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勤中的曹志斌(朱丽萍 摄)
此前报道:老交警雨中撑起下坠电缆 湖南郴州“托举哥”感动网络
“托举哥”火了!曹志斌火了!
曹志斌的故事很多,多到可与郴州街头一样多。但直到最近众多媒体热捧“托举哥”,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托举哥”就是曹志斌!
曹志斌成了“网红”,就连湖南省郴州市委书记易鹏飞也转发朋友圈:为我们郴州的“托举哥”点赞!
“托举哥”是我们的“斌哥”
采访郴州市交警支队一大队曹志斌,很难。别看他高高大大,高鼻深眼,长得像个外国人,其实很不善言谈,更不喜张扬。
记者问他,那天托举电缆,一举就是一个多小时。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坚持下来的?难道不怕触电吗?
面对记者的发问,他总是不紧不慢,先稳稳神,再摸摸手,然后静静地看着记者,最后总是那么淡淡的一句:“就那样,没什么。”
协警夏明亮看得着急,抢过话头说:“那天很紧急,正是上班、上学的高峰期。虽然第一时间通知了电力、城管部门,但不能坐等他们呀!所以根本不用想、不能怕,必须紧急处置,坚守到底!”
夏明亮告诉我们,“斌哥”是1989年考进公安部门的。28年的交警生涯,他光是“站马路”就站了21年;你别看很威风,其实一身伤痛。
1999年8月13日,郴州遭遇特大洪灾。暴雨倾盆,洪峰席卷,苏仙桥瞬间冲断,车辆堵塞,人潮汹涌,情势万分危急!
执勤的曹志斌(资料图)
“斌哥”面临从警以来首次生死考验。他带着两名同事死守桥头路口,引导市民,疏导交通。洪水就在身边狂啸,但他们只有奋不顾身,必须日夜坚守。
这一坚守就是整整半个月,嗓子喊哑了,身子累倒了。但值守的路口没有出现一起伤亡,没有发生任何事故。为此,市委、市政府特授予他“8·13”抗洪抢险勇士。
2010年,郴州启动城市道路提质改造工程。城区处处是工地,交通日日大拥堵,市民怨声载道,工程困难重重。
支队党委发出紧急号召,50岁以下的交警下到基层一线去!“斌哥”主动请缨,强烈要求回到花台交通岗去执勤。
花台交通岗是城区交通的主动脉。然而,上万车辆的尾气排放,昼夜不息的尘土飞扬,令人头晕目眩的繁杂与喧嚣,即便年轻交警也“吃不消”。
但一身拼劲的“斌哥”不怕!尽管已是年近半百,依然对“站马路”情有独钟。用他的话说,他习惯这种感觉,喜欢这种氛围。
就这样,他在花台交通岗一干又是两年,不但赢得了工程顺利完成的时间与空间,而且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尊重和理解,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2015年,“斌哥”的儿子曹珉肇面临高考。大队本来特许了家有考生的交警可以请假陪考,但“斌哥”非但没有请假,反而早早地赶到了考场路段,坚守岗位,指挥交通。
旁人不解,问他:“难道你就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儿子?”“斌哥”答:“这样,他安心,我也安心。”
翻开面前的一堆荣誉证,记者发现,“斌哥”从警28年来,不论哪项工作、哪个任务,他都要做到最好。用他的话说,这样感到安心,感觉踏实。
“斌哥”是个街头“活雷锋”
长相像外国人的“斌哥”,心里一直住着一个“活雷锋”,一路绿灯,爱心奉献。
“你别走,这点钱,请你一定要收下!”南岭大道上,货车司机抓住一个交警的手,死劲地将一沓钱往他口袋里塞。
交警黑起脸,说:“你这样做,就是想害我!”
司机怎会想害他呢?他是真心想要感谢这个交警啊!如果不是遇到这个交警巡逻,如果不是搭帮这个“活雷锋”追赶提醒,他货车上掉下来的这10多件“精白沙”香烟,可就血本无归了!
这是发生在2014年初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个是司机,一个是“斌哥”。但是,这司机姓甚名谁,“斌哥”已经记不住了。因为这样的故事,在他的身上太多。
还是在郴州城市道路提质改造的时候,一天中午,“斌哥”正在路上执勤,突然发现前方一辆摩托车将一名环卫工人撞倒在地,肇事车主慌张逃离。
“斌哥”急忙赶过去,扶起老人。看到老人痛苦不已,不断地呻吟,他立马放弃追赶肇事车主的念头,背起老人就往医院跑。
到了医院,他又是找医生,又是忙挂号,边上的人见了,都以为老人是他父亲。虽然老人的伤情并不重,但也要花费200多元。“斌哥”不做声,拿过药单,转身把药取了回来,交到老人手上。
老人刚要递钱过来,他连忙按住老人的手,笑一笑,说:“这钱您老留着打车、吃饭,我走了。”
去年春节,“斌哥”带队巡逻。警车开到骆仙路,远远望见两个男孩站在路边,拼命地挥舞小手,哭着喊着拦车。但过往的车辆呼啸而过,没人在意,没车为孩子停留。
“斌哥”赶紧开过去,看到一个孩子的嘴唇破开了一道口子,血流不止。孩子哭着说,刚才他们玩闹的时候,被玻璃砸到了嘴巴。
“斌哥”立即将孩子抱上车,紧急赶往医院抢救。当得知家长还在桂阳一时赶不回,他又立即跟同事帮孩子垫付了医疗费。
“我都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只晓得他们是活雷锋。”家长欧阳剑平感激地说。
“2012年,我开车遇到了碰瓷的,想诈钱,是他赶来解围并怒斥无赖,一个人面对3个无赖毫不畏惧。我一直记得他,只是今天才知道他的名字。谢谢你,曹警官!”
今年5月15日,网友“扑瓦嘉”看到本报关于“托举哥”的新闻后,在本报微信公众号上如是留言。
“我家曹志斌是个简单的人”
认真说起来,“斌哥”的爱情,既缘自他的街头故事,也差点坏在他的街头故事。
那年,亲戚给张赛莲做媒,说要给她介绍一个警察。可一听说是交警,是曹志斌,她立马变了脸:就他呀,那个交警,不干!
作为公共汽车上的票务员,张赛莲其实早就认识了曹志斌,记住了曹交警。“我还没上班他就上班了,我下班了他还在上班,以后还不得累死!”
面对记者,如今的张赛莲已是满心的欢喜和自豪:“其实,我家曹志斌呀,就是个简单的人,老实、纯朴!”
老实的“斌哥”成家后,因为工作的特殊,一直没有时间学干家务,所以家里的大事小活都是张赛莲包办。包办就包办吧,只是这一日三餐,却叫她一直犯难。
因为“站马路”的关系,“斌哥”的一日三餐,要比常人晚上一两个小时,而且时常不能准时。怎么办?张赛莲只有错开时差,赶早赶晚,忙上忙下。
“斌哥”看着心疼,常常借口队上有事,干脆不回家吃饭,就在路边随意对付了事。如此一来,“斌哥”便患上了胃溃疡。
看着老公常年瘦削的身板和日愈苍白的脸,张赛莲常常忍不住背转身子抹眼泪。每次见了,“斌哥”总是说:就那样,没什么。
“斌哥”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年年都是先进,而且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优秀人民警察”,23次获得市级记功和嘉奖。为此,组织上先后两次把他调整到环境相对宽松的部门工作。
第一次是2003年,到车辆检测中心;第二次是2008年,到驾管所。这两个部门在外人看来,那可是最大的“热门”。但“斌哥”不这样看,连续两次主动请辞,坚决要求回去“站马路”。问其原因,他说太复杂,怕闯红灯。
怕闯红灯?记者反复追问之下,“斌哥”终于说出了他的“两怕”:一怕亲戚朋友找自己办事,不办心里过意不去,办了可能害人害己;二怕老板熟人求自己通关,不通面子过不去,通了可能违法乱纪。
长年累月,“斌哥”和爱人一个在马路上上班,一个在公汽上上班,注定了陪儿子曹珉肇的时间少之又少。
那一年的元宵节,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写父母陪孩子去五岭广场看烟花。年幼的儿子写了,但最后写下的却是《趴在窗台看烟花》。
“爸爸说,为了让大家都能过好元宵节,他要去马路上站岗。妈妈也要去上夜班,没有人陪我去看烟花。我趴在窗台上看烟花,也有不一样的美。”
儿子曹珉肇长大了,大到上大学了。上了大学的曹珉肇,如果再回头看看自己的父亲,是否还能理解父亲的工作、父亲的坚守,是否还能感受到那红绿灯下不一样的父爱、不一样的美呢?(陈剑清 周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