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做客2017“民生访谈”。他透露,环保法长出“牙齿”之后,执法力度、处罚金额屡创新高。今年前3个月,处罚金额已达1.31亿元。建立健全环保和刑事司法联动机制,今年截至3月已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5件,移送案件数量跻身全国前五。
张全介绍,新《环保法》实施以来,上海全市执法力度不断攀升。2014年处罚金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6年处罚金额达2.5亿元。今年前3个月,处罚金额已达1.31亿元,同比增长172.6%,接近2015年全年的处罚水平。建立健全环保和刑事司法联动机制,今年截至3月,已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5件,移送案件数量跻身全国前五。查处的环境违法行为主要集中在建设项目、大气、水和危废领域。这反映出本市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十条等工作初见成效。
张全说,环保执法仍然存在执法压力和执法能力之间的反差。一些环境违法行为“查不全”“查不透”“改不好”。环境执法面临人少、任务重、要求高的问题,执法仍然存在不少“盲区”,不少环境违法者依然逍遥法外。
“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法严管。”张全表示,四年来本市先后完成《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同时,督企和督政并重,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创设差别化电价、停电措施等硬措施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对企业更“严格”;建立环保目标考核和评价机制、督察、约谈制度,对政府更“严格”。
另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厘清监管职责,发布权力清单;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逐项制定审批标准并予以公示,保障审批行为严格依法、公开透明;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加强环境信用建设,将环境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与银行绿色信贷、企业评奖评优挂钩,实施联惩联治。(记者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