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上海检察:家校合作、校检共管 “三条腿”走出校园欺凌防范新路子

2017-05-17 16:24  来源:上海法治报  责任编辑:王蓉
字号  分享至:

  “同学们,大家应该都看过《哆啦A梦》这部动画片,里面时常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胖虎追着大雄跑,挥着拳头追打大雄。其实在这样的场景中,就有我们看待校园欺凌时的不同视角。”上海市嘉定区震川中学里,一堂特殊的法治课正在生动上演,主讲人不是学校的德育老师,而是来自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的青年检察官。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有效防范校园欺凌?家庭、学校、政府等多方是否有可能形成一股合力,给校园欺凌编织一张防护网?

  近日,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携手区教育局及全区中小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创新家校合作、校检共管机制,开启为期一年的防范校园欺凌保护行动。据悉,此举也为防范校园欺凌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一堂特殊的课

  未检检察官变身“法治课老师”

  “在《哆啦A梦》 这部动画片中,施暴者是胖虎,他主动发动暴力行为,他通常还会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被胖虎追打的大雄是受害者; 另一角色静香其实充当的就是保护者,她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暴力行为。”

  课堂上,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的未检检察官借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中“校园欺凌”的影子分析了各个人物的定位,并由此牵出一段真实的案例:去年4月下旬,有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段数名女生掌掴一名女生的视频。仅仅因为生活琐事,辍学将近半年的15岁女孩小红便纠集多人,尾随放学回家的小丽并胁迫其到偏僻处,轮流对其掌掴,并让围观女生拍下现场视频后发至微信朋友圈,随后该视频被转发扩散,引发社会关注。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校园欺凌,在你们身边,会有同学有意无意欺负你、伤害你,让你内心感到难受。我们该怎么去识别一个人可能遭到了校园欺凌呢?校园欺凌又有哪些危害?”检察官抛出的问题接二连三,引导学生们主动去思考。

  以案例为切入口,检察官帮助学生们厘清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界定,帮助他们判断自己或者身边的同学是否正在遭受侵害,情节严重的校园欺凌可能面临的刑罚,以及遭遇侵害时的应对措施等,这样一堂特殊的法治教育课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而像这样由检察官进校做普法在嘉定区并非第一次。去年9月以来,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联合区教育局精心策划并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6次,惠及千余名学生。

  保护行动启动

  情节严重由学校对接检方共同处置

  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988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180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3911人,经审查起诉2449人。其中,批准逮捕教唆、组织、胁迫、引诱未成年学生实施违法犯罪的有关成年犯罪嫌疑人403人,起诉678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8件18人。

  而根据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姚建龙课题组对全国29个县104825名中小学生最新抽样调查的数据,校园欺凌发生率高达33.36%,其中经常被欺凌的比例为4.7%。这一串串数字,无一不说明着校园欺凌问题值得警惕。

  “我们发现,现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低龄化,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其实暴露出有些学生本身的法治意识淡漠,而学校在安全防范工作上也亟待加强。”嘉定区检察院未检科科长王春丽告诉记者,为有效防范校园欺凌,就在近日,嘉定区检察院与区教育局联合启动了为期一年的防范校园欺凌保护行动,其中一大特点即在全区中小学建立防范校园欺凌的检校共管机制。

  “检校共管强化的是信息互通。”王春丽向记者解释,在这种机制下,一方面要求学校通过设立电话、网络、微信等平台或举报信箱,方便学生及时报告发生在校内外的欺凌事件。一旦发现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学校要及时干预,有效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如果情节严重,具体涉及到违法犯罪的,校方应当将相关情况告知负责检校对接的检察官,学校和我们将共同研究应对有效处置的办法。”

  新媒体的发展也为防范校园欺凌带来新的思路。就在近日,由嘉定区检察院创建的“嘉检七色花”公众号正式上线,通过推送防范校园欺凌法治教育内容,建立线上咨询互动机制,未成年人和家长遇到法律上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寻求检察机关的帮助。

  家庭教育先行

  督促家长配合管教行为不良学生

  记者注意到,与“检校共管”机制相呼应的是,嘉定区此次针对校园欺凌的专项保护行动还特别提出,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完善管教机制。

  “家庭的氛围、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因此,我们的‘保护行动’ 特别提出要完善家长配合学校共同管教机制。各中小学要发挥家庭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指导家长科学理性地开展家庭教育,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同时重点关注和帮教行为不良的学生,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共同管教。”嘉定区教育局德育科副科长吴斌表示。

  多年的办案经验也给了王春丽最直观的感受:在未成年人案件中,家庭教育的缺位尤其明显。王春丽坦言,在孩子成长的微环境中,家庭的重要性甚于学校等其他环境。“当我们在办案的过程中走进那些带着明显攻击性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到他们所生活的家庭后,就会发现,这些孩子的家庭里大多有一个不良的学习榜样。”

  在王春丽看来,帮助这些孩子,更多的还得从心理教育及青春期教育的工作中着手。“学校要及早发现并疏导不良情绪,进一步优化学校心理疏导室建设,如果发现校园欺凌行为,要及时上报并积极救助受害学生,并配合家长对其实施身体救治,同时积极实施心理疏导,帮助受害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在此基础上,嘉定区教育局还和区检察院、公安等部门达成一致,共同探索建立校园欺凌事件认定及调解机制,引入社会第三方机构来分析、研判、处理学生间矛盾纠纷。“一旦认定为校园欺凌事件,要及时报警、有效处置。”

  教育部门发声

  上海校园欺凌重在预防而非打击

  今年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平安校园。李克强特别指出,要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欺凌、暴力行为,对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由此可见,防范校园欺凌工作已经从教育部门的内部事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上海市教委青保处处长朱坚表示,近年来上海在校园欺凌问题的工作上纵深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结合本市实际,上海校园欺凌工作不在“打击”,而在“预防”。

  “我们曾在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热线选取某一时段进行抽查,在该时段6000多通来电中仅有6个电话涉及到校园欺凌或校园暴力,实际真正与校园欺凌相关的仅2起。”朱坚说,尽管总体形势可控,但对防范校园欺凌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学校可以探索推出针对校园欺凌早期发现、应对及防范的指导性手册,在具体的制度层面,学校可以设置救助电话,建立联络员机制等。”朱坚强调,对于校园欺凌,应当是宽容又不纵容,关爱又要严管。“针对有苗头的学生,要探索实行训诫制度,坚决批评。批评权是《教育法》 赋予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在该批评的时候还是要批评,对于性质严重的事件要依法坚决惩处,树立正面教育的效应。”

  朱坚表示,上海市教委将针对专门学校研究做好防范校园欺凌的工作,探索走出一条特色路。另外针对网络欺凌,也将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严管校园欺凌事件在网络上肆意传播。

  防控体系建设

  全国涉校刑事案件已连续4年下降

  就在近日,教育部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有关情况。

  会上通报,近年来,教育部会同公安等部门,不断强化管理,加大督导督查力度,学校安全态势总体平稳向好。据统计,涉校刑事案件已连续4年下降,2016年同比下降19.6个百分点,为近几年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针对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各校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加强法治教育,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并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指导各地各校系统开展防治工作。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就明确,将构建防控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有效机制纳入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的整体范畴,严厉打击涉及学校和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其中明确要求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早期发现、预防以及应对的指导手册,建立专项报告和统计分析机制。对有不良行为、暴力行为的学生,探索建立由校园警务室民警或者担任法治副校长、辅导员的民警实施训诫的制度。同时还要健全学生教育矫治机制,改革完善专门教育制度,健全专门学校接收学生进行教育矫治的程序,完善专门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记者 季张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