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称他为冯专家——
因为他是模范法官、调解大拿;
有人称他为冯老师——
因为他是北大才子、知产大牛;
有人称他为冯大师——
因为他是京知院幽默大师、段子高手;
有人称他为冯先生——
因为他还是知产界的法律歌者。
他就是第二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监督庭审判员
冯刚 法官
审判界的模范法官、调解大拿
自北大硕士毕业到法院,今年已经是冯刚从事审判工作的第17个年头了。17年间,他审理了李承鹏诉美国苹果公司侵害著作权纠纷案等多起全国首例新类型案件,先后有1件案件被最高法院评为“十大案例”、3件案件评为“五十大案例”,7件案件被北京高院评为“十大案例”。
冯刚承办的Autodesk公司诉北京龙发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在2004年我国侵权损害赔偿标准欠缺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冯刚在案件审理中首次以判决的形式明确了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侵害著作权的损害赔偿数额可以超过法律规定的50万元的上限。该案对于当时侵害著作权乃至侵害知识产权案件确定损害赔偿数额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被北京高院评为2004年十大案例,先后被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和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中美知识产权会谈中,作为我国保护美国公司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使用。
冯刚承办的琼瑶诉于正侵害著作权纠纷案同样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为了审理好此案,他查阅了国内外法律及案例,多次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请教多位专家,最终作出了开创性的判决。该案明确了侵害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为接触加实质性相似,思想上的借鉴通常不涉及侵权,但具体表达上的借鉴则需结合借鉴内容的比例及重要性来判断是否构成抄袭;确立了专业问题由专家辅助人充分说明的审判规则,借助专家辅助人成功破解行业技术难题,以知产审判的深度有效制止了侵权人的高级抄袭。该案被最高法院评为2015年十大案例,该案判决书被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法律文书法院民事文书一等奖第一名。
冯刚常说:“结案的终极目标是案结事了。”自2004年独立承办案件以来,冯刚主审审结了2000余件知识产权案件,成功调解了多起敏感、复杂案件,其中大部分是非常棘手的二审案件,调撤率达到70%以上。假如你问冯刚:“为什么喜欢调解?”他会很认真地回答:“喜欢调解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当事人有理说不清。法律毕竟是说理的!”满怀着对法律的热爱,冯刚投身到调解工作中。为此,他精心设计了调解和判决的“二分法”:在判决方面,他会尽量缩小或突出争议内容;在调解方面,他会尽量扩大或牵扯相关内容,力争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所有争议一并化解。例如,将全部二审案件、一审案件、乃至没有起诉的纠纷都纳入调解范围一并解决。调解中注意倾听当事人关于纠纷背景、发生、发展和激化的全过程,准确把握当事人的经济诉求和心理需求。去年年底,冯刚用这样的方法为全院调解了76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诉优酷网系列案件,“调解大拿”的称号由此盛名。为了帮助当事人“案结事了”,实现息讼止争,冯刚的工作日常之一可谓——不是在进行调解就是在前往调解的路上。
冯刚多次收到当事人的表扬信和锦旗,荣立个人二等功三次、个人三等功一次,荣获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北京市先进法官、模范法官、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北京市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结案能手、调解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术界的北大才子、知产大牛
“知产案件的审判,法律规定是基础,同时还应全面掌握司法解释、指导意见、讲话精神等多方面的信息源。”
——冯刚
出身书香门第的冯刚,从小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爱好之一就是博览群书。冯刚的书柜里,除法律书外,不乏《金门战役》、《罗马帝国衰亡史》、《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微观经济学》、《纯粹理性批判》等军事、历史、哲学、经济方面的书籍。冯刚阅读的速度、广度、深度是一般人不能企及的,这种“三度”的阅读习惯也成就了冯刚高于常人的脑容量。冯刚常说:“知产案件的审判,法律规定是基础,同时还应全面掌握司法解释、指导意见、讲话精神等多方面的信息源。”
最高法院在成都举行的网络著作权会议中,与会人员讨论到著作权网络侵权的地域管辖问题时,冯刚从立法背景、法律规定、司法意见、学术观点四方面全面进行了阐述;北京知产法院在著作权研讨会上讨论“时间戳”问题时,冯刚从立法、司法、实践三方面充分论述了其观点……最让人叹服的是,即使是即兴发言,冯刚但凡提到法条都能精确到条、款、项,引用指导意见或讲话精神都能将时间、出处说的一字不差。
2016年,冯刚代表中国知识产权司法界赴俄罗斯参加由国际商会主办的“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论坛”,并用英文发表“中国知识产权专业审判介绍——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为例”的专题演讲,向各国参会代表介绍中国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概况及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公开庭审与裁判、对外交流、判例研究、技术调查等方面的成绩。他的发言震撼了各国与会专家学者,与之探讨交流者络绎不绝。会后,中国国际商会特地向北京知产法院寄来感谢函,盛赞冯刚“他精彩的演讲、卓越的专业水准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一致好评,也充分展示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发展成就,完全达到了此访的预期目标”。
事实上,冯刚也是名副其实的冯老师。邀请冯刚讲课的群体既有全国各地的高校,也有来自于法官学院、律师协会、社会普法讲堂。他是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分院聘任的法官兼职教师,经常为法官及法官助理们传授知识产权审判司法经验。
具有无线电通信专业背景的他,在审判中有效结合了工科生的逻辑性与法学生的严谨性,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案件焦点,并将抽象的技术问题形象化、复杂的案情生活化,帮助合议庭成员快速理解争议焦点,这种思维方式受到了同事们的争相学习。他兼任北京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的校外硕士生导师。他常对学生说“审判和学术是相辅相成的”,司法与学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识文断案、作出精品判决。工作期间,冯刚出版个人专著《知识产权案件热点问题研究》,与他人合著《虚拟世界的法律冲突》、《数据库的法律保护研究》等7部学术著作,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网络技术发展对于涉链接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的新挑战》等学术论文40余篇共计50余万字,其中多篇论文的观点被司法解释或指导意见所采纳。如《正确判断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性质与责任——电视剧〈奋斗〉著作权网络侵权纠纷评析》一文的观点被最高法院颁布的网络著作权司法解释所采纳;《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的侵权归责原则问题——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与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被北京高院颁布的电子商务平台指导意见所采纳。
京知院的段子高手、幽默大师
在与同事讨论法律问题时,冯刚经常用相声中的贯口一口气列举并列关系的长串内容,一如《报菜名》《地理图》方式背诵法律规定、司法政策的准确内容。因而,有冯刚的地方一定是欢声笑语绵延不断。冯刚的知识储备包括但绝不限于审判工作,还涵盖了文娱、心理、厚黑、美食等多个领域。冯刚不露声色地向大家诠释了“智商高的人段位高”这句至理名言。如果你问冯刚“我想当科学家,您觉得能成吗?”冯刚会答“当然能成,反正只是想”。的确,只“想”不“当”,有什么不能成的?
幽默大师冯刚也是落实夫妻之间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高手,爱工作亦爱家庭。冯刚常常得意地表扬自己“在家庭中,儿子跟我的关系更加亲密。我对儿子在玩耍中弄脏衣服的情况比较宽容;我带儿子逛公园;我陪儿子睡觉;儿子更爱吃我炒的菜。”
冯刚的幽默除了段子本身腹黑又搞笑之外,还在于他一本正经的表达方式。冯刚是一个特别怕热的人,但身为丈夫以及父亲的他,因为妻子和儿子怕凉,所以体贴的他夏天在家并不会开空调。每到夏季,冯刚都会特别珍惜上班在单位吹空调的待遇,当有不知情的同事问起为什么在家不能开空调,冯刚就会一脸认真的回答“省钱”二字,知情的我们看着冯刚的“认真脸”,实在难掩心中的笑。
知产界的法律歌者
冯刚的另外一大爱好就是唱歌。每年单位的春节联欢会,冯刚都是院里的文艺担当。出生于七十年代的冯刚,最擅长的是红歌,《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我爱祖国的蓝天》信手拈来,只有人报不出歌名的红歌,没有冯刚不会唱的红歌。正如冯刚的知识储备一样,他在歌唱界的涉猎领域包括但绝不限于红歌,诸如《吻别》《因为爱情》一类的流行歌曲也是轻松驾驭。“你笑得越无邪,我就会爱你爱得更狂野”,歌声表达了冯刚法官纯洁、刚直的性格,《四零五谋杀案》中的一句台词:一切都将过去,唯有真理永存!这是冯刚的最爱。
“法官就是公平正义的代言人”
——冯刚
对于知产案件的侵权成本低、侵权行为屡禁不止、当事人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等问题,冯刚在各类研讨会、论坛上积极发声,提倡加大知产案件的赔偿力度,提高赔偿数额,从程序上及实体上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对不同端口上传同一侵权作品的赔偿认定问题,冯刚坚持诉、审、判一致原则,主张准确厘清侵权行为的范围、对通过不同技术传播途径进行的不同侵权行为分别确立赔偿数额。对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的问题,冯刚主张除了提高侵权赔偿标准的同时,可要求侵权人承担行政、刑事责任,从而提高侵权成本。冯刚组织调研组通过调研形成报告,建议将知识产权案件损害赔偿的原则确定为:加大对于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侵权赔偿数额;探索建立侵害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以恶意侵权为代表的情节严重的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由侵权人承担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提高侵权成本,从而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歌者用音乐道人生 法官用法律言公正
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审判业务专家,调解高能的模范法官,脑容量惊人的知产牛人,智商与段位皆高出常人的幽默大师,致力于维护公平正义、肩负审判使命的法律歌者——冯刚。
(田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