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泰安市按照地面、地下、空中、水域、网络、源头 “六位一体”布局,聚焦四个重点,推动四个转变,着力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取得明显成效。
一、聚焦大数据建设应用,推动治安防控向 “数据主导”型转变。 一是数据导控。 建设 “DQB”、WIFI热点管控、热点工程电子围栏、治安卡口等信息系统,实现对人员、车辆、电磁轨迹的动态实时掌控;完善情报信息联合研判机制,第一时间将研判结果推送到一线实战单位,超前部署开展布控核查等工作。 二是数据导侦。 健全完善多警种联合作战、多手段同步上案机制,创新实施 “作战单元--合成作战”系列战法,依托强大数据库资源,开展分析研判、比对碰撞,及时获取相关线索,推动侦查破案。 三是数据导防。 加强警情信息研判,建立每日警情发布、每月治安形势分析等制度,及时引导街面警力、辖区派出所有针对性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将警力和精力投放到案件高发、防范薄弱路段、时段和区域。
二、聚焦反恐处突,推动治安防控向 “应急高效”型转变。 一是处突力量专业化。 加强以特巡警为主体的整建制应急处突力量和装备建设,城区 10支应急突击队布警火车站、高铁站等重点部位。 二是实战演练常态化。 完善细化应对处置突发案事件方案、预案,常态化开展战术战法研究和实战演练,全面提升快速集结、区域协作、远程机动能力。 三是指挥调度扁平化。 建设现代化的云指挥调度平台,落实市、县公安机关指挥中心 “1号”调度台和指挥长机制,依托350兆无线集成、车辆GPS卫星定位以及“动中通”、无人机等手段,形成了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街面专业巡防警力、重点部位应急处突力量、派出所社会化巡防力量、治安卡点布控力量为主体的扁平指挥、快速反应体系,基本实现突发案事件“一分钟现场处置、五分钟增援到达、半小时城门关闭”。
三、聚焦空地网一体防控,推动治安防控向 “立体覆盖”型转变。 一是做强专业化巡防。 启动专业化巡防机制,全市特巡警、武警联合开展车巡、步巡、携犬巡,重点部位、重要节点实行 24小时武装巡逻、战备执勤。重点路段,建设治安检查站和临时查控点,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以及紧急任务时开展查控勤务。 二是做活社会化巡防。 在内部单位、商业街区、街道社区、乡镇农村,充分发挥派出所职能作用,组织发动辖区治安保卫人员、物业管理人员、行业协会志愿者以及广大热心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与公安专业化巡防实现策应融合,拓展巡防覆盖面。 三是做大 “天网”工程。 全市监控探头数量突破 10万个,全面覆盖城市、乡村重点区域、要害部位以及市内主要交通道路和县际、市际边界道路,实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各级“天网”监控中心均组建值机队伍,24小时开展视频巡逻,与街面巡逻力量有效衔接互动,形成即时反应、主动防控格局。 四是做优网络社会防控。 市、县两级全部建成网络社会防控中心、互联网信息监控中心和网络侦控中心,健全网上维稳、情报信息、舆情处置与落地查证、案件协查等工作机制 , 着力打造情报预警、舆情掌控、打击犯罪、封堵查控、安全监管为重点的网上管控格局。
四、聚焦安全要素管控,推动治安防控向 “源头治理”型转变。 一是完善责任体系,强化隐患治理。 推动公共安全监管 政府 领导、行业主管、公安监管、社会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完善公共安全隐患滚动排查、风险评估、分级治理的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做到排查、整改到位,推动各类公共安全事故去存量、减增量。 二是坚持严管重罚,保持高压态势。 健全完善专项行动、日常查控和异地用警、合成作战等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公共安全领域的各类违法行为特别是严重违法行为的严管重罚态势。 三是依托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水平。 建成基于云技术的交通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完善车驾管主题分析、违法主题分析、事故主题分析、重点工作分析研判等功能,交通安全管理实现了向 “数据+勤务”的现代交通安全管理警务机制的重大转变。消防部队 探索以兵员、车辆、装备及作战信息实时采集为基础的位置定位系统,覆盖灭火救援、防火监督、人员物品管理等方面, 提升了信息化监管和作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