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青州市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措施,以建立健全 排查预警、多元调处、依法化解、稳控防范四项常态化工作机制为抓手,着力实现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常态化,基层综治维稳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排查预警常态化。积极打造市、镇(街道、开发区)、村(居)三级排查预警网络,对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经常性地全面排查。一是充分发挥村干部和村警务助理、法律顾问等基层综治人员作用,及时排查、收集村内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苗头,掌握村民思想动态及各类矛盾隐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所在镇街、开发区;镇街、开发区根据村(居)提报的信息,依据来源渠道、涉事类型、问题性质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将矛盾纠纷梳理归类、建立台账,逐一落实调处化解责任;市维稳办和信访局每周汇总摸排情况并发布预警信息,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及时跟上调处化解。二是突出矛盾纠纷排查重点,将涉法涉诉、土地征用、房屋征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容易引发信访突出问题的行业领域作为重点密切关注,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三是 强化信息互通共享,各镇街和信访、维稳、公安等部门互通共享重要情报信息,确保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及时妥善应对处置。截至目前,全市共计排查矛盾纠纷 3216 起,调处 3160 起,化解率达到 98.3% ,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二、多元调处常态化。根据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情况,采取多元化方式,分类施策,多管齐下,尽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一是督促村干部履职尽责,切实发挥好社会矛盾调处化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村级难以答复和协调解决的,镇街、开发区要落实工作措施,确保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二是创新调处方式方法, 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等办法, 通过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民联调、智库调解、所所联合等手段,全力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打造起 “党委领导、部门联动、人民调解、社会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三是提高接访处访成效,严格 落实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规范信访事项受理、交办、督办、回复等工作规程, 及时妥善处置,坚决防止将初信初访演变成重信重访 。
三、依法化解常态化。立足 “事要解决”,坚持“随产生、随化解”和“规范办理、清仓见底”原则,着力化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一是拓宽化解渠道,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采取领导包案、督访下访、困难救助和律师参与接访、心理咨询疏导、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等第三方介入的方法,提高化解实效。二是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 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两次信访积案化解行动,集中化解一批信访疑难案件。三是 完善信访听证制度,规范信访听证流程,强化听证结果运用,以公开听证推动问题依法解决。四是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依法终结制度,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息诉罢访、案结事了,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防止无限申诉,维护司法裁定的权威性。 4 月 15 日,市信访局和市维稳办联合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信访积案攻坚化解活动,截至目前,共排查第一批信访积案 66 起,化解 10 余起, 有效减少了信访积案存量。
四、稳控防范常态化。针对一时难以化解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疑难复杂案件,严格落实领导和工作人员包靠, 积极做好当事人工作,确保稳控在当地,严防越级上访和非访案件发生。一是密切关注重点群体,对涉众型经济案件利益受损人员等重点群体和曾非访重点人员,安排专人盯紧靠紧,及时掌握动向,国家重大节会和敏感时期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坚决防止重点人员漏管失控。二是加大 依法处置力度, 对非访、缠访、闹访、 “牟利访”以及采取过激方式、扰乱正常社会秩序的行为,果断处置、坚决打击,在全社会倡导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正确导向。三是增强应急处突能力,细化完善重大社会矛盾应急处置预案,强化应急处置演练,提升舆论引导水平,为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