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快捷,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有序。近年来,福建公安机关不断推进公安改革,指尖办事平台、卡式电子台胞证、福建公安公众服务网上办事大厅等一大批改革政策措施相继落地,人民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强。
近期,福建省公安厅陆续推出16项便民服务新举措,以“简”为先,以“捷”为主,内容涵盖户政、治安、出入境、交通、消防等多个公安行政管理领域,每一个举措都诚意足、力度大,每一个探索都尊民意、向民心。
走心探索服务群众以速度为先
群众办理相关手续,最苦的当属“来回跑”“漫长等”“审批多”了。此次我省推出的16项便民服务新举措,提档增速成为贯穿便民服务新举措的“关键词”。
在16项便民服务新举措中,居住证网上申领的速度显而易见。在厦门打工的小宗,日前体会到居住证网上申领服务的便捷性后,给了公安机关一个大大的赞。去年底,小宗从龙岩到厦门打工。春节过完,他早早去派出所排队申领居住证,没想到长队如龙,连着去了2趟都没拿到号。当他得知可以通过“福建治安便民”微信公众号办理居住证后,便直接用手机从网上提交申领信息,仅3天就拿到了居住证。
福建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四支队副支队长郑秀洪告诉记者,通过网上申报受理居住证,群众不仅可以避免排长队和窗口拥堵的情况,还可以通过网上提交材料,直接了解自己是否符合办证条件,并通过手机实时跟踪办证审核进度。
据了解,从今年2月21日开始,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只需关注“福建治安便民”微信公众号,按照提示提供相应材料便可申领居住证。截至4月17日,全省近27万名群众通过网上申领居住证,其中有5660人通过审核申领到居住证。
此外,16项便民服务新举措中,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赴港澳台旅游再次签注互联网申办、机器自助申办;下放户籍办理权限,尤其是省内居民名字变更权限和原籍我省的国外公民及其子女(不具有华侨身份)回闽落户核准权限;将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的审批权限委托设区市(含平潭)公安机关实施,办理时限由法定的6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推进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服务等举措,无不走心探索,力求为群众提供高质快速的服务。
化繁为简有温度的服务更贴心
要说16项便民服务中,最能体现人性化的,就要数居民身份证跨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了。
以往,在外地打工的“漂一族”遇到身份证丢失的情况,不管多远,都要赶回老家补办。去年8月9日起,我省已逐步推开跨省异地受理身份证工作。目前已对接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异地受理工作,异地受理点已延伸普及至全省所有户政办事大厅、公安派出所(共1595个受理点)。现在,“漂一族”再也不用为此烦恼了。
服务是否贴心,群众说了算。从宁德到福州打工的小张提起二维码门牌,直夸该项服务举措“很走心”。
小张在福州台江区一家公司上班。4月19日,正为租房发愁的他在台江某新村小区门牌上发现了二维码。扫一扫二维码后,小张与房东取得联系并达成协议。“手机扫一扫,一大笔房产中介费省下来了!”小张开心地告诉记者。
二维码门牌的功能远不止租赁房屋业务,装有二维码门牌的房子主人还可以进行居住证申报、出租房屋备案、居住人申报、房屋租售信息发布、水电煤气费缴交、单位用工申报等操作。
不少实用的第三方服务也扩充了二维码门牌的功效。在已开发应用的“缴费平台”上,房屋使用者已可缴纳水电等7种费用;点击“医疗救助”按钮,与二维码绑定的建筑物坐标信息就可以立即传输到救护车,医务人员可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 ……
“目前,全省正全面展开地址清理和二维码门牌换发工作。截至目前已换发安装二维码门牌33万面。”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一支队副支队长郑为太告诉记者,二维码门牌智慧房屋目前已开通“一键报警”“居住证办理”“牵挂你”防走失平台等多项功能。其中“牵挂你”防走失平台自3月份上线以来,短短一个月已寻回走失人员13名。
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就是最大的贴心。在派出所或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出入境证件受理点;将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驾驶证满分学习考试权限逐步下放至县级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简化优化消防审批申报条件;推行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网上备案等新举措,无不大大缩短办事时间,让服务更有温度。
大刀阔斧繁琐手续“大瘦身”
在过去,群众到窗口办事,难免要舟车劳顿,排队苦等。近年来,手机成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记者发现,16项便民服务新举措中,一部手机便能化身为群众的贴心助手。通过手机,闲聊的工夫,事情就办理好了。
其中推出的“12123手机APP”,就是繁琐手续“大瘦身”的典型代表。相对于网页与短信服务,用户只要在手机上安装了这一应用,就相当于拥有一个全方位车驾管业务小秘书。
据悉,“12123手机APP”服务内容完全与网页版一致,个人用户可以在线办理办牌办证、交通违法处理等多达21项业务。扫描二维码安装该APP后,用户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直接在手机上快捷办理考试预约、预选号牌、交通违法处理、办牌办证等交管业务。
16项新举措中,还有诸如已登记指纹信息的居民身份证一年内丢失补领的,申请人可申请不再重新采集人像和指纹信息,符合申办临时居民身份证条件的,公安派出所可当场制发临时居民身份证;取消营业性射击场的县、市公安机关受理、审核环节,直接由省公安厅受理、审批;下放非公安机关公务用枪持枪证审批、发证权限至县级公安机关;取消部分消防备案审批项目等轻减繁琐手续的举措,给群众办事带来了更高效的体验。
不难看出,16项公安便民新举措的推出,既有速度,也有温度。当“漂一族”不再为办理身份证还要专门回趟老家而发愁时;当申领居住证不用再带着一叠材料忍受跑断腿和排队的痛苦时;当一个小小的二维码门牌带来房屋租售信息发布、水电煤气费缴交等便利时, “服务”皆因“便民”而更有意义。(记者 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