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最后的民警子弟学校

2017-05-25 09:14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王贤臻
字号  分享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清晨,走进甘肃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孩子们读书声清脆悦耳。

  郎朗的读书声是从甘肃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子弟学校传来的。从1972年建校开始,学校一路走过了45个春秋。今年6月,随着最后一批8个学生小学毕业,学校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这所甘肃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最后的子弟学校,跟随4位老师、8个学生,用镜头留下学校最后的“辉煌”。

  “作为最后一任校长,我有不舍,但更多的是骄傲!”校长金永耀介绍,1972年,一所在兰州平安台农场建场,当初建设者们的子女随之迁入这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场所,离所最近的学校也在数十里之外。

  彼时,为了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问题,一所抽调当时的识字青年担任教员,床板做黑板,水泥台做课桌,学校就在“地窝子”建成了。

  金永耀表示,学校先后经历了地窝子、土坯房、砖瓦房、砖混平顶房、到目前具有综合功能的教学楼,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校也由最初的两个年级发展到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全功能学校,先后有近900余人次从这里毕业,近百名民警曾从事学校教学工作。

  “学生最多的时候,有近200人,20余名毕业生最后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金永耀说,由于教学质量好,一些附近的村民也把孩子送来上学,子弟学校一度成为当地的“名校”。

  曾经在子弟学校做过老师的副所长任国民与这所学校感情颇深。“我1989年参加工作,在省一所工作近30年,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时光在子弟学校度过的。”

  任国民从语文教师到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带着孩子们在《春》里感知春天的清新与美好,在《背影》里感知亲情的凝重与温暖。

  此后的数十年里,子弟学校逐渐成为一所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传播文化的摇篮,教书育人的沃土,童心绽放的花园。

  任国民介绍,进入新世纪,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入职的年轻人大都工作在所内,成家在市区,子女就近入学。子弟学校生源渐趋枯竭,加之教改的大趋势,学校昔日的辉煌不再,即将完成历史使命。

  今年春节前,所长王双时要求,尽快编撰一部校志,将子弟学校的特殊经历留存下来,作为所内场所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下去。

  据悉,等6月子弟学校最后一批学生毕业后,现有的教学楼将改造为年轻干警的宿舍。(赵志锋 赵文韬)

相关报道

国外社交网站热议:中国到底有多安全?

“总而言之,对外国人来说,中国是一个既安全又美好的地方。尽管,我之前在印度、新加坡和英国生活过,我的妻子也在荷兰 ...

上海垃圾倾倒苏州太湖案开庭 戒毒所官员涉嫌滥...

从5月8日开始,备受关注的上海垃圾倾倒苏州太湖案开始在苏州的法院审理。

聚焦2017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又会带来哪些变...

这一次,是党中央、国务院下定决心自上而下、展开全新顶层设计的大变动,被认为是恢复高考招生40年来的一次重要改革。

有些雕琢,是必须承受的生命之轻

选择或许是被动的,但成长必须是主动的。有人替你做选择,却没有人能替你去成长。很多时候,拒绝了被选择,可能就失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