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共青团青海省委认真履行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预青办)工作职责,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工作,努力打造符合我省实际和青海省青少年发展特点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品牌,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行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省公安厅、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省未成年涉罪人数与涉罪率较 2015 年相比均有所下降,年内未发生青少年犯罪、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重特大案件。
让青春与法同行
模拟法庭 体验法治力量
这是一次特殊的庭审——庭审现场的法官、检察官、人民陪审员、律师、被告人都是西宁市第二中学的学生。他们在全省首届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中,从11支进入决赛的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
2016年,青海省举行了首届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各市州组织开展模拟法庭初赛18场次,直接参与学生300余人,通过巡回展演,受教育青少年10 万余名。经层层筛选,11支代表队进入决赛,经省内知名法学专家和青少年法律实务工作者组成的评委组现场评审。
团省委权益部部长赵晓伟说,学生们在学校法治副校长和本地区检察院、法院等专业法律工作者的指导下,选取贴近日常生活、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件,依次按“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以现场控辩的方式亲自体验各种法律角色转变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庭审过程中宣传和普及法律常识,直面法庭威严、感受法治力量,有效地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模拟法庭这种形式直观深刻,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比教科书式的灌输要好很多。”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张德,作为首届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评委之一,他这样评价模拟大赛。这正是举办模拟法庭大赛的价值追求。与此同时,我省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还通过普法学法舞台剧比赛、普法学法漫画征集、普法有奖征文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他们树立法治思维、学会用法治视野看待问题、用法治理念规范言行,争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自护教育 预防校园暴力
这是一堂特别的讲座——3月14日,省预青办委托社会组织在西宁市南川西路中学举行“护航未来——预防校园暴力安全教育讲座”。针对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校园暴力频发事件,省预青办委托相关社会组织,在西宁市、海东市开展预防校园暴力安全教育倡导项目,通过讲解校园安全知识,使广大青少年了解预防校园暴力的自护安全常识,培养学生的合法维权意识。
在每年寒暑假下发青少年自护教育通知和自护提示,积极联系学校、社区开展安全自护教育讲座。据赵晓伟介绍,2016年,在西宁市开展“2016年暖冬行动——青春自护·平安春节”寒假青少年安全自护进社区活动,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开展“青春护航——暑期青少年安全自护进牧区”活动的同时,结合暑期三下乡活动,安排组织志愿者赴 8 个市州开展了“快乐青春,平安假期”为主题的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活动。
“平时处理好人际关系,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觉得可以避免校园暴力发生在自己身上。”南川西路中学初二女生张敬坤说。男生姚志宏说:“身边要是有暴力倾向的人员,要及时告知家长、老师,不能忍受欺凌,严重的暴力行为要报警。”
据统计,2016年全省各地按照寒暑假自护教育活动要求,共举办各类主题活动230余场次,参与青少年27.76万人次。
法律服务 维护合法权益
这是一个特殊的平台——12355青少年服务台,设在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依托法学院专业力量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赵晓伟说,省预青办与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合作,以服务青少年的成长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法治宣传、法律维权、预防犯罪等法治建设重点领域,共同建设省级 12355 青少年服务台。
目前,省级12355 青少年服务台共有法律专家 34 名,心理咨询专家23 名,教育类专家11名。 12355平台负责人王宇是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拥有律师资格的7名教师之一。他说,平台的三大主要功能是提供热线咨询、法治宣传、个案援助。根据学校和学院的要求,目前法学院所有教师都纳入了专家服务团队,各自根据专业特长承担服务内容,学院的8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都纳入了志愿服务团队。
据统计,2016年平台共接到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的热线 380 人次;办理援助案件10多起。除了法律服务,12355 平台还为青少年提供涉及人际关系、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青春期综合症等方面的心里咨询和疏导,2016年走访面谈10多名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
【后记】法学家说,一个法治国家的公民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培养其法律意识,不仅可以造就一代守法公民,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化的历史进程。
青少年是未来,更是希望。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使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贡献力量的精神。这不仅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宗旨,更是法治社会的希望所在。
团省委副书记索朗德吉表示,今后,我们要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七五”普法依 法治理、法治青海和平安青海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法治化预防进程、健全组织化预防机制、构建社会化预防体系,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青海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李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