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浙江省嘉兴南湖区的大街小巷,细心的老百姓会发现:统一色调的警务室多起来了、进家入户的片儿警多起来了、街面巡逻的警力多起来了……
南湖治安的悄然变化,主要得益于2013年以来南湖公安的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作为浙江探索公安改革的试点之一,5年来,南湖公安乘风破浪,交出了“一升一降”的漂亮成绩单:全区日均治安警情数和刑事警情数均创十年来新低,群众安全感创十年来新高。
纵观5年,可以发现,这是一次关乎民生的改革:刑事警情数、接110报警数等各项指标持续下降,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这也是一次关乎效率的改革:职能重组整合、机构设置调整、职能配置优化,达到在警力无增长的情况下,警务效能不断提升,刑事警情数逐年下降。
派出所去全能化
在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中,派出所去全能化是南湖公安的一大亮点。
何汤巨是东栅派出所分管打处工作的副所长。每天一上班,他便开始浏览前一天本地警情案情和综合指挥室研判情况,并在晨会上进行会商,确定当天和近期的侦查重点和勤务安排。
作为负责打处工作的副所长,何汤巨对5年来的变化深有体会:“以前民警忙于应付值班接处警、打击破案和各个专项行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分析研判、治理辖区内突出治安问题。现在,派出所回归主业,打击由专门的片区刑侦队负责,他们管打,我们管防,配合起来更加默契。”
何汤巨所说的片区刑侦队,是南湖公安新建立的“刑事犯罪侦查中心—片区刑侦队—派出所刑侦探组”三级架构专业刑侦力量之一。在三级架构下,派出所刑侦探组只负责案件受理和不需开展专门侦查的简单刑事案件,其他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侦查办案,均由派出所转交至片区刑侦队。
有了专业打击力量,派出所才有可能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民生小案上。
如今,南湖分局11个派出所,已全部将自己定位为区域社会治安的控制者,认真履行基础管控、巡逻防控、服务群众和治安整治四大主要职责。
随着派出所逐步回归主业,5年来,南湖分局派出所日均接处警数从216.5起降至140.1起,日均刑事警情数从66起降至23.4起;年人均接处警数从313.2起降至242.9起。其中,2017年全区日均治安警情数和刑事警情数已下降至目前的23.46起、23.36起,均创十年来新低。
社区民警越来越贴心
在南湖公安这5年的公安改革中,让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当属社区警务改革。
从2013年起,南湖公安通过机关瘦身、警力下沉,21名民警退居二线,其中拥有丰富经验的老民警主动奔赴社区,与辖区群众打成一片;11名在机关、派出所担任内勤工作的女民警通过文职置换,下沉到社区开展群众工作;85名工作未满3年的青年民警从机关转到社区锻炼,为基层工作充盈实力。
曾在拘留所当教导员的许金松,主动奔赴社区,成为松鹤警务室专职社区民警。虽然体力精力比不过年轻人,但经验和阅历成了许金松工作中的法宝。时间长了,社区里那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大家都说,找老许就对了。
来自建设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毕新宇,从内勤到社区民警的身份转换已经4年了。因为经常走访,现在辖区里几乎人人都认识这位“邻家姑娘”,喜欢跟她聊上几句,孩子丢了找她求助、看到安全隐患找她反映、被骗了找她报案……
不少南湖居民感叹:“社区民警越来越贴心!”而今年年初的浙江省民意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南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13年位居全省前列。
南湖公安5年来的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带来的是群众更有安全感、民警更有获得感、公安自身更有发展力。今年6月9日,南湖公安分局召开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专题研讨会,来自公安部、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行政学院、浙江大学、浙江警察学院的专家教授,就如何纵深推进南湖分局改革、为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提供一套可复制的经验,一同出谋划策。(记者 陈佳妮 通讯员 吕舒雯 钮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