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欣法官
80后女法官李欣常说,对法治建设,我满怀信心。我愿意在公正司法的前提下,帮助每一个我遇见的弱者、权利受害者,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正义。这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司法不冰冷,有情怀
80岁的老妇孙花(化名),双目失明,在孙子孙媳的陪同下再一次来到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她告诉法官,一定要和儿子对簿公堂,一定要讲出个道理来。
孙花说,儿子叫张七(化名),今年五十多岁。张七不孝顺,不赡养老母亲,和自己的儿子小刚也不来往。多年来,孙花独自抚养孙子小刚成人成家。按理说,张七不认亲,也就算了。孙花和孙子孙媳虽日子清苦,但也其乐融融,对张七的怨恨也逐渐淡忘。岂料,张七偏偏在亲人的伤口上撒盐。张七得知老人房子要拆迁,想尽办法哄骗老母亲,拿到老人身份证、户口本领取了60多万元的拆迁款。老人实难接受儿子又一次欺骗自己,更是心疼经济条件不怎么好的孙子孙媳,委屈、怨恨、愤怒、失望,孙花老人百感交集将儿子张七告到未央法院。
老人住所地在张家堡法庭辖区。薛红安庭长将此案分配给李欣,并再三叮嘱:“针对老人家双目失明,年事已高,法庭要特案特办,及时、方便、灵活,简化审理程序,对双方争议的焦点重点辩论,一定要保障老人家有充分发表观点的机会。” 李欣法官积极行动,告诉老人的孙子小刚,不要再让老人来法庭,太累,身体吃不消。但老人很执拗,一定要坚持出庭。
3月28日早上九点,李欣法官开庭,审理孙花老人和张七的纠纷案。庭审持续三个多小时,十一点半,李欣看到老人明显体力不支,需要靠着孙儿才能坐直。李欣宣布案件事实清楚,暂时休庭,下午宣判。李欣告诉孙花及其孙儿,先把老人送回家,下午宣判的时候老人不用再出庭,其他原告来就行。法官会把审判书送到老人家里。
李欣说,她很同情老人的遭遇,法官判案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当事人,有些同情,有些愤怒,但感情归感情,法律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也是唯一可以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武器和手段。副庭长刘瑜悄悄告诉记者,李欣很善良,有一次来了一个务工人员姓张,是个修理窗子的,干了三天活,老板却消失了,欠他三百块钱的工资没给。张告到法院,可法院也找不到老板,张很难过的哭了。李欣和书记员看到一个大男人当着大家的面竟然流眼泪,一商量,凑了一百多块钱给张了。

工作中的李欣法官
法官与律师那些事儿
谁说法官与律师是天生的对手,法律面前,他们更是互相鞭策维护法制的队友。这不,李欣法官就遇到这样一件事儿。李欣审理一起民事纠纷案,案件并不复杂,审判也比较简单。但让李欣头疼的是,该案的代理律师魏律师是一名新人,对庭审流程、证据的搜集和整理都比较陌生,也缺乏技术。李欣虽参加工作已经九年,但80后年轻人那股热情劲儿很足,当即就对魏律师提高业务技能谈了很多建议。
互动就这样开始了。回到律师事务所的魏律师给李欣打来电话,说律所五十多人,大部分都是90后新执业律师,存在业务技能不熟悉问题,想请李欣法官到律所讲讲课。李欣觉得是好事儿,法官和律师总是当庭对立,极少有机会了解律师,遂请示庭长、副庭长及诸多法官,听取意见。
3月18日上午,阳光正好,张家堡法庭薛红安庭长、刘瑜副庭长、李欣等几位法官来到该律所当起了“老师”。台上,法官们模拟法庭,开庭审理,台下,旁听人员竟达六十多人。陕西省律师协会、西安市律师协会也来人参与其中。现场气氛活跃,90后律师提了很多问题,法官、律师、协会人员都紧紧围绕“法律”这个层面展开讨论。李欣告诉记者:“通过这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到律师对司法环境也抱有信心,律师也愿意和法官友好沟通。不管是律师也好,法官也好,在司法团队中,我们是职业共同体,我们都信仰法律。法官和律师都信仰法律,当事人被感染,自然就信仰法律。” (记者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