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从法院信息化建设看西藏司法公开进程

2017-03-21 16:24  来源:西藏法制报  责任编辑:周亚强
字号  分享至: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受累

——从法院信息化建设看西藏司法公开进程

  从提出司法体制改革至今,西藏自治区法院不断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执行工作机制改革、审判管理机制改革、监督工作机制改革……争取实现让每个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西藏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步,正逐渐把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让庭审更加“正大光明”化

  2016年11月24日早上,一件涉嫌合同诈骗的案件在拉萨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庭审现场通过中国法院庭审公开网全程直播,这也是西藏庭审直播第一案。

  2016年9月,中国庭审公开网正式开通,区高级人民法院积极响应,并在全区法院启动庭审直播试点工作,拉萨市中级人民法院、城关区人民法院等6家法院被列为庭审直播试点法院。

  其实早在2013年,西藏就作出了加快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至目前,全区法院已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办公办案系统全覆盖、科技法庭、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全覆盖和高清监控全覆盖,为开展庭审直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就是说,全区82个法院和22个满足条件的派出法庭通过法院专网已经实现了互联互通。“网络全覆盖支持了办案系统全面覆盖我区三级法院,所有案件网上办理、动态跟踪、全程留痕,实现了全区法院系统网上办案。”区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全区法院已建成127个科技法庭,82个法院实现了高清监控全覆盖,在高院既可实时查看三级法院现场情况,又可以通过监控管理平台调取监控数据。

  创新驱动促进法院信息化转型升级

  按照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跨界融合的目标要求,经过“天平工程”一、二期建设和2015年度信息化项目建设,全区法院目前共上线了32个软件系统。

  比如启用融合通信系统。2016年10月24日,区高院副院长边巴拉姆主持了一起“特别”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之所以说它特别,是因为当事人分别在云南、青海西宁、青海格尔木,法官在拉萨。“当时四地同时启用整合通信系统,我们通过在网上对证据进行质证、各方发表意见等法定程序调解了这起案件。毫无疑问,通信系统清晰的音、视频效果确保了案件顺利调解结案。”边巴拉姆说。

  “我们通过不断优化功能、提升性能来促进审判执行信息系统深度应用。”区高院信息处负责人介绍道,目前,我区可以通过法信平台与办案平台对接,支持类案推送、司法研究、司法查询等智能化应用,同时完成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便于当事人和律师及时了解法院信息,查询案件情况,让司法更加公开、透明。

  让执行更加得力

  2015年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网上办案,加强对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控。”归根结底,还是在为司法公开做服务。

  就以执行为例,目前全区法院通过在执行案件信息平台登录执行案件基础数据,利用电子卷宗将执行流程全部公开,当事人可以及时、全面掌握案件执行情况,同时还可以借助信息平台与执行法院进行信息沟通,保障当事人知情权和程序参与权,确保执行过程看得见、听得到、查得着,实现“阳光执行”。

  而网络查控系统也已经在全区法院陆续开通。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具有信息覆盖面广、实施高效、操作便利、数据安全保密等特点,“既可以避免查人找物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节约时间,提高执行效率,又大大降低了法院执行成本,增强了执行威慑力。”区高院相关负责人说。

  从系统的建设到具体的操作,法院信息化建设就像拼图,要用一张张图案拼凑出一幅完美的画作。总而言之,把人民法院建设成为“阳光法院”“智慧法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创新,更是信息化时代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必须手段。

相关报道

漫画|民警战术睡姿图解

而更厉害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经过多年实践,掌握了一种特殊战术睡姿……

南宁市委原书记余远辉案一审开庭 被控受贿超900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余远辉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聚焦都市“特困生”:拿什么拯救我们的睡眠?

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坚守,只愿为您带来“四海八荒”的安全感

但只要身着警服,我就是最超人的那一个。为我们守护的人带来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