要参加高考的儿子还相信着父亲要陪他的承诺……

  从扫雷战士到排爆员

  “你们撤到旁边吧,让我来!”这是一到现场,杨伟康已成习惯的第一句话,讲述着一名排爆警察的故事。

  1989年3月,杨伟康在广州军区入伍,从此他和地雷、炸弹结下了“不解之缘”。1993年他参加中越边境大扫雷,当时不少战友都负伤了。然而危险面前,他没有退缩,他在最危险的爆破组担任排雷队长、代理班长,带队在40万平方米、13个雷场的土地上,共排除上千枚各式地雷,仅其个人就扫除500多枚,并以零伤亡,无事故的成绩荣立军功。

  2002年,杨伟康又义无反顾地继续干老本行,成为海珠区公安分局第一批专业的排爆员,他研究的对象变成了真真假假、五花八门的可疑物品。从警以来,他成功处置过数百起真真假假的涉爆警情,并作为排爆专家参加过亚运会、大运会、G20峰会、央视春晚分会场、广交会等重大安保任务,凭借精湛的防排爆技能赢得各方高度评价。

  手里捧着炸弹前行

  “万一别的办法来不及了,是炸弹也得抱着它跑,必须远离群众。”杨伟康曾自述这份职业。

  据杨伟康同事钟学军回忆,2004年5月,有群众报警海珠区某音像铺门口惊现可疑物品。杨伟康接报后立即赶赴现场,现场周边的8家商铺已经关闭,百余名群众被疏散。“到达现场后,他让所有人都退到警戒线以外,一个人紧贴着一面墙的拐角观察可疑物品的结构,然后又做出手势让大家再退远点。”

  当时的情形历历在目,杨伟康用一根长竹竿轻轻地挑起可疑物品,用防爆毯慢慢地将它裹起来,用双手捧着缓缓走向警车旁,然后缓缓地将它放进了防爆桶里。整个过程之小心谨慎,似乎他怀里捧着的是个稍微晃动就会惊醒的婴儿。虽然整个过程前后不超过60秒,但现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心提到了嗓子眼。直到看着防爆桶的盖子被盖上的一刹那,大家才发觉身上的衣服已经被紧张的汗水湿透了。

  “其实,那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可疑物品,被称作鬼怪炸弹”,钟学军说,那个装置一旦倾斜移动,就会触发里面的钢珠滚动,接触到触点,就会引发爆炸。“只要排爆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读秒声中剪断引线

  “防爆圈范围内,谁都不能随便进来,都听我的!”在最紧要的关头,大家往往能听到他那句很不客气的话。

  2013年5月的一个夜晚,海珠区某广场的清洁工人捡到一个鞋盒,打开一看就吓坏了,里边有一封恐吓信和一份可疑物品。

  由于可疑物品所在建筑物的下层裙楼是商场和物业公司,上层为居民住宅,现场指挥员决定立即转移可疑物品。杨伟康果断而迅速地向指挥员报告,提出专业建议和处置方案,指挥员最终同意了他的意见。

  他马上准备排爆服、头盔、电筒、剪刀等,随着一声“出发”,毅然走向可疑物品,展开危险任务,向“死神”挑战!……10秒……30秒……1分钟……2分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现场仅剩下他一人独自操作,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杨伟康小心翼翼地将外包装一层一层分离,在认真分析该物品的结构后,果断地拿起了剪刀……当听到他略带兴奋地报告:“没事了,搞掂!”沉寂的现场瞬间爆发出一片掌声。

  第一时间冲进危险区

  “一接到有涉爆警情,杨伟康肯定是第一个赶到。可疑物品未知真假,但他总是独自留下。”邓亮明大队长说道。

  2014年7月15日,广州大道南发生一辆公交车爆燃案件,现场火光一片,许多群众受伤。当时正在家休息的杨伟康一接到通知,就立即开车赶往现场,快到客村立交时,由于道路拥堵,车已经开不动了。他丢下车,一路狂奔800多米到达现场,是最早到达的排爆人员。

  “现场这么多救援人员还有围观群众,车上如果还有残留爆炸物,很可能发生二次爆炸,万一把车尾的液化气罐引爆,造成的二次伤害不堪设想,必须马上疏散所有人,让我上车检查吧。”到达现场后,他马上向指挥员请战。现场刚疏散完毕,划出警戒区,他只身一人走进车内。

  当时,车上的火刚被扑灭,车内的高温几乎让人透不过气,睁不开眼。他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拿着爆炸物探测器和手电筒,在炙热的车厢内一寸一寸地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后,才走出车厢,接着对车底和车尾部的液化气罐进行了检查。在确认车厢内没有可能复燃或爆炸的物品,液化气罐也已基本稳定后,他才走出危险区。

  平安背后的守护者

  “赶路……第120届交易会二期即将开始!”这是去年10月,杨伟康在微信发的一条朋友圈,时间显示凌晨4时53分。

  每年的广交会期间,都少不了杨伟康的身影,由于安检排爆岗位的特殊性,要对所有活动场地的每个角落都检查到,往往九点钟开幕,杨伟康就要提前四五个小时上岗。

  交易会安保处处长朱旅因交易会与杨伟康相熟,他说,一年下来各种展会很多,杨伟康的工作没有周末,不分白天黑夜。

  为了不影响工作,杨伟康养成了滴酒不沾的习惯;为了能够第一时间驾驶排爆车前往事发现场,他24小时随身携带一个简易排爆背囊,随时可以奔赴涉爆现场进行处理。

  “没有人不怕死,大家都不是铁人,谁也不知道这些可疑物品是否会爆炸,什么时候会爆炸。排爆员直面这些危险物品,需要的是大无畏的勇气。”杨伟康所在排爆小组的同事坦言道。

  杨伟康的搭档严家宝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排爆人员,操作流程要求处置涉爆警情时必须穿上防爆服。防爆服重达28公斤,穿脱均需要一定时间,但拆弹是细活,有时分秒必争,在紧急情况下,排爆员是直接用身体面对这些危险物品。

  “因为防爆服的后面是没有防护的,排爆完成后,只能倒着退出现场。”严家宝说,所以排爆员也被称为生死线上的逆行者。

  “排爆员的职责就是让他人走向安全,自己靠近危险。”同为广州市公安局“三防”警务专家、治安管理支队排爆民警彭金祥说,“谁也不知道可疑物品哪一天会炸响,但杨伟康从来都没有考虑自己,从来没有其他想法,他忠诚他所从事的事业,尽己所能保证安全。” (记者李栋 通讯员洪敏星、张伟涛、 龚宣)

河北邯郸“公交车爆炸”视频传播 多部门辟谣

6月17日傍晚,东环路与丛台北路交叉口附近有一辆救护车疑似自燃。

送别仪式:泪别战友贾巴伍各,致敬凉山缉毒英雄!

直播贾巴伍各的追悼会,让我们一起为英雄送行!

网络版图不断扩容 中国高铁演绎世界版速度与激情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沿线20国青年,票选出心中“中国新四大发明”,中国高铁高居榜首。

“你是我永远的男神”,监狱民警表白伟大父亲

父亲是家里的支柱,扛起家里的所有负担,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挣钱养家,好不容易把我们抚养长大,结果父亲却渐渐的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