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多种场合,习近平总书记曾屡次提出关于“人民情怀”的经典论述。在习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福建宁德,有一颗耀眼的明珠,正在闪烁着这种情怀。
“人民情怀”的伟大种子落地生根
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三万两千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为一万八千公里。如果把这条岸线进行折叠,它的中间点是一个美丽的港湾,名叫宁德三都澳。
盛夏的清晨,当一抹金光携海鸥的呼唤踏浪而来,83岁的陈祖成已经在岛上的烈士陵园细细地擦拭着墓碑。这位传奇的老人一生与这里的一家单位有着不解之缘——三都边防派出所。
67年前,这家单位的第一任所长影响了他的一生;这些年来,他和所长的故事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三都人。
患难深情从头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三都岛被日军飞机轰炸,陈祖成的父母被炸死,6岁的他成了孤儿。194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解放福建,28岁的山西人吕学政就是其中的一员。1949年8月14日,吕学政成为三都边防派出所第一任所长。
走访过程中,吕学政认识了陈祖成,并像父兄一样,开始照顾他,成了陈祖成可以倾吐衷肠的亲人。由此,一粒名叫“人民情怀”的伟大种子开始在三都边防派出所落地、生根。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1950年2月25日,在与当地反动势力“大刀会”的一次殊死搏斗中,吕学政身中100多刀壮烈牺牲了。陈祖成扑在血肉模糊的遗体上长跪号啕。
所长不在了,传扬他的精神成了陈祖成心头的责任。
2010年,陈祖成开始一步步地实现心中那个多年的夙愿——翻山越岭寻骸骨,出资30万元,建成岛上唯一一座革命烈士陵园。
如今,只要有新同志到三都边防派出所报到,所里都要请陈祖成给他们上“红色一课”,听老人讲那段感人肺腑的故事。“红色一课”把三都边防派出所“人民情怀”的种子种进了每一位新同志的心中,他们感到肩上沉甸甸的,那是将红色基因血脉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重任。
“人民的呼声,就是我们的工作支点。”
2003年夏天,张志权被分配到宁德边防支队福鼎嵛山边防派出所。在这里,张志权第一次听说了三都边防派出所。“‘一所三区’的模式?哇,领导管不到,真羡慕他们。”天遂人愿,2006年8月4日,张志权被调往三都边防派出所接手户籍工作。
“领导们到底在忙什么?”这曾是张志权的困惑。当时的教导员殷延智早出晚归,除了一早的交班会,平时难见身影。
呆了一段日子,张志权才知道,“一所三区”的模式足以让他们应接不暇。一所三区,就是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以派出所为中心,在礁头、城澳和海上三个地方设立警务区。这一模式始于1997年。
那一年,改革开放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蓝色的三都澳,遍地是宝,真金白银晃得人睁不开眼。鱼龙混杂的各式人等纷至沓来,几十年不见的“海霸”和“鱼霸”又悄然现身。受害群众也曾报案,但当时海上没有电话,乘小木船到岛上报警要1个小时,民警赶到又要1个小时,犯罪嫌疑人早已逃之夭夭。的确,三都边防派出所位于4县11乡镇接合部,辖区大、海岸线长、岛屿和码头多,原来集中驻在三都主岛上的十几个民警,确有鞭长莫及之叹。
在这种情况下,时任宁德边防支队支队长的邓本源创造性地做出决定——把警力派驻到渔排上去,并群策群力提出了对三都边防工作影响深远的“三个跟进”——经济发展到哪里,保障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治安热点在哪里,管理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民需要在哪里,服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这是一条从来没有走过的路,对于执行者三都边防派出所原所长、现任宁德市交通局正处级调研员的张飞辉来说,怎么把“三个跟进”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找到支点是第一步!支点是啥?“人民的呼声,就是我们的工作支点。”接受采访时,张飞辉回忆往昔。
1998年1月1日,三都边防派出所在青山海域养殖区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海上警务区,开通了海上110,在人货流动量大的宁德港设立了城澳警务区,在海产品外运、客运码头设立了礁头警务区。
其实,听起来神气威武的海上警务区,就是一处用浮球和木板搭起来的简易木屋。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空间内,床铺是仅有80公分宽的上下铺,睡觉无法翻身不说,涌浪打来,床一斜,还会掉地上;喝的是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的未过滤雨水;出警的“战船”是一艘用了5年坏了又修的木头船。6名官兵工作、生活、学习都在这个“冬如冰箱,夏如烤箱”的弹丸之地展开。
就是在这种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海上警务区开局便打了一场漂亮仗。
“我只买人民群众的账,看群众脸色行事。”
1998年的一天,大量喷有“恐龙”字样的浮球被不法分子强行置于青山、黄湾等养殖区,摆开架势要圈海收“保护费”。正当不法分子等待“保护费”落袋时,三都边防派出所的官兵把浮球全砍掉了!不法分子包了红包找所领导商量被拒后,又找了宁德有头有脸的人物出面说情,但张飞辉坚决不买账。
“我只买人民群众的账,看群众脸色行事。”之后半年不到,5个黑恶团伙被摧毁,38名“海霸渔霸”被严惩。
渐渐地,这个被广袤蓝色包裹的海岛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和生机。全国各地180余家养殖大户以及世界各地的业主纷纷前来落户,到2000年,海上养殖渔排已骤增至12万箱。
但风暴并没有放过这片蔚蓝的大海,三都的许多渔民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忘记16年前的那场暴风雨。2001年6月,“飞燕”台风对福建造成严重影响。在三都,“飞燕”冲击堤岸卷起滔天巨浪,狞笑着扑向手无寸铁的渔民。
风雨飘摇中的海上警务区,屋顶被掀掉了,狂风叫嚣着想折断原本就脆弱不堪的渔排。那里挤满了受灾的渔民,他们与民警紧紧抱在一起。
那一夜,军民风雨同舟。
第二天风暴渐息,海上一片狼藉,民警们顾不得抢修自己的东西,一个个整装待发,士气高昂地去每家每户统计渔民们的损失……
2003年,张飞辉调离三都边防派出所,他的继任者们把“人民情怀”的可贵赤诚坚持下来,并发扬光大。
在张飞辉的言传身教中,毕业于安徽大学的殷延智很快爱上了三都,迅速成长起来并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工作,在任所教导员前后7年,他在坚持“三个跟进”、抓民警思想政治工作中成绩显著。
2017年4月13日,记者坐在宁德蕉城区政府的办公室里采访殷延智时,距他离开三都已整整7年。然而在那里收获的“人民情怀”的精神力量仍深深影响着他。
在他看来,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思想在三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把群众工作当作最基本的工作来做,也把群众工作当作最重要的工作来做”。在这一工作宗旨的指导下,三都警民双方都得到了高度的获得感。
与人民群众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
三都边防派出所的发展与这座海上浮城的人民群众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海上治安环境转好了,他们的工作重心也开始向群众的实际需求转移,治安管理和服务发展成为主要任务。三都边防派出所根据当时海上人多船多的实际,协调筹建了自来水厂,铺设了海底电缆,开通了移动通讯基站,发起成立了第一个“海上团委”、第一个“海上法律服务中心”和第一个“海上希望工程基金”,解决了养殖户一系列生产生活难题。
来三都34年的平潭人林守枢现在是宁德大黄鱼养殖协会的会长,他一直珍藏着一张2000年拍的照片——时任省长习近平与海上支部书记的合影。林守枢就是当时的海上党支部书记,那年正值福建省第六届党代会,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邀请他一起合照,并说上次来宁德调研时没时间合影留念。林守枢吃惊地问:“您怎么会记得我?”习近平同志回答他:“怎么会不记得,全国海上党支部只有一家,当然会记得。”
习近平同志口中的“全国只有一家的海上党支部”,正是三都边防派出所创新性地提出成立的“海上渔排党支部”。
为了有效化解外来人口多的复杂纠纷问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国第一个海上党支部在三都边防派出所的牵头下组建,并由此形成了以海上渔排党支部为龙头,以海上社区为载体,以海上综治协会为保障的管理框架,有效消除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空白点”,开辟了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解决了社区管理的“薄弱点”,走出一条创业之路、致富之路、成功之路。
十年磨一剑。三都边防派出所以“人民情怀”为巨大精神动力而坚持的“三个跟进”做法,曾受到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的高度肯定。2007年5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三都边防派出所“爱民固边模范边防派出所”荣誉称号,号召全体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和全军指战员向他们学习。三都边防派出所被命名为“爱民固边模范边防派出所”,是公安边防部队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实行爱民固边战略中的突出成绩,更是对三都边防派出所“人民情怀”种子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生动过程的最高肯定。(记者赵忻 蔡开元 黄锡顺 见习记者 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