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春季的一天,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检察院三楼,一个大眼睛、扎着马尾辫的检察官坐在办公桌前和记者交谈,她叫张芳娟。说老实话,未见到张芳娟之前,就知她办案经验丰富,能力很强,还以为她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检察,一看才知道竟是一个标准的80后美女检察官。
张芳娟200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检察系统工作,如今已经十年。她告诉记者,虽然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但刚走上工作岗位是就案子办案子,与现在自己对法律、对检察工作的理解有了很大的不同。她如今认为,批捕只是保障诉讼程序正常进行,要让犯罪嫌疑人认罪、悔罪,达到救赎人心,才是最终目的。批捕要实现法律效果,还有社会效果。
如此感悟,缘于张芳娟干了四年的未成年人批捕工作。四年中,许多的孩子让她难以释怀,也让她感到欣慰。这不,兰兰给她发来信息:“芳娟姐,我如今在一个酒店工作,当上了大堂经理,认真努力工作,有时间就看书学习,我特别感谢你,感谢你给我一次重新走上社会的机会,以后我会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张芳娟告诉记者,兰兰是曾经的帮教对象,能看到兰兰重新回归社会,她很高兴。兰兰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兰兰从小和爷爷一起长大。爷爷生病没钱看医生,在学校上学的兰兰便偷了室友银行卡取了5000元钱想给爷爷看病,公安机关以盗窃罪报捕。此案进入检察程序后,张芳娟提议对兰兰“不捕帮教”。随后,检察院将兰兰安排进社区帮教,上午有专人帮教,下午看书、学习。最终,检察院根据对兰兰这三个月的帮教观察,做出不起诉决定,并对相关犯罪记录封存,使兰兰重新回归社会。
让张芳娟记忆深刻的还有一个孩子,是个流浪男孩,又黑又瘦,看起来十二岁,实际十五岁。他和其他流浪人员争抢女朋友,把人捅成重伤,公安机关报捕。芳娟了解到,孩子父亲因犯故意杀人罪正在服刑,妈妈也已失踪。芳娟说,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翘着二郎腿,一副很不在意的样子,情绪很对立。看到孩子大冬天穿着一件宽大并不合身的棉衣,自己打心里遗憾,也许正是因为家庭不幸,造成这个少年小小年纪走向犯罪。
随后,张芳娟按照孩子的尺寸找了几件棉衣捎给他。“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孩子像变了一个人,说话很诚恳。”说这话时,记者看到张芳娟眼眶湿润。站在一旁的同事孙佰明告诉记者,张芳娟办案始终以事实说话,用法律衡量。
张芳娟善于钻研,如今已是未央区检察院的办案能手,她目前在侦监科负责成年人批捕工作。
办公室外,风和日丽。张芳娟站起身来,望着窗外一片绿色,告诉记者:“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检察官就是要创造机会,一个救赎人心的机会,让‘不幸的人’有可能重新获得幸福的机会。”
她说话的时候凝眸深沉。
本报记者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