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第二十二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云南海埂会堂隆重举行。会议表彰了195名云南省劳动模范和102名云南省先进工作者。昆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云豹突击大队教导员邹路遥、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教导员徐文祺被授予云南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近日,记者走近这两名先进工作者,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受榜样力量。
邹路遥:惩恶扬善守护百姓平安
在队友眼中,他是帅气、活泼、开朗且遇事冷静果敢的“豹哥”。这个貌不惊人的青年民警身经百战,背后有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惊险故事。他就是昆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云豹突击大队教导员邹路遥。
2008年,在昆明“11·29”持刀劫持人质案件的处置过程中,身为狙击手的邹路遥不负众望,一枪制胜。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为一名特警队员,邹路遥随队连夜奔赴灾区抗震救灾。
2009年,接上级指令,邹路遥和战友们赶赴新疆开展维稳工作。
2012年,湄公河惨案震惊中外,邹路遥受命前往湄公河区域抓捕犯罪嫌疑人,期间连续三四个月音信全无。他和战友与犯罪嫌疑人在热带丛林中周旋,最终将糯康等人抓捕归案。
面对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经历,邹路遥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果敢和冷静。这一切,源于他的刻苦钻研。
2005年,年仅22岁的邹路遥凭借对公安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出色的身体素质,从众多参选民警中脱颖而出,选调进入云豹突击队。虽然他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可训练的强度却让其始料不及。每天6点半出早操10公里,白天进行长达8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让他明白光凭“满腔热忱”是当不了云豹突击队员的。为使自己更快达到训练要求,邹路遥咬着牙抛开一切投入到训练中,并针对自身不足制定训练计划,对弱项进行强化训练。一个月下来,他的训练成绩大幅提高,不仅赶上了队伍的训练进度,还超过了部分老队员。
云豹突击队是一支时刻准备战斗的队伍。一年365天,不计加班处警,光是日常的值班备勤就有130余天。作为儿子、丈夫,邹路遥心里是愧疚的。
2012年初,邹路遥突然从队员们的视野中消失,一连几个月没有任何消息。邹路遥的妻子十分忐忑,不时拨打丈夫的电话,却总是听到“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的声音。直到3个月后的一天,她突然接到邹路遥发来的信息:“一切安好,勿念。”简短的6个字,顿时化解了这3个月来妻子内心的担忧、恐惧、埋怨与绝望。
邹路遥的妻子也是一名警察,或许只有这样的职业默契,才能理解丈夫的工作。她每天除去繁忙的工作,还要照顾不到两岁的儿子和双方老人,贤惠的她支撑起整个家。有一次邹路遥执行任务结束回家时,儿子见到他竟然躲在了妈妈身后,这让他十分失落。他拿出玩具枪和儿子一起玩“警察抓坏蛋”的游戏,看着儿子开心的笑容,邹路遥感到很内疚。儿子搂着爸爸的脖子问:“爸爸,爸爸,你去哪里了?我好想你啊!”这时,硬朗的邹路遥再也控制不住,潸然泪下。
尽职履责展特警力量,兢兢业业树警队榜样。从警12年来,邹路遥先后参与奥运火炬安保、“旅交会”“南博会”、省市“两会”等重大活动安保200余次;参与各类警务现场执勤、待命工作1000余次;参与公安部447号涉枪贩毒专案、湖北省“10·13”涉毒涉枪恶性杀人案等专项抓捕行动30余次,抓捕犯罪嫌疑人100余人……
徐文祺:28载真情铺就平安路
从警28年,他纠正交通违法行为15万余起,无一起投诉;他所带的队伍,未发生过任何违纪违法问题;他常年累月加班,只为守护百姓平安出行。他就是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教导员徐文祺。
2015年一个夏日的下午,昆明下起了暴雨,徐文祺穿着雨衣坚守在岗位上。期间,他看到一名母亲带着六七岁的儿子靠着一把伞艰难前行。于是,徐文祺走过去把自己的雨衣披在母子俩身上,转身又走回岗位。两天后,这位母亲送回了雨衣,一并送来的还有一封感谢信。
从警28年来,徐文祺抢救过正值哺乳期却因食物中毒而昏倒在路边的妇女;帮助过不慎走失的小学生,并帮其寻找父母;面对群众举报的恶性涉枪事件,他联系在附近巡逻的两名武警战士,3人合力控制持枪男子;面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以卖报维持生计的老人,徐文祺发动同事为其捐款捐物,并连续数年主动登门送去慰问品和节日的祝福。
交警是一个既辛苦又不容易被理解的职业。在纠正交通违法行为的过程中,不少人都会抱怨或产生抵触情绪。“依法进行交通管理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但在工作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尽可能把当事人的对立情绪降到最低。”徐文祺说。
刚入职不久时,徐文祺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被一名违章骑行横穿马路的女子打了一记耳光。“当时虽然气得发抖,但我不能还手。”徐文祺说,在他的坚持下,最终该女子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徐文祺开导自己:“如果一记耳光能换群众脱离危险,值了!”
从那时起,徐文祺就经常阅读与情绪和心理学有关的各种书籍,在执法过程中摸索出“五个注重”理念,即执法语言上注重文明、执法动作上注重规范、执法教育上注重耐心、执法处罚上注重公正、执法水平上注重提升,这“五个注重”不仅能够帮助解开部分当事群众心中的“疙瘩”,也让自己和队友做到“管中有情”。
然而在家人和朋友眼中,徐文祺给人的印象却是“不近人情”。一天中午,一名交警拦下一辆违反交通规则行驶的轿车,在对驾驶人进行处罚时,驾驶人不但不听,还与交警发生争执。“我认识你们徐教导员,你把他叫来!”徐文祺到达现场后,发现这名驾驶人是自己相识多年的朋友,他耐心向其解释,请朋友配合开展工作。但无论怎么劝,这名驾驶人都十分蛮横。“该罚就罚,依法办事。”徐文祺坚定地说。最终,在接受处罚后,这位朋友再也没有与徐文祺联系过,但徐文祺并不后悔当时的坚持。
工作多年,徐文祺从未利用职权为亲朋好友开过一次“后门”,他也因此得到一个“封号”——油盐不进的“四季豆”。但对待工作严谨、对待同事体贴、执法一丝不苟的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作“祺哥”,言语中带着几分敬重和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