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撞伤人后逃跑,被害人神智不清,
无法提供任何线索,视频只能锁定车型和颜色
肇州警方巧破电动三轮肇事逃逸案
嫌疑人逃逸后将肇事车辆藏于偏僻地方,被抓时一再称“服了”
在漆黑的雨夜,一辆电动三轮车将一名老人撞伤后逃跑。警方调取案发现场周边的录像,只能隐约看到它的颜色。
这是端午节前夕,发生在肇州县的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
电动三轮车没有号牌,没有备案,谁都可以开,人海茫茫,警方如何才能找到肇事司机?
令人惊奇的是,肇州县公安局在被害人神智不清无法提供任何线索,视频模糊等诸多不利破案因素面前,竟然在几天后就揪出了肇事嫌疑人。这是一个现实版“福尔摩斯探案”的故事。
老人满脸鲜血坐在路边无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5月24日,肇州县下起了雨,天黑仍然没有停。路上的行人都撑着伞小心翼翼地走着,车辆也都减慢了速度。
这样的天气,最易发生交通肇事案。肇州县公安局增加警力维持着交通秩序,相关部门也都做好应急预案。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
21时许,民警发现微信朋友圈内,很多人都在转发一名老人在东环路受伤的视频,同时接到群众报警。视频中,老人低着头坐在路边,头部、脸部鲜血直流,旁边放着一把蓝色的雨伞。
“老人到底怎么了?是摔伤?还是遭遇了车祸?我们要确定案件性质,确定伤情来源。”负责侦办此案的肇州县公安局刑侦六队大队长赵国林说,接到这一警情后,局长张春高度重视,立即指令值班领导组织刑事研判、和平社区警务大队、交警大队、刑事技术等相关部门组成专案组迅速出警。
“我们赶到现场时,老人因为流血过多已经神智不清,提供不出任何线索。”赵国林说,老人旁边站着一名男孩,自称是伤者的外孙子,因为惊吓过度也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专案组民警一边组织人迅速将伤者送往当地医院,一边联系其家人。
“根据现场血迹,我们初步判断这应该是一起车祸。但是如果是车祸,是什么车肇事?又逃向哪里?”此时,查看案发现场周边视频成为侦破案件的关键。
天色已晚,周边安装监控的居民家都已经休息,是否要打扰?还是等到天亮再查?
连夜追查遭遇僵局只锁定车型和颜色
民警研判案发现场周边视频。
锁定肇事车辆轨迹。
“这样的案件必须抢占先机,在案发后最短时间内掌握证据,晚一个小时都可能让案件侦破陷入僵局,不能等!”赵国林说,为了避免惊吓到居民,民警们轻声敲门,耐心说明来意,沿线安装监控的居民都很配合。
当晚,民警研判视频到后半夜。在视频中民警看到,当晚8时45分,一辆电动车自南向北驶来,把老人撞倒后逃跑。然而,虽然确定了这是一起车祸,肇事车辆为一辆电动三轮车,可是因为天黑,加之下雨,民警只能在视频中隐约看到肇事车辆为蓝色。
“在所有的交通肇事案件中,电动车等五小车辆涉案的案件侦破起来难度较大,一般都没有号牌,也没有备案,锁定车辆不容易。”赵国林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车辆肇事后就可以逍遥法外。
那么,在有限的线索下,警方怎样才能找到嫌疑人?
“一点点排查,一点点追踪。”自案发当晚开始,专案组民警放弃端午节休息时间,日夜无休研判视频,摸排走访。经过4天持续工作,最终锁定肇事车辆动态轨迹,确定肇事嫌疑人所居住的楼区。
掌握了这些证据,是不是意味着警方可以轻松找到肇事车辆和嫌疑人?
肇事车辆被藏匿充电电线成破案关键
在锁定的肇事嫌疑人所居住的楼区内,专案组民警没有找到肇事车辆。
“初步分析,嫌疑人很可能把肇事车藏了起来。”赵国林说,此时如果一味顺着追查肇事车辆的思路走,案件侦破显然会难度倍增,他们必须转换侦破思路。
“电动车肯定需要充电,一般充电都会从窗户里往楼下拉电线,按照这条线索也许能找到突破口。”果然不出民警所料,在锁定的楼区内排查,民警最终确定了嫌疑人的住址。5月29日6时许,嫌疑人在家中被抓获。
“你们抓我干啥?我又没有犯法!”“你好好想想,5月24日晚8点45分,你在哪里?”被抓的那一刻,嫌疑人百般抵赖,拒不承认自己撞了人,当民警将案发经过及所掌握的证据说给嫌疑人时,嫌疑人低头认罪,口口声声称“服了”。在其指认下,民警在一处偏僻的平房区内找到了藏匿的肇事车辆。至此,这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告破。
嫌疑人将肇事车藏于平房区。
那么,嫌疑人为何在撞人后逃跑?
酒后撞人逃跑以为没号牌警察找不到
“以为自己的车没有号牌,当天下雨天又黑,我们看不清肯定找不到他。”赵国林说,这也是被抓时嫌疑人一再称“服了”的原因。案发当晚,嫌疑人吃饭时喝了酒,开车回家途中撞了接外孙子放学的老人,慌乱中开车逃跑。认为把车藏起来,警察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殊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据介绍,今年32岁的嫌疑人孩子在肇州县上学,夫妻俩在县里贷款买了楼。日子过得虽然不算富裕,却也有声有色。可是,这一场车祸却给两个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遗憾。被撞老人因脑干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转院到哈市治疗,嫌疑人目前也已经被依法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对此,赵国林呼吁,电动车等五小车辆驾驶人要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以免此类悲剧再次发生。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此类车辆监管,消除安全隐患。 (大庆日报记者 沈艳茹 图片由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