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北京审判业务专家 白松:医患纠纷案的终结者

2017-04-11 11:05  来源:北京法官 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闵玥
字号  分享至:

  

    她是法官,却能看懂大量医学术语

  了解各类诊疗规范

  连医生都笑称她是“全科大夫”

  业界公认她为医疗纠纷案件审判专家

  她在工作中常常“上满发条”

  在生活中也能安静平和地赏石

  白 松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

  “北京榜样”“全国优秀法官”

  第二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

  从“白法官”到“法官白大夫”

  “球囊管”、“指引导管”、“心脏介入手术”,这些极具专业性的术语常常让拿到案卷的法官一头雾水,白松却能如数家珍。近17年来,她已成功审理800余件医疗纠纷案件,是全市法院公认的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专家,被业界尊称为“法官白大夫”。

  “不懂就没法审。”白松简单明了,“医疗器械的质量性能和使用方法得懂,病历得懂、医疗规范得懂……法官自己得先懂,才能让当事人服气、医疗机构服气。”

  医疗类案子专业性强,审理难度大,不容易“出活儿”,很少有人愿意干。2000年,二中院民二庭针对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开始探索高效率专业化审判。时任老庭长一筹莫展,试探地找到白松问道,“你敢不敢接?”这个问题对于北大89届法律系高材生白松而言并不难解,“北大毕业的法律人连个医疗案子都不敢审,让人听了寒碜!”仅此一念,白松决定蹚蹚这池水。

  一生无悔的职业选择,从此开启。

  刚接触医疗案件时,白松也是“门外汉”,医学专业问题让她很“犯怵”。在一次庭审中,患方是70多岁的老大爷,刚刚遭遇了失败的股骨头手术。面对毫无专业知识的当事人,院方代理人不耐烦地说,“你不懂医学知识,我和你说话就是对牛弹琴!”

  主审法官白松坐不住了,“你这是说谁呢?在法庭上,除了你们院方的人,剩下的包括我都不是专业人士。但你既然来到这儿了,你认为是牛也好、马也好,有义务把事情说清楚了。”

  代理人意识到了自己言语的失误,耐心地解释起来。

  “你讲了半天,我只问你两句。”白松说起了大白话,“第一,做手术时你们为什么不给人家使一个结实点的钢丝呢,而用一拧就断的?第二,老爷子70多岁了,明知道他有骨质疏松,为什么不小心点把骨头给人撬劈了?”

  这两个问题让代理人哑口无言。

  事后,这个片段被白松当做笑话提起,但当时对她的触动很大。“不懂,就会被当事人瞧不起。”

  接下来,白松花了5个月时间恶补医学知识。揣摩病历、翻看鉴定报告、借阅医学专著……吃住在单位不说,为弄清某项医疗技术现状,她四处寻访权威专家,到时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忠诚院士家里咨询;到北大妇产医院了解国内尚属尖端的新生儿枫糖尿病情况。那时,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种医学研讨会上,成了当时北京市法医中心的常客。

  很快,她就能看懂病历、弄明白术语、清楚诊疗常规。原来2.0的眼睛也是在那个时候“罢工”的,成了彻彻底底的老花眼。

  “白法官真牛,不仅是法官,还是白大夫。别人是专科大夫,您是全科大夫。”同仁医院原医务处主任听了白松的庭审,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十多年来,“白大夫”不仅在医疗界越叫越响,在法院内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谁有专业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是“白大夫”;哪位身体不舒服了也找“白大夫”事先咨询。不过,每次给人“看完病”,白法官总忘不了幽默一句,“我没有处方权,不负责任啊。”

  同仁眼中的“领军人物”

  法官的智慧不仅在于审理个案,还在于通过研究审判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个案中发现一般原理,从而发现和创立新的规则,更好地指导审判实践。白松就是这样一位善于研判、全面考虑案件审判效果的法官。

  2004年,白松审理过一起3岁男童食毛鸡蛋中毒死亡,家属向医院索赔86万元的案件。男孩在中毒10分钟后被妈妈送往某乡镇卫生院,但是医院以无儿科、无设备为由拒绝收治,孩子妈妈求医生拨打120也被拒绝,最后在过路司机帮助下辗转几个小时才到达第二家医院。由于该医院是一家中医院,小男孩没能得到及时救治。母亲悲痛万分,将两家医院告上了法庭。

  按照医学协会出具的意见,第一家医院与男童之间不存在医患关系,鉴定为不存在医疗过失。可是白松认为理儿不通。在当天误食有毒毛鸡蛋的有32人,偏偏最早寻求治疗的小男孩死了,难道第一家医院真的没有责任吗?单从医院看,没有收治自然没有医疗上的过失,可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看,即使医院缺乏必要的诊治条件,仍负有适当转诊的义务。特别是对于一个在北京打工的外地农民,医院没有明确告知转诊路线,导致路上延误了几个小时。这延迟的时间对生命是多么的重要!

  以转诊义务为说理的突破点,白松判决第一家医院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给早夭的孩子一个告慰,也给所有的医院一个警示。该起案件是北京市首例应用转诊义务判决的案件,为此后相关案件审判确立了范本。

  2011年,白松在对审理过的案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就医疗纠纷案专门出了一个审判要点,基本统一了相关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流程及裁量标准。今年,她正在和北京安贞医院合作出书,就当前医疗纠纷案件进行汇总点评。

  因在医疗纠纷专业领域的建树,白松曾受邀参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及司法解释、市高级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她还是第四届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分院的兼职教师,她的身影不仅屡屡出现在市法院系统的医疗纠纷讲座中,还出现在市检察系统组织的检察官培训活动、市卫生系统组织的医务法律培训活动中,被业界赞为“北京东片儿法院医疗案件审理的领军人物”。

  现在,只要庭里有医疗纠纷案子,庭长都会让白松牵头办理,因为“交给她我放心”。

  “法官白大夫”的悬壶济世说

  “我就是个没心没肺的人。”白松喜欢这样调侃自己。对于办案数量,这个常年位居全院榜首的“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总是记不清;至于这些年收到几百面锦旗、几百封感谢信,她更是说不清楚。

  “我就是‘恨活儿’,想尽快把每一个案子办好。”

  正像白松说的那样,她把劲头用在了具体的案子上,认真、较劲,甚至有点跟自己过不去。

  医疗类案件牵着生死情仇,患方要医院偿命的都有,这类案件历来存在“调解难”的特点,二审平均调撤率11%,而白松审理的医疗纠纷案件,调撤率却高达50%,这让审判的行家们都不得不佩服。

  “目光呆滞,一股酒气,两眼通红,斗鸡似的死盯着院方代理人。”这是2011年2月22日二审庭审中,上诉人郝某留给白松的第一印象。

  2006年底,郝某夫妇29岁的儿子因腹痛、腹泻到北京某医院就诊。后因病情反复变化,于2007年3月经抢救无效死亡。无法承受沉重打击的郝某夫妇一纸诉状将医院告上法庭。一审判决医院赔偿郝某夫妇34万余元,其中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判决后,双方均提起上诉。

  当天,细心的白松发现郝某情绪不对,在做好情绪稳定和安抚工作的同时,她决定将工作重点放在庭外调解上。

  “老郝,这事得翻篇儿啊。儿子不在了,你总得为爱你的人活呀。”白松找到郝某聊了起来。

  “四年了,我只要闭上眼睛就是我的儿子。”说着,泪水就从老人脸上止不住地流下来。

  “老郝,冷静点。就算给你100万,你能花吗?”

  “我不是为了要钱,遭受这么大损失给我3万元精神抚慰金太少了。”

  渐渐的,白松摸清了郝某的心结。经反复释法明理,郝某夫妇明白了自己诉求过高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同意在58万余元的诉求上作让步,但希望二审能增加2万元精神抚慰金。白松又多次与医院交流沟通。最终,医院同意增加3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2011年3月9日,达成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将锦旗送到白法官手中。

  “医生是崇高的,他们悬壶济世;法官是神圣的,是以做好审判工作的方式治病活命。”这是“白大夫”的人生信条。

  常常“上满发条”,也爱生活从容

  多年来,白松养成了固定的工作习惯:工作日几乎是早7点左右便来到办公室,吃早餐、看案卷;9点开始庭审,几个庭审下来经常到下午1点,下午的庭审有时进行到6点多;晚上无论到多晚,都要写好当天的裁判文书;每周一两次下乡办案或开展调研;双休日也会到办公室安静地看上几本专业书。

  白松的工作状态被同事们形容为“上满了的发条”。庭长不忍,问她是不是把自己逼得太狠、压力太大。白松总是笑对:“好,我以后注意。”可一转眼,她又投入到工作中了。

  当然,白松不是只会工作。她说自己是个超级爱玩的人。中午休息的空当,和同事们凑个牌局;休息日,她会一个人夹个包或约上三五好友自驾游,足迹踏遍了全国所有省份;见到各种有趣儿的石头,不论出处,她都不会放过。虽然石头都不贵,普普通通,但当她十指翻动,把它们编进绳里后,就成了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

  在白松眼中,这些石头是有生命的。她写道:“石头自然天成,集天地精华,鬼斧神工,形态各异,或大而奇特,点缀于园林之中,或小而奇巧置于书案之上,再或玲珑剔透把玩于手。石之美,在于它的质朴,虽不经人工却奇美无比;石之美,在于赏石之人的心境,虽无言语却能与天地沟通交融;石之美,更在于发现,在于它带给我的安静平和。”

北京医改新政落地3日 患者分流效果初显

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3日来,总体平稳有序,患者分流效果初显,基本符合改革预期。

湖北荆门公开审理一起非法制枪、制贩毒品大案

鉴于案情重大,审判长宣布休庭,待经合议庭评议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后再行宣布判决结果。

扫码骑车构成租赁合同关系 共享单车出事故谁赔?

骑乘共享单车发生事故,各方应如何分担法律责任?保险能否成为共享单车平台免责的理由?消费者该怎样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 ...

我经历的 “速度与激情”的故事

我为大家讲述的是一个争分夺秒,为被骗群众挽回损失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