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政法会议“提高防范打击新型犯罪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指示要求,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公安局从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转变观念,打破制度上“按部就班”条框,积极创造“争分夺秒”“灵活应对”“以快制快”条件,努力提高预防和打击治理网络新型犯罪的能力和水平。2017年来,全县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1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94名,破获 “盗抢骗”侵财类案件115起,打掉“盗抢骗”犯罪团伙5个,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00万余元。
着眼大局,谋划推动高站位
周密部署。2014年以来,全县共发生网络新型犯罪案件198起,涉案金额达410万余元,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昌宁县公安局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殊危害,专题研究谋划,并及时向市局和县委政府主要领导请示汇报,保山市公安局长高兵亲临昌宁调研指导工作,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深入调研指导,确保开好局。
精心组织。昌宁县把建立预防和打击治理网络新型犯罪“防火墙”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重点抓落实,县委县政府下发了《昌宁县关于建立预防和打击治理网络新型犯罪“防火墙”实施方案》,成立了由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公安局长任副组长、22个县直单位和13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全县上下“一盘棋”、条块结合、分级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
推动落实。实行县直部门与乡(镇)捆绑考核机制,县委政府把预防和打击治理网络新型犯罪工作纳入2017年度全县综合考核重要指标任务,将工作捆绑挂钩到乡(镇)、到村(社区)、延伸到村组,落实督查检查机制、成员单位每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工作通报制度,集中分析形势、研究问题、找准对策。现已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2次、发布工作通报2期。
创新机制,合成作战高成效
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联动协作机制。以实现“接警处置快、防控拦截快、关停封堵快、查询止付快”为目标,建立公安、银行、通信运营等联动协作机制,明确运行机制和规范工作流程,构建“警、银、通”三方“跨界联动、无缝衔接、以专克专、以快制快”的打击防控格局,从源头管控电信网络诈骗的信息流、资金流,压缩电信诈骗犯罪的蔓延空间,最大限度地为群众“破案减损”。目前,“警、银、通”三方联动协作已步入正轨,及时提供查询和账户冻结15次,快速侦破网络诈骗案件2起,为群众挽回损失40万余元。
建立快侦快审机制。在接到电信网络诈骗报警后,接警员向银行专员发出紧急止付协助指令,力争最快冻结嫌疑人的银行账户,实现紧急止付快。依托县局情指中心组建合成作战专班,对虚假信息诈骗进行分析研判,掌握嫌疑人动向后,及时打击,实现打击破案快。依托市局情指中心、技侦、网安及时监控短时间群发短信、群呼的电话号码,一旦确认是诈骗电话,马上列入“黑名单”,第一时间进行屏蔽,建立反诈骗第一道防火墙,实现防御阻截快。同时,县局主动与检法部门对接,密切协作,建立及时起诉和审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机制,震慑犯罪分子。
建立源头管控治理机制。切实加强网络运营商管理,压缩通过电子邮件实施网络诈骗空间,将网络空间分为长期租用、中期租用、短期租用三类分层次管理,加强网络日常巡查,防止租用网络空间建立诈骗网站实施诈骗。规范电信市场秩序,重点清理整治“400”语音专线业务、“170、171”等虚拟号段电话号码和电话“黑卡”,加强利用“伪基站”实施网络新型犯罪的监测、比对和查控能力。全面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工作,大力整顿违规代办银行卡、乱开卡、批量开卡等问题,对非实名登记账户和人卡分离境外违规使用的账户,终止为其提供服务。加大金融业务监管和公共账户管理,避免企业部门的第三方支付和POS机业务被犯罪分子利用,严格把关审批营业执照、刻制公章、开立账户等行为。
多策并举,防控封堵高密度
建立宣传防范“防火墙”。突出警力跟着警情走、巡防跟着发案走,把巡逻防控资源精准投放到案件、警情多发的时段、地段和空间。充分利用“6995平台”、“995平台”、广播、电视、报纸、微博、微信,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宣传报道,向广人民群众通报案件情况,发布预警信息,提高群众识别、防范新型诈骗犯罪的能力;同时,加强社区防范宣传,由社区民警逐一上门提醒,发放防诈骗警示单,尤其是对中老年妇女等易受害群体,做到“面对面”宣传教育,最大限度消除宣传空白盲区。在此基础上,积极筑牢防诈骗最后一道防线,在银行柜员机、窗口张贴醒目警示牌,并加强与银行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协作,对上门转账、汇款异常人员进行警示提醒。目前,充分利用“昌宁警方”微信微博宣传146条,在媒体刊发稿件71篇,举办公开退赃大会3次。金融部门及时制止群众转付资金23次30万余元,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及时发布网络新型犯罪规律特点预警信息。针对网络新型犯罪手法翻新快特点,昌宁县公安局动员全警及时搜集和了解全国各地出现的新型电信网络犯罪作案特点、作案手段,集中开展分析、研判,发布预警信息,督促、指导各部门精准防范,现已发布预警综合信息15条。现已设立宣传警示栏、警示标志共300余个,向1.5万名特定易受侵害群体面对面传授防网络诈骗知识,全面提升群众对网络新型犯罪的鉴别、防范能力。(张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