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门,他们怀揣着法治的理想,将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法庭之上,他们用青春智慧,在情理法之间寻求法律的真谛。他们是法院青年。五四青年节来临前夕,我们走近了上海黄浦区法院三支由80后干警组成的青年“梦之队”,看这群活跃在执法办案第一线的年轻人所展现出的青春风采,听他们讲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如何书写自己不一样的人生精彩。
法警青年突击队:树立起司法警察的标杆
在黄浦区法院有一支全部由80后年轻法警组成的“司法警察青年突击队”,他们充满朝气,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执着追求,在预防、制止和惩治妨害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执行工作顺利进行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身处一线,队员们在工作中时常会遭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3年前的一次强制执行,是突击队员们至今难忘的一次经历。“执行法官遭遇暴力抗法,执行受阻需要增援。”警情就是命令!短短3分钟,受命前往处置的“司法警察青年突击队”就整装赶赴执行现场。抵达现场后,突击队员们发现,被执行人情绪激动,手里挥舞着凶器,现场还聚集着不少围观群众。紧急情况下“青年突击队”迅即承担起了现场处置任务。一面快速清退现场执行法官和无关人员,另一边的队员则会同执行法官进入现场进一步释法眀理。有条不紊的处置给抗法人员极大的心理威慑,适时的释法眀理工作也取得了进展,抗法者手中的凶器稍稍有了松懈,突击组见势果断出手,短短数秒内迅速控制抗法人员和现场。
作为法院对外的窗口,日常工作中队员们更多展现出的是温情的一面。不久前,法院门口突然来了一位老先生,嘴里轻声地自言自语,然后就坐在了门口台阶上,执勤法警见状后试图与他进行交流了解情况,但老先生始终一言不发。青年突击队队员接到指挥室指令后赶赴现场处置,经过近30分钟的交谈,队员们从老先生断断续续的表述中了解到,他可能患有老年痴呆症,在浙江老家和儿子吵架后一个人跑出来,看到这幢楼门口有国徽就坐这儿了。不过这样的困境难不到我们的突队队员,通过老先生给出的家里大致地址,队员们联系到当地派出所,然后用手机拍照通过彩信发过去,得知老人的儿子正在寻找他。由于当天已无火车到上海,老人的儿子答应次日上午来接他回去。当天晚上,两名突击队员轮流值班,为老人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和饮用水,还把值班备用的被子给他御寒。次日一早,老人的儿子赶到法院将老人平安接回。
“入警时的誓词时常在耳边响起,司法警察威武、正义、文明的使命与担当,已经融入到我们每天的工作中。”正是因为这份坚守和付出,2015年,黄浦区法院司法警察青年突击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突击队,成为司法警察中的标杆。
“爱心家园”审判团队:“80后”老娘舅也能断好家务事
6名法官与书记员,平均年龄虽不超过35周岁,但却扮演着“老娘舅”角色,办理的是“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婚姻家庭案件,这是黄浦区法院民一庭里的一支特殊队伍,队伍有一个十分温馨的名字——“爱心家园”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合议庭。
对于团队中的年轻法官来说,他们每天所要面对的是年老体弱的耄耋老人、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家属、泣不成声的妇女儿童,聆听他们多年家庭生活中的感情纠葛、经济争议。团队成员深知责任重大,不论庭内庭外,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公序良俗为原则,平衡好法律与情理。
婚姻家庭类纠纷,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未成年人,为了不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宁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将谈话安排在未成年人中午或下午放学的时间段,穿便服上门谈话。有这样一起离婚案件,女方拒绝男方探望孩子,双方在亲子鉴定过程中甚至还发生了当场抢夺幼子的局面。作为“爱心家园”团队负责人的李露法官放弃休息,与警署共同做双方工作。一周后,法官又根据鉴定结论及时组织双方调解,使双方握手言和,最大限度减轻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而对于一些继承纠纷案件中,团队里的法官需要更多地关注老年人权益的保护。在一起继承纠纷案件中,被告是一位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的孤老,为了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使老人在诉讼结束后能得到妥善的照顾,“爱心家园”的法官在夏日说来就来的倾盆大雨中跑遍了居委会、养老院、派出所,多方打听亲属下落,经过三个月的找寻,终于为老人找到了具有监护人资格的亲属。
随着离婚率和老龄化的上升,家庭类案件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爱心家园”团队成员的人均存案数超过80余件,每年人均审结近150件案件,除了开庭审理和撰写判决书之外,还有大量的调查工作。尽管工作量大,但是团队里的青年法官依然充满活力,脱下法袍,深入社区街道,处处可见“爱心家园”成员的身影。团队负责人李露法官还连续三年赴市妇联“巾帼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将法律知识传播给更多人,为的是将纠纷化解的途径前置,为的是每个家庭和和美美,每个心结顺利打开。”李露说。
金融审判庭团支部:打造高素质金融卫士队伍
地处外滩金融集聚带,黄浦区法院每年审结的涉金融案件超过1万件,而各种金融创新产品的异军突起,给法院的金融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黄浦区法院的金融审判庭有一群年轻人,他们年轻、专业又富有激情和创造力,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审判技能,而且熟悉金融、保险等领域法律知识,为依法维护区域市场经济秩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供了司法保障。
金融、保险纠纷是法院民商事审判中较为复杂的两类。一方面,金融纠纷案件的审理涉及诉讼材料翻译、涉外送达、当事人诉讼权利保护和司法协助等诸多问题,专业性强且程序性事务复杂,有些程序还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当事人而有所区别;另一方面,保险类案件则具有法律事实专业化、法律关系复杂化、法律问题专业化等特点,对于法官查明事实、运用法律和逻辑思维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这些对于金融庭的青年法官们来说早已是驾轻就熟。
近年来,涉P2P、金融不良债权转让、融资融券、刑民交叉等新、难、复杂案件不断涌现,金融庭团员青年“敢啃硬骨头”,人均收案人均结案数超过250件。
在依法办好案件的同时,金融庭团员青年及时捕捉案件中反映的疑难复杂问题,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青年法官和法官助理们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围绕建设外滩金融集聚带、发展黄浦新金融,主动开展调查研究,近年来陆续起草、发布《年度金融审判情况通报》、《大标的额金融商事纠纷诉讼情况审判白皮书》、《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针对审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建议促使相关企业加强管理,预防纠纷的发生,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近年来,青年们撰写的近10篇案例分析、调研文章发表于《人民司法》、《上海审判实践》 等期刊,并参与修订了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民商事裁判精要与规范指导丛书——保险合同纠纷》 等书籍。
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黄浦区法院金融审判庭团支部被光荣地评为了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如今,这群年轻的金融卫士已开始谋划如何适应金融案件新的发展趋势。
链接>>>
为青年干警搭建成长平台
近年来,黄浦区法院高度重视青年干警的培养,通过科学规划,为青年干警成长搭建起立体式、多元化的成长平台,一批“80后”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成为法院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
文化育人平台。依托多种载体,开展具有法院工作特色、富有青年干警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区域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以“重温光辉历程、感怀革命历史”为主题,组织青年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促进青年干警投身审判事业。坚持知识育人,举办“书香黄浦”读书会系列活动。以“读书、法律、人生”为主题,在思南文学之家举办思南读书会特别活动。
社会实践平台。发挥法院青年的专业特长,引导青年干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实践,组织青年法官定期赴南京路步行街参加法律咨询服务活动。院团委还积极组织青年干警成立“法政之星”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法律咨询、城区文明建设等各项志愿活动,展现青年干警的良好风貌。
“法研社”平台。建立起开放式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法研社”,青年干警每年围绕院重点工作和审判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为审判实践提供参考。积极与院外高校单位合作举办专题研讨活动,通过研讨增进交流、开拓视野、提升能力。“法研社”先后被评为“区机关十佳学习型团队”、“上海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记者 汤峥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