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东省东莞边检站虎门分站执勤现场传来一阵欢笑声,原来,来自雪域高原的28名贫困儿童正通过手机视频,与长期资助他们的刘洋阿姨对上了话。“由于西藏地区网络不发达,这是第一次通过手机视频与千里之外的孩子们联络上,而且跟他们的互动效果非常好,这意味着我们跟他们又多了一种联络沟通的方式。”刘洋掩不住内心的喜悦说。
2012年,刘洋(右二)赴西藏帮助工作时走访贫困家庭。
东莞边检站执勤业务一科科长刘洋,是个古道热肠的东北姑娘,做事认真细致,作风雷厉风行,她是边检战线上无人不晓的“明星”。她曾以自创的“四心”检验台外服务工作法风靡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她年纪轻轻便已在全国各地作了巡回事迹报告,她援藏一年牵头资助了28名贫困儿童……
边检岗位高举服务旗
刘洋毕业那年,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广东公安边防入伍通知书同时放在她面前,两难抉择下,几度徘徊后,最终她听从了内心的选择——弃笔从戎。
“主动走向旅客,你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同时会发现有更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这是刘洋的工作秘笈之一。但是,即便主动提供服务的刘洋也有“碰壁”的时候。一次,刘洋主动上前要搀扶一位外国老太太,但是,老太太非但没有领情,反而质问她:“你觉得我很老吗?”一句简单的斥责,却让刘洋对岗位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
适逢公安部大力开展“提高边检服务水平”活动,工作认真的刘洋开始琢磨,如何在提高检验台外工作的服务水平上“做文章”,将辅助的、零散的台外服务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化、人性化。于是,她主动换位思考,了解各国风土人情,掌握不同年龄阶层的心理特征。经过大半年的认真思考和提炼,刘洋把自己的工作心得总结成“贴心、真心、热心、耐心”——“四心”台外服务工作法。这项工作法,不仅将台外工作与“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紧密结合,也填补了全国现役边检系统在台外服务工作方面的空白。很快,她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的批示肯定,“四心”台外服务工作法迅速在全国边检系统推广。
让出入境旅客享受到最舒心的服务,是刘洋这些年的坚持,是这种坚持让她在万万千千检查员中脱颖而出,屡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边检机关文明使者”等荣誉称号。
雪域高原扬起爱之帆
2012年7月,刘洋的大女儿刚满周岁,她却做出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放下襁褓中的孩子,赴西藏参加帮助工作一年。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拉萨边检站,然而在那里所有的困难,都抵不过刘洋对女儿的思念,但是,她心里清楚只有不断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才能稍稍缓解内心的一点不安。
在一次走访工作中,刘洋了解到甲日小学部分学生家庭非常艰苦,“第一次接触到这些孩子时,发现他们仅有一两套衣服穿,而且又脏又破,有几个孩子脚上穿的鞋子明显不合脚,有的鞋子已被撑破露出了脚趾头。”刘洋当场就找来卷尺为孩子们量脚的尺寸,记录鞋码。
2013年4月,刘洋因工作需要短暂回莞,趁着这个时间,在站领导的支持下,她向全站官兵发出了助学倡议,在她的号召下,东莞边检站成立了“扬帆行动小组”,部分志愿官兵与甲日小学16名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自此,相隔万里的警民间搭起了一条助学的“爱心桥”。但是,山沟里没有电话和网络,孩子不懂汉语也无法书信交流,这给结对帮扶工作带来最大的障碍。为此,刘洋主动当起联络员,负责与甲日小学丹增校长联系,为16名官兵详细了解各自帮扶学生的具体情况,即时转达需求信息,更多时候刘洋自己承担了所有采购物资的事宜。
令人欣慰的是,自“扬帆行动”小组成立至今,在刘洋亲力亲为的牵头下,各项援助工作在不断完善和成熟中,前后共资助28名贫困学生,6名学生已经顺利完成小学学业。丹增校长曾发来致电,诚挚感谢刘洋及东莞边检站的其他官兵,他们的帮助不仅解决了孩子们物质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对孩子们有着极大的鞭策和鼓舞,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生活热情和学习动力,让他们茁壮健康成长。
刘洋说:“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人,背后是一个家庭甚至一群人,我们帮助了一个孩子,或许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一群人。”刘洋用承诺践行了一名边防军人真心服务群众的宗旨,她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他人,舍小家顾大业,从南粤大地扬起希望之帆,在雪域高原传承着博爱的精神,也传递着感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