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把最早的平安宣传自行车请了出来

今年开始,老杨用辛苦攒下来的钱换了新“坐骑

家里的柜子堆满了平安宣传录音带

宣传车一出现总有回头率

大喇叭已经用坏了十几个
一辆贴满宣传标语的红色电动车,一身标配的志愿者红马甲,这就是老杨的模样。老杨名叫杨英祥,今年已经74岁了,家在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每天早上7点,老杨就会跟往常一样从家里出发开始一天的忙碌。老杨说,平安宣传是他的工作。
“老杨,休息一下!”大老远,路口的大婶就喊老杨坐下来歇歇。面对街坊邻居的好意,老杨虽然嘴里也“嗯嗯”,但还是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老杨的电动车上今天播放的是家庭防盗的宣传录音,老杨怕大家不重视,在现场一一提醒邻里防盗注意事项。
“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个人爱好”
杨英祥老人是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后水村人。17岁就担任小学教员的杨英祥,1964年参军入伍成了海军南海舰队的一名汽车兵;在部队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伍转业后,杨英祥被分配到福建省闽运连江公司,这一干就是30年,而且屡次获得“安全行车百万”的奖章。
2000年,老杨退休了。本应好好享享清福,安度晚年的老杨,却做出了一个让家人捉摸不透的决定——当一名交通安全义务宣传员!当了几十年驾驶员的老杨,见过太多的车祸和事故,许多人因安全意识淡薄而导致了事故,老杨切身体会到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交通安全,不是自己做好就可以的!”不改部队作风、说干就干的老杨竟然自掏腰包买来了一辆自行车,一堆喇叭音响,再挂上老杨用毛笔写的交通宣传标语和党的富民政策,一辆看起来有些另类的交通安全宣传自行车就这样上路了!
福州的周边县市、乡镇农村,老杨来了一个全渗透。365天的风雨兼程,许多人目睹了一个老人和他的交通安全宣传自行车走街串巷的身影。而残酷的现实,老杨却不愿多提,许多人都说他是神经病!老杨说:“投身平安建设是我这个老党员的责任,也是我个人爱好,没有什么。”
照顾病妻,骑行家乡宣传平安!
两年的风餐露宿、老杨不但给沿路的群众宣传交通安全,也慢慢增加了国家政策宣传和革命传统教育内容。为了让更多人知晓平安建设,老杨又花了2000多块钱,给自行车装上了扩音播放器,还请人帮忙给宣传内容配上福州方言和普通话。这样一来,老杨的自行车成了名副其实的“平安宣传自行车”。老杨在外宣传交通安全的事被传开了,也赢得了社会好评!
就在这时候,家里出了状况,多年患病的妻子病情更严重了!儿女长期不在身边无法照料妻子,一向坚强的老杨只好选择回到福州的琅岐老家。老杨说,平安宣传回家乡也要继续。
“有人骑车宣讲,宣讲什么?”“不挣钱,义务的?我不信。”不少琅岐岛上的居民一开始不理解老杨的举动,甚至觉得他的广播很吵人,对他也议论纷纷。更有些捣乱的人,见老杨停车发传单的工夫,直接把他的车胎给扎了,气门芯拔了。亲戚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有时间做点什么不好,家里房子修一修,子女的工作婚姻上点心,或者是去找村里人耍耍,舒舒服服的,何必要每天出门风吹雨淋?”
但固执的老杨根本不听劝。老杨说,福州马尾的琅岐镇是侨乡,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在国外打拼,家里留下来的都是老人,他的宣传老人会听得懂、接地气。为了吸引镇上小孩的目光,老杨每年都自掏腰包500多元买了小红旗送给小朋友。渐渐地,在琅岐的大街小巷,老杨不断地向群众宣传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盗防诈骗、反邪教、平安建设等知识。现在,镇上的人听多了老杨的平安宣传,也听懂了老杨的平安宣传。
老杨的骑迹,可以绕地球5圈!
2002年底,杨英祥开始宣传党的十六大的政策精神;
2003年到2004年,喇叭里广播的是"如何防治非典";
2006年,"八荣八耻"又成了宣传的重点;
2008年迎北京奥运;
2010年人普宣传;
2012年平安村镇宣传……
一个坚持竟是17年!17年,老杨“平安建设宣传自行车”骑过的大街小巷里程,加起来就可以绕地球足足5圈!老杨的坚持感动了大家,当地人对于老杨的态度,也从怀疑变成了佩服和尊重。
在琅岐提起老杨,许多人都会说,“就是那个干了十几年的义务宣传员嘛,认识认识,他来过我们那里。”同村的江英宏也对老杨赞不绝口,“我们一开始也劝过他,但谁叫他爱好这个呢,我们通过他的宣讲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要是他不出去,大家都会担心是不是老杨出了什么事。”
2002年至今以基层综治平安宣传员的身份投身平安建设事业,多年来为琅岐镇的平安建设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有了大家的支持,杨英祥更是干劲十足。
今年已经74岁的老杨说,现在身体吃不消了,骑自行车有点吃力。为了继续做好“平安琅岐”的宣传,2017年,老杨用自己辛苦积攒下来的一万多块钱购置了一辆四轮电动车。现在,只要老杨的车子一停下就有大人、小孩围上来。“我从没有想过干不动或者是不能干,只要能出门我就要继续,一年、五年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