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向数据科技的发展,不仅更新了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也为做好政法工作提供了新途径新手段。
大数据战略行动是贵州省抢占绿色发展先机、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举措,是必须抢占的发展制高点。大数据表示的是过去,但表达的是未来,其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整合、挖掘,揭示传统技术方式难以展现的关联关系,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事物本质、把握未来走向,从而发现新规律、提升新能力。
全省政法机关在大数据战略中发挥作用,坚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全力建设“政法平安云”,全面采集人、地、物、事等基本信息和吃、住、行、消等动态信息,加强数据整合、共享,加强关联分析、碰撞比对,使预警更加科学、防控更加有效、打击更加精确,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升政法工作能力水平。
贵阳
亮点一:智能门禁系统在贵阳市逐步推广安装
金地苑小区,位于贵阳市中心城区的交通要道旁边,属于没有围栏、没有门卫的开放式老旧小区,这样的小区往往是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的集中地。
贵阳某小区的一名业主通过智能门禁系统拨打手机,请家属开门。
2016年,金地苑小区引进了智能门禁系统,居民必须到社区管理中心录入个人信息,登记身份证,并采集面部图像和掌纹,之后才能获得进入单元门的授权。智能门禁不仅能够及时获得暂住人口的身份信息,它还通过单元门口的高清摄像头抓取人脸图像,智能读取,对随行人员进行识别判断。智能门禁系统,保证了基础人口信息采集的全面、准确、鲜活。通过前置机,该系统将数据实时上传至公安块数据指挥中心,为政法大数据库提供精确的基础数据。智能门禁系统正在贵阳市逐步推广安装,它和在城中村地区推广应用的智慧门牌一样,正在成为摸清底数和基层情况的最强助手。
亮点二:民爆物品数据管控
贵阳市开阳县,面积占全市四分之一,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施工,让开阳公安机关承受着较大的民爆物品管理压力。
2016年,开阳县用“公司投入,群众购买,政府使用”的模式引进了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即是把万物相联,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小到螺丝钉,大到汽车,都能拥有自己的“身份证”,能够被识别、被数据化——这是另一个优质数据的来源。
依托物联网技术,开阳县民爆物品的管理已实现了自流程化。
亮点三:青少年涉毒大数据预测预警平台
2016年全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吸毒人员低龄化特征突出。青少年涉毒的预警预防一直是贵阳市禁毒工作的重要考评指标。
以往,预防工作很难做到精准,很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今天,有了大数据技术,有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机制,精准预防就成了可能。
贵阳青少年涉毒大数据预测预警平台,在观山湖区试点应用。平台首先导入既往25岁以下青少年涉毒人员信息数据,由平台进行分析学习,形成家庭状况、个人性格、个人行为、社会环境等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并向下分层,细化了影响因子。平台投入应用时,学校和社区可以将本校本社区的青少年信息录入系统,通过平台背后的数据融合分析,可以将青少年按照涉毒可能性区分为红灯、黄灯、绿灯的不同预警。发现青少年可能涉毒的因素后,各部门即可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或心理干预、或精准帮扶、或加强场所管理,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涉毒风险。
2016年11月,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邀请部分全国、省、市、区四级人
大代表赴红花岗区法院视察司法大数据试点工作。
遵义
亮点一:大数据助推司法改革阔步前行
2016年,遵义市两级法院收案数突破10万件,遵义市中级法院收案突破1万件,人均办案近300件,位居全省法院之首。为有效化解人案矛盾,遵义市积极推进法院繁简分流、多元化解机制改革,并以司法大数据助推改革落地生根。2016年11月,遵义市中级法院率先建成了民商事案件自动分案系统、办案辅助系统和裁判文书纠错系统,并在遵义市法院试用。
遵义市法院通过对近20万份民商事案件的数据提取,将案件难易要素可视化、规模化,测算出个案难易系数和办案时间,实现案件自动繁简分流、自动分案。通过对海量数据提取,建立了办案辅助系统、裁判文书纠错系统。系统精准推送法条和案例,帮助法官理清办案思路,在制作裁判文书过程中利用纠错系统,纠正文书错误。
民商事大数据系统启用以来,遵义市两级法院已对1万多件案件进行了繁简分流,其中90%属于简案、10%属于繁案,基本实现均衡分案,每个法官工作量基本相当。原来人工条件下要完成这些案件的分流需要耗时1900多个小时,如今则只需要16个小时。同时,遵义市将民商事大数据系统开发的成果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机结合,加大诉调对接、简案速裁、特别程序的运用,实现案件快速审结。2016年占总收案五分之一,约2万余件案件,通过多元化解机制得以快速办结。2016年结案率达97.23%,位居全省法院第一。
据遵义市中级法院法官介绍,在没有运用大数据前,翻阅卷宗,制作裁判文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周期长还易出错。现在系统自动繁简分流、自动分案,这对于法官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办案效率有极大的帮助。
2015年初,遵义市检察院在全省率先探索认罪与不认罪相区分的办案模式,全面推行认罪速裁办案工作机制。2016年6月,遵义市检察院自主研发建成了全市统一适用的认罪速裁案件办案辅助系统,形成了以构成要件核心要素和审查报告表格化为重点的新型办案模式,实现了办案数据的实时共享、精准互用和个性定制,强化了大数据与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
运用认罪速裁案件办案辅助系统以来,遵义市检察机关侦公诉部门实际适用速裁程序办理案件827件,同期可以适用认罪速裁程序办理的公诉案件939件,占88.07%,同期受理公诉案件2559件,占32.31%。办理时间缩短了40%左右,办案效率提高了30%以上。
亮点二:大数据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遵义市针对近年来流动人员犯罪、跨区域犯罪等犯罪活动不断上升的态势,研发了人员车辆管控系统,通过对民航、铁路、客运、网吧、旅馆、检查站、进出城卡口、城区停车场等区域的监测以及数据分析,实现了对全市人员、车辆流动情况的宏观掌握和各类重点关注对象的精准管控,有效提高了风险感知和动态管控能力。
遵义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联合开发了遵义市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标大数据平台。
自2015年起,该平台对所有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测评,心理风险评估,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档案,根据不同犯罪类型、犯罪年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矫治方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亮点三:大数据打造百姓平安生活
2016年4月17日,一名外地入室盗窃前科人员刚刚进入遵义市,就触发了大数据平台预警,遵义市公安局运用警务云系统对预警对象进行身份查证,开展多维度关联分析、时空轨迹碰撞等工作,实现“由人到案、由物到人、由人到人、由案到人”的大数据分析,最终锁定63名我省某县籍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地区的多名嫌疑人。公安部派出专员莅临遵义指挥全国集中收网抓捕行动,这起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02人,一举破获系列盗窃案件624起,作案区域涉及贵州、四川、重庆等8省市。
案件的成功侦破,得益于遵义市公安局“530工程”三期大数据的应用,该系统是公安部批准的地级市唯一试点。
遵义市通过“530工程”三期大数据的建设应用,现已收集警务云信息2800多亿条。在此基础上,遵义市还研发了“电信诈骗犯罪四色预警系统”,系统2016年9月上线至12月,共向群众发出预警信息57万余次,通过现场劝阻和紧急止付方式进行人工干预1.6万余次,遵义市电信诈骗发案同比下降39.34%。
2016年,遵义市公安系统借助大数据系统应用,实现了2014年以来遵义市现行命案破案率100%,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案件侦破率100%,2016年现行两抢破案率达98.28%,破命案积案15起,打击效能全省领先,在20项打击数据对比中17项名列全省第一。
六盘水
亮点一:运用大数据提高打击防范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六盘水市公安机关强力推进大数据前端采集系统和大数据后台实战应用系统的建设,先后建成伪基站侦测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智能终端快速取证平台、WIFI管控系统、网吧智能管控系统、交通卡口、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公安警务指挥云、手持警务终端APP软件等一系列高精尖数据采集处理设备和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当前,系统已采集汇聚警用信息1.1亿条、图片1.3万条、社会资源数据34亿条、禁毒研判数据1.5亿条、电警卡口数据1.1亿条,为大数据实战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
今年2月22日下午15时,六枝特区公安指挥中心伪基站侦测预警系统发出警报,指挥中心民警立即通过伪基站检测系统进行信号追踪定位,结合天网监控视频系统及交警卡口信息数据等开展合成研判,迅速发现疑似伪基站发送诈骗信息,并锁定作案嫌疑车辆,及时组织街面警力围堵拦截,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查获伪基站设备一套、作案手机两部。
2016年,为提高打击伪基站能力,六盘水市公安机关在城区统一布建了300个前端感知点,建成伪基站侦测预警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系统。自系统建成以来,已成功破获利用伪基站发送诈骗信息案件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查获伪基站设备6套、作案车辆6台。
亮点二:依托大数据打造普惠均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六盘水市司法行政机关以“互联网+”理念为引领,创新运用大数据技术,建成“凉都司法12348”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利用Web、手机APP两大载体,向群众提供法律学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满足群众“点菜式”个性化需求,集成在线支付、短信通知、微博微信、手机APP、语音视频等全方位服务功能,确保“一点登陆、全网联通,一处录入、全网使用”,大大缩短服务办理时限,降低办事成本,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良好效果。
该平台运行以来,六盘水市律师提供线上法律咨询13000余件,其中7600余件来自乡镇,受理线上法律援助83件,67件来自乡镇,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快速向乡村延伸,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全覆盖。
“自从用了凉都司法12348,办事情方便多了,前几天想找人打官司,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找的律师,律师很快就和我联系了,事情很快就得到了解决,确实太方便了。”水城县木果镇村民周绍宣说。
铜仁
亮点一:风险预警全时空,筑牢社会稳定“防火墙”
2016年3月,铜仁市公安机关经过海量数据分析比对,一举摧毁了涉及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特大网络传销犯罪团伙,抓获18名传销骨干分子,冻结扣押涉案款物1亿多元。这是通过铜仁平安警务云大数据作战平台打击网络犯罪的成功案列。
铜仁市主动拥抱互联网、拥抱大数据,努力建设更加安全更加满意更高水平的平安铜仁,成立警务大数据管理中心(副县级),落实人员编制19名,财政投入资金5亿元,用三年时间建设集平安城市、智能指挥、扁平调度、信息分析、风险预警、侦查破案、管理防控、应急处突、规范执法、智能交通、警卫勤务、后勤保障、队伍管理等为一体的数据应用平台,实现涉恐涉稳等高危人员触网自动预警。
亮点二:防范打击高智能,织密社会治安“保护网”
今年1月13日深夜,一名男子趁着夜色企图攀越进入铜仁市万和星城小区围墙,万和星城智能零发案小区指挥室迅速指派巡逻保安前往处置。
铜仁市按照三大类型分步推进智能零发案小区创建,提升社会治安智能防控水平。第一类为房开项目集中住宿区,由房开企业和物业管理部门建好视频监控、智能门禁、人脸识别、红外线报警、智能车库管理等系统,建好智能零发案小区监控室,实现小区智能防范。
第二类为集中连片式商铺和半封闭式住宿区,各区县按照平安警务云建设标准,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建好视频监控、电子围栏、智能门禁、红外线报警等系统,建好智能零发案小区值班室,完善人防技防物防措施。
第三类为全开放散居式商铺、单位和住宿区,各区(县)根据人口比例、地形结构、适宜管理等要素,建好视频监控、电子围栏、治安岗亭,网格化布警,落实专兼职安保人员交叉巡逻,提升智能预警处置能力。
亮点三:服务民生宽领域,架设联系群众“连心桥”
在铜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办证服务大厅,这里每天要办理各项业务3000多起,尽管工作人员已经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办事效率,但还是会引起部分群众的不满。2016年3月,该支队推出“微信车管所”服务措施后,只要用手指一点就能办理业务。
“过去办理业务要排几个小时的队,现在通过微信就能处理了,很方便。”在铜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一办事群众说。
据介绍,铜仁市推出“淘帮办”、“微信车管所”、出入境自助发证和签注机等护民亲民便民利民措施180余项。开通市县乡“三级视频接访”,化解信访突出问题11478件。实施“法律援助+信息化”行动,推送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信息3000余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596件,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