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深夜,衢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戚光景的手机铃声仍不时响起。手机里,未接来电和未读短信已达上百条,微信不断提示有新消息……
然而,戚光景却再也不会接听来电或回复消息,因为他的生命,已定格在了2017年5月12日晚上9点17分。
“光景,不要走!光景,快点醒过来,我们回家!”医院抢救室里,戚光景的妻子紧紧攥住丈夫的手,撕心裂肺地呼喊着。一旁的同事们,也都红了眼圈。
最后的16小时一刻不停
戚光景从警24年。1993年,他从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进入衢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生前,他为衢州市交警支队车管所副教导员、中共党员,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获得嘉奖、获评优秀公务员。
让我们回顾戚光景生命中最后的16小时。
5月12日,对戚光景来说,原本和往常一样,是忙碌的一天。
清晨6点多,戚光景就醒了过来,多年的工作生活习惯,让他的生物钟总是早早地提醒他起床。简单洗漱后,7点多,他从衢州西区的家中出门,赶往市区几处电动自行车固定上牌点检查。趁着上班前的空隙,戚光景想去看看这些上牌点的应对能力和准备情况,顺便了解群众对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的感受,听取改进意见。
“他说自己在路面一线工作多年,最喜欢和群众直接交流,最想看到的就是交通畅通、大家都平平安安。而且通过实地察看,还可以直观感受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的成效。因为他的另一个工作身份,是市交警支队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专班的成员。”戚光景的同事杜越明说。
8点10分,戚光景回到单位,吃了点早饭,便忙起了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的工作;
10点,衢江交警大队民警打来电话,称设在乌溪江派出所、峡川镇政府的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点牌照存货不足,戚光景立马取出200副牌照让同事送了过去;
11点,戚光景接到柯城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打来的电话,称上牌点的打印机损坏,他赶紧和同事过去检修;
修好机器,已经是中午12点多。匆匆吃过午饭后,下午1点多,戚光景又给花园交警中队上牌点送了一批行驶证的塑封膜过去。
“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启动后,戚光景主要负责的是电动自行车号牌发放、登记和设备维护等工作,所以很多事情都会找他。他很有耐心,每次都把这些事情一一处理好。”杜越明说。
傍晚5点半,由于知道周五的晚高峰会更加拥堵,本可以下班的戚光景又主动参与到了路面巡查工作中。
天色渐暗,华灯初上,看着忙碌的道路逐渐恢复畅通,戚光景才回到家中。他说要赶紧吃完还要回单位加班,可刚端起饭没吃几口,他突然胸闷冒汗,起身打开电风扇,随后突然倒地,不省人事。
这一幕,吓坏了戚光景的妻子,她赶紧报警。当晚7点20分,戚光景被紧急送到医院。9点17分,因突发心肌梗死,经全力救治无效,戚光景被宣布离开了人世。
他用心血填补了电动车号牌管理的空白
在戚光景办公室的电脑桌面上,是一份打开着的、还未完成的市区电动自行车号牌发放进展汇总表。
5月1日,《衢州市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这是浙江省首部、全国第二部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围绕这部法规,戚光景和同事们付出了很多心血。
早在2015年,戚光景就和同事一起进行了大量调研,并起草了《衢州市市区电动自行车号牌管理细则》,填补了省内关于电动自行车号牌管理的空白。
不仅如此,戚光景还建议将电动自行车号牌分为正式号牌和临时号牌,临时号牌为期5年,创新性地解决了大量超标电动自行车的上牌难题。
“戚光景的作风是‘今日事今日毕’,经常很早就到,忙到很晚才离开,非常敬业。他工作细心、认真、踏实,协调能力非常强,从不叫苦叫累,是典型的‘老黄牛’。”衢州市交警支队政治处主任卢志强这样评价戚光景。
昨天,戚光景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衢州市殡仪馆举行,这是大伙对他最后的送别。不说悲伤,更不想说长别,当一支支鲜花被放在戚光景的身旁,尘世的纷扰都随风散去,大家静静地送他离去。
光景兄弟,一路走好!(记者 陈佳妮 通讯员 龚诚良 吴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