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发新书!又拍电影!
他们是“刀把子”中最最“文艺范儿”的创作家
人们常把军队称作“枪杆子”,把政法系统称作“刀把子”。在山西阳泉市政法系统有这样一批“笔杆子”,他们多年来笔耕不辍,创作出在当地,甚至全国都有影响的好作品。
前不久,荆建平创作的反映基层人民法院工作的长篇小说《担当》就刚刚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李建全创作的反映公安民警正能量的微电影故事片《寻羊》,在“中国梦·劳动美”第三届全国职工微影视大赛上获得金奖。
微电影《寻羊》剧照
五年磨一剑
用担当诠释忠诚
2010年,荆建平受聘到阳泉市矿区人民法院,度过了数年“准法官”生涯。正是那段日子,让他亲身体验了社会转型时期人民法院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洪波巨澜,亲眼目睹了战斗在司法审判岗位上的人民法官真诚为民、公正执法的感人事迹。也是从那时起,他就想通过自己手中这支笔,来反映他们工作的甘苦,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走近他们、尊重他们、珍惜他们为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经济发展、人民和谐付出的辛勤劳动。
于是,荆建平从2011年开始动笔创作,据他回忆说:“我第一稿和现在所出版的完全不一样,我觉得创作应该脱离原型、高于原型,把故事写‘活’,让老百姓爱看的同时让他们了解法官的工作,懂他们的工作,理解他们,才能支持他们。”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无数个日日夜夜,荆建平伏案疾书,历时五载有余终于将《担当》这本小说面世。
《担当》是一部反映基层人民法院工作的长篇小说,该书以社会转型时期人民法院积极进行司法改革实践为历史背景,以富阳市兴平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和化解富阳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岗工人群体信访案、昌关村群众耕地维权信访案和孙旭阳信访案、卢福贵信访案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例为主线,塑造了人民法院及人民法官恪尽职守履行“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典型形象。全景式地展现了司法审判机关在社会转型时期,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大胆进行司法改革探索实践、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及作出的卓越贡献。
同时,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族群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状态,并对各种矛盾交织中所凸显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深刻的剖析。凸显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维护宪法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近日,在《担当》首发座谈会上,省作协副主席杨占平、省作协创联部原主任曹平安、省作协创联部主任阎珊珊等领导同志,与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作家、诗人一起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大家认为,《担当》集文学性、纪实性、法理性为一体,运用了大量的鲜活案例,故事情节张弛有度,释法述理生动形象,渗透了执法为民理念,充满了文学人文关怀,融入了丰富的阳泉元素,主题鲜明、内涵丰富、见解独到、意味浓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既是政法干警的业务参考书,又是民调组织工作人员的案头工具书,还是向基层群众传播法律知识普及读物,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理性诉讼、理性信访、理性调处矛盾纠纷富有裨益,充分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十五年献身艺术
只为拍出一部好片子
1980年考进阳泉市公安局的李建全,一干就是36年,他先后在秩序处、指挥中心、巡防队等工作,这些经历都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李建全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但真正与艺术结缘是在2002年,这也是他导演梦的开始。据李建全回忆,“当时是市里领导要求我们出一个作品上台表演,我原来也没写过剧本,对这些只懂皮毛。怎么办?我就想既然我在公安那就拿平时工作遇到的故事写一个小品好了,现在通过小品反应各方面的人或事儿的有很多,就是没有公安的。”
就这样,李建全开始创作,草稿就打了一个多月,一遍一遍地推翻,一遍一遍地重组,终于在6月完成了小品《110轶事》。演出后,该小品获得了山西省小戏、小品、小剧种调演创作二等奖。“现在回头看,这个小品并不成熟,但它确实为我打开了艺术这扇门。”李建全说。
不久前,在陕西西安举行的“中国梦·劳动美”第三届全国职工微影视大赛上,当主持人宣布由阳泉市公安局创作的反映公安民警正能量微电影故事片《寻羊》获得金奖时,台下的李建全眼眶湿润了。这不仅是阳泉市唯一在全国职工微影视大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也是山西省在此类大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
提到此奖,李建全还难掩激动的心情,对记者说:“这次比赛有来自全国各地800多家单位选送的1500余部作品参赛,选16个金奖出来,我们是第5个。不仅仅是影片获得了奖项,我还获得了两个个人奖项,最佳编剧和最佳表演奖,这真的让我万万没有想到。”
《寻羊》是一部以原平定县公安局局长、巨城镇派出所所长为群众找羊为原型创作的微电影,影片以艺术的手法真实再现了派出所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基层公安民警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的主题。李建全告诉记者,他所拍的片子都是民警们自己演的,如果需要群众也是到拍摄的村子选人。“他们没有经验能演好吗?”面对记者的疑问,他说:“我拍微电影就是想记录公安民警的日常工作,他们默默地做了很多事情,他们经历过所以演得才能更真实,我也会和演员一遍遍说剧,告诉他们该怎么表达,其实很简单,我就是要他们的真情流露。”
正如李建全所说那样,真情最容易打动人,在他2002年采写的《两民工谱写英雄壮歌》、2007年编写出版的反映阳泉市巡防队员工作生活的文集《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2010年创作的小品《自食其果》、2014年创作的微电影《片警侯哥》等等,无一例外,个个获奖。面对这些成果,去年刚退休的李建全还是不满意,他说:“现在的我更有时间去创作,希望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我要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