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秒!”5月16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当事人叶丽仅点了点鼠标,不一会儿,案卷档案电子借阅申请就操作完毕,即可打印。“这在以前需要个把小时,有时候要一上午,可麻烦哩!”案卷档案电子借阅是自治区高院推出的一项新的诉讼服务举措,也是该院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在建设“智慧法院”进程中,对“互联网+司法”的再次探索和尝试。
档案电子借阅,即案卷从以往的纸质档案借阅升级为可通过计算机查阅。“最显著的效果是节省时间。”该院信息处刘琼表示,“这是从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角度考虑的。另外,电子借阅也让法院档案管理安全系数和历史档案利用率大幅提升。”
异地财产保全是法院执行难点,甚至是“痛点”。5月初,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一点鼠标,被执行人杨某远在河南省某银行的200万元存款瞬间被冻结。网络查控手段已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只要司法需要,被执行人天涯难逃。
原被告未见面,法官就能对案件进行调解,这在我区“智慧法院”建设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今年4月,叶城县人民法院法官即通过视频、电话等信息手段,在庭前顺利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并且通过法院专递邮寄送达调解书,原被告签收调解协议和调解书后,对法院的高效办案不住称赞。
“智慧法院”建设,最早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在2015年提出,虽然起步不久,但在各级法院已呈现欣欣向荣、一日千里的发展趋势。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院更是将其作为今年全国法院五大重点工作之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智慧法院”建设与全国同步实施,自2015年起截至目前,仅信息化建设已投资1亿多元,是有史以来全区法院项目建设最为集中、投资额度最大的时期。
两年来,全区法院已搭建完成审判管理数据中心,各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真正做到全方位信息化监督,全程透明留痕;远程执行指挥4G单兵、车载及执法记录等音视频设备已配发完毕;与自治区内其他协助单位间的“点对点”查控业务逐步对接;12368诉讼服务热线系统实现多语言运行;新疆法院诉讼服务网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进行请求式的电子档案查阅。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116个法院案件受理、审判、执行、监督等各环节均已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慧法院”已具雏形。公正、高效、权威的“互联网+司法”模式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参与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