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彭长林带领干警进村入户,实地查看贫困户家庭情况。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斌送帮扶对象家的孩子上学。
八百里井冈山巍峨叠翠,“中国革命摇篮”曲折幽深的挑粮小道挑进了中国革命的给养,在新的时代却没有挑进一方人民的富裕生活,八角楼的灯光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前进方向,却还没有照亮老区经济发展的道路。井冈山山远沟深,经济总量较小、结构不全,发展动能不足,到2014年初,井冈山还未实现脱贫,仍有44个贫困村、4638户16934名农村贫困人口。
全院干警踊跃捐款
检察干警好作风 自办伙食来扶贫
2015年5月,井冈山发起了一场“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像当年一样,向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发起新的冲锋。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之际,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扶贫工作队队员与村民一起劳动加固水渠
扶贫工作队帮扶村里发展猕猴桃种植基地
在这场伟大的战斗中,当地检察机关干警们的身影坚毅而独特。
疏通后的水渠解决了该村700余亩基本农田的灌溉问题,方便了村民生活用水。
在贫困户贺春香家门口,醒目地贴着井冈山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胡洪彬的名字和电话,该检察院副检察长赵斌这两年经常去市中医院,这个家里有一个6岁的脑瘫孩子,每次他来了都抱着亲近得不愿放手。2015年夏天刚刚驻村时,井冈市人民检察院反渎局长,也是东上乡席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肖志龙天天顶着火辣的太阳和村民们一起抽水抗旱,一干就是20多天,村主任朱云庭觉得“他们这些人吃得苦,像我们村里人”。
扶贫干警帮扶村民发展水面养殖
总有一片关怀牵挂着老区发展,总有一声叮咛不忘来时的路。昔日峥嵘故地,何时变新颜?经过扶贫人员多方争取,村道硬化了、新水渠修好了、太阳能路灯亮了、自来水快通了、70亩鱼塘的鱼肥了、150余亩的猕猴桃也要挂果了。
检察干警与村民步行在刚竣工的水泥村道上
莽莽井冈山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答案,革命的初心怎样变为今天美好的生活?井冈山市人民检察院探索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 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扶贫攻坚答案,在自身投入结队脱贫攻坚具体工作的同时,更以法律监督,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寻找“清风正气”的答案。
多方筹款为曲江村修建“便民桥”,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2016年12月15日,井冈山市龙市镇党委给市人民检察院回复:“感谢贵院为加强我镇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规范财务制度提出的宝贵意见”。2016年,井冈市人民检察院人员在下乡走访贫困户时发现,龙市镇某村小组村民因为征地补偿款的事情,双方争执不下,甚至酿成了刑事案件。在和村民深入沟通后,检察人员发现村小组干部可能挪用了征地补偿款。经过深入调查,该院成功查办3件3人,保护了村民的切身利益。案件办理后,检察院向镇党委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强村干部管理,完善村级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很快获得积极回复,对各项扶贫项目资金严格监管。
井冈山市人民检察院在扶贫中发现线索,加大查办扶贫领域职务犯罪。
2015年以来,井冈山市人民检察院共查办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9件11人。为及时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市人民检察院与扶贫办制定了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并通过送法服务等宣传互动,全面及时掌握扶贫资金项目落实情况。
在井冈山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该市检察院被评为2016年度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单位”。
近日,在井冈山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市人民检察院被评为2016年度“帮扶先进单位”,多名扶贫人员被评为“优秀帮扶干部”、“优秀第一书记”。“身处井冈山的每一位检察人员都浸染着井冈山精神的‘红色基因’,井冈山虽然脱贫‘摘帽’了,但我们服务群众的队伍不会散,力度不会减,决心不会改变!”该院检察长彭长林说。(文:井冈山市人民检察院 马国强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胡文星 图:江西省人民检察院 姚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