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近“大神”,不一样的警队劳动者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在广东佛山禅城警队有这么一群劳动者,虽然身穿警服,却是同事、战友口中戏称的“维修工”、“护理工”、“接待员”……这些“大神”到底有何故事?且听记者一一道来。
平时开车看到有损坏的标志、标线,我就会靠边拿本子记下来。
苏伟昌
深夜的道路“纠错者”
“警察大哥,我们这里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就塞得不行,连小区都出不去……”在居委会,苏伟昌认真听着汇银城市花园业主们的反映。这个小区一度因为地铁施工需要车辆分流,导致道路堵塞。
经过白天的讨论,随着夜色降临,苏伟昌开始“接手”这座城市。“从这里开始,到那里结束,围栏拆掉!”在苏伟昌指示下,工程队将深宁路一段的固定围栏拆除,安装上灵活方便的移动围栏。第二天早上,有小区居民开车出来时,发现可以通过新开设的入口直接进入道路,再也不用堵上数十分钟就等一个掉头位了。苏伟昌看着改造后大大提升的道路通行效率,开心地笑了,“能真正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心里当然开心啦!”
苏伟昌大学读的是法律专业,原本志愿是当一名律师。大学毕业后,他认识到,若想真正运用知识为人民服务,需要深入基层,与民众对话。1994年,苏伟昌加入公安系统,一干就是20多年。
“每天我都要上路面巡查,确保各类交通设施完好,保障交通安全。”禅城道路上的标志、标线、护栏、交通信号灯都是苏伟昌巡查的对象。一旦发现有设施损坏或标志、标线不清的情况,苏伟昌便会组织专人在夜晚进行维护,“我们施工一般都在深夜,那时人少车少,才不会对交通有大的影响。”
苏伟昌在生活中也改不了自己的职业习惯,“平时开车看到有损坏的标志、标线,我就会靠边拿本子记下来。路上看到指示牌歪了,我也会下车动手摆正。”往往一个月,苏伟昌就要走遍禅城的每条大街小巷。仅去年4月至今,苏伟昌和他的同事已经翻新15万平方米地面标线。
我见证了佛山第一个监控摄像头的安装。
杨耀锦
DOS时代走来的“技术控”
杨耀锦毕业于中山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1997年,杨耀锦大学毕业回佛山当警察的时候,公安局还在用“386电脑”,“那时连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都还没有,要做点什么还需在DOS系统里面输入操作命令。”
最初到公安局时,正值全省户籍改革,杨耀锦主要负责户籍系统的操作,随后又经历了所谓的“千年虫”危机。他见证了计算机技术如何介入公安系统,逐渐成为公安系统的重要部分。
虽然是十足的“技术控”,但杨耀锦说自己穿上了警服,就是警察。有件事情让他印象很深刻:1998年5月22日晚,巡警姜明华和邓勇坚在对可疑人物盘查时,对方突然拔枪,姜明华首先头部中枪倒地,邓勇坚拔枪还击时,也中枪牺牲。
“邓勇坚是我初中同学,我还记得初中上学第一天,我和他一起留在课室搞卫生。”杨耀锦说,邓勇坚他们出事后,无论是什么岗位的警员,都一同上街巡查。虽然那时刚入职不久,但他深感这身制服的责任之重。
如今,杨耀锦是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科技信息通信科的股长,主要负责监控摄像头的设计、安装和一系列维护工作。他见证了佛山第一个监控摄像头的安装。
“那时全省有三个试点,分别在广州火车站、佛山祖庙路和深圳华强北。”杨耀锦说,当时祖庙路商业发达,治安事件如小偷小摸等时有发生,而监控摄像在不少案件中帮了大忙。后来,“行通济”等一些大型活动也开始应用监控摄像,“那时用的还是录像带,每180分钟就要换一次带。”
杨耀锦说,过去“走访”是警方排查侦查案件的重要方式,如今搜寻监控录像已经可以满足大量的巡查需求,能省下不少警力和办案时间。信息化已成为警方查办案件不能缺少的一个核心环节,而保证每一道信息化工序的稳定、有效进行,就是他们的工作。
只要我来检查,车上哪一个零件坏了我一清二楚。
左辉
修理5000辆车的“老司机”
在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有一名修车“大神”。据说,只要给他工具就能修,还修得比外面汽修厂好。从警27年,他修理了不下5000辆次的车,用他的话说就是,“车上哪一个零件坏了我一清二楚”。他的名字叫左辉,是负责禅城公安分局200多辆警车日常维护的“老司机”。
1984年,左辉从军,成了一名炮车驾驶员。在那里,他接受了最严格的驾驶训练。“那是长达9个月的培训,前3个月学修车,后6个月学开车。”左辉回忆,当时教练第一天上课,跟他们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每一辆车都马虎不得。
通过考核,左辉拿到了最高级别的A1驾驶证,熟练操控着各类军规汽车,闲时更细细琢磨汽车的构造,理论与实践结合,锻炼出一手修车的好本事。
1990年,左辉转业来到佛山,加入了公安系统,凭借着修车的本领,一人包揽了禅城公安分局警车的日常维护任务。“只要给我一套完整的工具,我就能把车修好!”左辉自信地说。
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电子仪器安装在了汽车身上,这对于以往没接触过这方面维修知识的左辉来说,确实是个问题。于是,他买来各种各样的汽车杂志,恶补最新的汽车知识,闲时直接到汽修厂实地考察,学习修车技术。
如今禅城公安分局大大小小200多辆车,如果要维修先得经过左辉的把关。“现在的汽车零部件一体成型,结构复杂。但只要我来检查,车上哪一个零件坏了我一清二楚,直接送到厂里换一个就行。”左辉说。
每一辆警车出警归来,左辉都要对车况进行检查,从外观的轮胎、大灯,到发动机、排气管,一样不落下。20多年来,他从不让“病车”上路。
面对陷入绝境的群众,我必须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换成谁都会这么做。
罗育庭
帮助弱者走出困境的“接待员”
一个小小的信访窗口,承载的是心系群众的大爱之心。禅城公安分局监督室的民警罗育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换来了群众大写的“赞”。2016年,罗育庭参与办理办结信访事项100多起,独立办理市区两级人大议案和政协提议56件。罗育庭将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化为经验,撰写了5篇信访调研文章均被省公安厅采纳发布,全省推广。
2015年,罗育庭调入分局监督室,主要负责群众信访、提案议案等工作。他密切关注群众的实际困难,并多次帮助陷入困境的信访家庭走出阴霾。
2016年4月,群众唐某发生车祸,身负重伤,但交通肇事者逃逸,面对抢救及后续康复的巨额医疗费,家境贫寒的唐某一家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唐某来到信访窗口,接访人正是罗育庭。
罗育庭详细了解了唐某信访事宜之后,立即将相关情况上报,将唐某纳入法定办理程序处理,并为其向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申请了19万元的抢救医疗费用,以解唐某一家燃眉之急。虽然唐某的生命得以挽救,但后续治疗无法保障。罗育庭考虑到唐某一家的实际困难,依法助其申请了4万元司法救助金,唐某一家的困难得以解决。唐某夫妇到分局信访室送上锦旗,并竖起了大拇指,“这才是我们群众的好警察!”罗育庭说:“面对陷入绝境的群众,我必须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换成谁都会这么做。”
帮助困难家庭申请援助,其实也是一件耗时费力的工作。“我们不但要走进信访群众家庭,了解他们是否真正的特困家庭、是否符合援助条件,还要与多个部门沟通,助其申请救助金。”罗育庭说,帮助一个家庭有时就要花费半年时间。
罗育庭的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仅2016年,他就收到信访群众所赠锦旗4面、感谢信2封。
记者 尹利勇 通讯员 张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