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反拐宣传活动方案打开给我看看,这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了吗?”6月1日上午,在海南省临高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的办公室里,刑侦大队长王宗才向刑警小柯了解2017年儿童节的安保工作情况。
“刑警是打击犯罪的主力军,案件要快侦快破,才能震慑犯罪,让百姓舒心。”今年38岁的王宗才,从警12年,他曾顶着受害人伤势严重、案件“零线索”等诸多压力迎难而上,甚至立下了“此案不破就辞去大队长职务”的军令状,最终力破案件。就是这样一位力求侦破案件保障地方平安的百姓守护者,在今年5月19日的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王宗才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零线索”揪出命案凶手
2016年3月5日凌晨,在临高县波莲镇苏来村附近,一声骇人的枪响打破了深夜里的宁静。原来,村民王某独自骑摩托车经过此处时,被两名蒙面男子持枪击伤,受枪击后的王某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里一直昏迷不醒,伤势严重。
由于该案件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被海南省公安厅列为督办案件。王宗才从医院探望王某回来后彻夜难眠。第二天早上,他向临高县公安局党委立下了“此案不破就辞去大队长职务”的军令状,明确了他力破此案的决心。
王宗才回忆,当时案发地点地处城乡结合部,现场周围没有人证和有价值的物证,案发现场又属于监控盲区,受害人一直昏迷不醒,这近乎“零线索”的案件使得侦查工作寸步难行。连续几日,王宗才带领着专案民警经过大量的排查,否定了嫌疑人寻仇报复的可能,根据嫌疑人作案手法及巧妙避开治安岗等特点,分析出嫌疑人应为有犯罪前科人员且对此路段熟悉。
针对此情况,王宗才随即针对近年来有过盗窃、吸毒等前科的600余人展开地毯式排查,在王宗才与专案民警历经了46天夜以继日的艰难摸排及研判,终于通过摸排到的一条线索,循迹追踪确定犯罪嫌疑人,成功将黄某晨及同伙周某抓获。这宗“零线索”持枪抢劫案告破。
结案后关心困难群众
铁汉柔情,也在这位尖刀大队长身上体现着。2016年6月10日,王宗才接到临高县博厚镇美调村一个4岁儿童被拐走的警情,他立即带领办案民警赶赴现场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经过大量取证,王宗才分析这名儿童可能掉入村前的水利沟被水冲走了。
“时间就是生命。”王宗才组织人员、发动村民群众与时间赛跑沿着水利沟下游方向搜救。他自己则带领刑侦民警连续24个小时不眠不休地从上游搜索到下游,却仍然没有找到该名儿童。
次日17时许,王宗才终于在一个涵洞的角落里找到了该名儿童的尸体,他脱下上衣把儿童裹住往外走时,泪流满面。
如今,王宗才向记者回忆起这段过往,表情显得格外凝重。
结案后,王宗才了解到该名儿童的家庭情况困难,一家人居住在破旧的瓦房里,以种植一些辣椒等农作物为生。王宗才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告知他们有需要帮助的时候随时联系。目前,王宗才正积极地帮助他们申请办理低保户等事宜。
创新思维力求侦破各类案件
在案件的侦办中,王宗才总表现出一股“证要见物、案要见人”的韧劲,且必定冲锋在前。
“如何利用科技将有限的警力更大限度地融入到刑侦工作中,这是值得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和方向。我们要打破信息壁垒,将情报、网警等信息进行整合,达到资源共享,共同作战。以情报信息为导侦,以研判把握方向,这样才可以避免侦查工作走进死胡同。”王宗才要求整支刑侦队伍要有“犯罪分子胆敢犯案,就为此付出代价”的决心和气魄,先集中警力快速侦破个案,再分散警力消化积案。
王宗才运用传统摸排、视频、话单分析、大情报数据等手段相结合进行侦查,提高了整个警队的快侦快破能力。自2015年以来,临高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共抓获“盗抢骗”犯罪团伙27个(其中跨区域团伙6个),抓获嫌疑人48人,破获“盗抢骗”案件145宗,抓获及协助抓获电信新型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112人,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并取得2015年、2016年枪案(共12宗)、命案(共10宗)连续两年全破的好成绩。(记者麦文耀 陈超超 严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