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上海:社区民警5512人 全面实现“一居一警”“一村一警”

2017-03-21 13:49  来源:上海法治报  责任编辑:黄琴
字号  分享至:

  社区警务再升级:上海全面实现“一居一警”“一村一警”

  “竹板打,走上台,我把社区工作谈,你要问,我是哪一个,我的名字有很多,什么知心哥哥、民警叔叔,还有一个最响亮,我叫小小‘马天民’……”上世纪60年代,一部老电影《今天我休息》让派出所户籍民警马天民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如今,这段以快板形式呈现的社区民警宣传片让市民群众对新时代的“马天民”有了更多的认识。

  近日,已连续举办7届的上海“十佳”优秀社区民警评选活动揭晓了今年的“十佳”名单。青浦朱家角派出所的“没得事警官”倪宝贵、徐汇枫林派出所的“西木片警”童晓卿、闵行杜行派出所的“拆违牛人”费锋等10名优秀民警脱颖而出。

  记者获悉,在现代警务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上海已全面实现“一居一警”“一村一警”配置,共有社区民警5512人,相比改革前同比增加了23.5%,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朱家角的“没得事警官”:走街串巷“土”办法也出新成效

  在青浦朱家角古镇,“没得事警官”倪宝贵是个红人。其实,“没得事”是倪宝贵的口头禅,也是他老家苏北的方言,就是“没问题”的意思。

  倪宝贵回忆,因为自己一口几十年未改的苏北口音,在最初走马上任家访时,常常吃到闭门羹,难得一两家开了门,还怀疑他是骗子。“朱家角派出所从来没见到过外地民警”,“连民警都敢假冒,你胆子也太大了!”倪宝贵没有泄气,“没得事,没得事,多去几次就好了。”再上门,他就注意了方法,请居委会干部陪着,居委会开会他也每会必到,脸熟了,事情就好办了。

  在年过五旬的倪宝贵看来,这种传统的走街串巷的模式是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最土的办法,却也是最实在的法子。通过走访,倪宝贵很快就发现,古镇民宿消防安全存在不少隐患。“但你叫他们整改,一开始都是抵触的。”倪宝贵说,后来因为香格里拉古城一场大火,自己举例子做警示,多番苦口婆心终于起了作用,商铺、民宿都开始自觉添置消防器材。据悉,倪宝贵任社区民警的这些年,这片火灾危险指数很高的老旧居民区,居然没有发生一起火灾。“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大诀窍,就是愿意沉在社区。”如今,哪家门前的树长高了挡住了太阳,找倪警官; 有人养鸽子鸽粪影响环境了,找倪警官; 邻居养狗晚上吠叫影响睡觉,找倪警官; 就连小狗小猫走丢了,都来找倪警官。其实很多事根本不是社区民警的职责,但倪宝贵还是“没得事、没得事”地答应着,能办则办,不能办的帮助协调,所以小镇方圆几千户人家,只要说起“没得事”警官,老百姓都会翘大拇指。

  “全面深化社区警务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进一步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充实优化社区民警队伍,提高社区民警履职能力。”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副总队长何明透露,目前,上海已全面完成社区民警“一居一警”“一村一警”的配置,共有社区民警5512人,相比改革前同比增加了23.5%,实现了社区民警沉入社区、扎根基层的工作要求。

  “西木片警”的大数据头脑:搭载“互联网+”社区警务再升级

  社区警务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深化科技创新,徐汇分局枫林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童晓卿就是最早开通实名认证微博的上海公安民警之一。

  10年前,童晓卿从巡逻民警岗位转任社区民警,负责管辖西木小区,但童晓卿在开展社区工作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传统的问题:工作时间上门走访,家中不是老人就是小孩,还有就是无业游民,长久见不到“上班族”,很多事情就不好办了,如何才能破解这一难题?

  当时正值微博流行,童晓卿马上就酝酿出了一个利用互联网平台“联通”居民的想法,着手开通了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并根据自己所管辖的社区取名“西木片警”。从此以后,“西木片警”就成了童晓卿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另一大阵地,有社区服务指南、也会推送警察故事,更有热点案件的聚焦,像此前受到社会关注的“枫林老爷叔火眼金睛发现小区罂粟”以及“笨贼被困入户门与铁门之间当场被擒”这些新闻事件,“西木片警”都是幕后的推手。这两年微信盛行,童晓卿又迅速拓展阵地,建立了多个微信群,将有些通知直接发送到群内。

  如今,“西木片警”的名气越做越响,关注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童晓卿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自己还通过微博联系上了西安警方,为一位在苏州上大学的女生找到了遗失在上海的护照。“这个算是意外的收获吧,但互联网思维确实解决了很多传统社区警务工作所办不到的事情。”

  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在探索将“互联网+”融入社区警务改革的过程中,上海警方开发应用了社区警务工作系统,并将移动警务终端(PDA)接入社区警务工作系统,结合智慧社区警务APP客户端建设。截至目前,共累计采集警情通报信息10.8万余条、可防性案件回访信息4.5万余条、防范宣传信息14万余条、入户走访信息277.3万余条、小区巡防信息27.1万余条。

  杜行镇的“拆违牛人”:拆除违建为居民打开一条消防通道

  在今年“十佳”优秀社区民警的名单上,来自闵行分局杜行派出所的民警费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拆违牛人”。但费锋说,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给居民打开了一条消防通道。

  原来,费锋所管辖的群益村属于浦江地区的城中村,外来人口多、纠纷多、盗案多,各类隐患繁多。在费锋刚来群益村时,发现部分农户私自搭建了成片的违法建筑,甚至填满了河道占着公共道路,遇上火情就连消防车都开不进村里。借着这两年上海大刀阔斧开展的“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治理,费锋终于找到了整改的时机。

  村里的违建大户谈老伯家中有近50间违法搭建的出租房,一家三口就靠着每月2万元的租金养活,基本没有其他生活来源。费锋一直想做通这家人家的工作,却为此吃了不少闭门羹。“老谈生性固执,有个儿子是个‘啃老族’,成天只知道在家打游戏,为此老谈也很头疼。但接触的时间一长,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对于机械加工也有兴趣。”费锋告诉记者,找到了这个突破口,自己便开始联系多方做工作,最终给小谈找到了一份正经的工作。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费锋感觉到,谈老伯对民警的态度缓和了不少。

  彼时,正值费锋专门请来了新闵律师事务所的唐老师为村民们作拆违补偿、家庭婚姻、财产继承等方面知识的普及讲解,谈老伯听到消息也赶了过来,细心的费锋一眼看出了端倪,便邀请他上台来道出心中疑虑。原来,谈老伯真正担心的是,如果自己50多间出租房都拆了,那么每个月就要损失2万多元,而拆违的补偿款只有10万元,这笔账他怎么也算不过来。

  费锋感觉到,如果能当着大伙儿的面“啃”下这块“硬骨头”,那效果比在村口拉一百条宣传拆违的横幅还要好。于是,他配合律师用最朴实的大白话进行分析,设身处地和他一起扳着手指算这笔经济账,终于做通了谈老伯的思想工作,此后先难后易逐步推进,拆违工作越做越顺。“拆违拆了一片片旧墙,而技防改造则是要建起一片片新墙。”费锋欣喜地看到,通过改造,旧时的隐患正在减少,盗案率也明显降低了。

  幕后故事

  新时代“马天民”:

  带动社区警务改革效应整体提升

  “十佳”社区民警评选活动是上海公安改革中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基础工作的创新举措之一,也是市公安局为基层民警搭建的一个集展示形象、激发动力、汲取民意、接受评议的平台,并力求通过这个平台,真正提升派出所民警个体“软实力”。公安部领导对评选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曾批示:“上海经验做法好在真正重视、真下功夫,贵在坚持不懈,形成长效。”

  记者获悉,评选活动自开展以来,在全市社区民警中共挖掘、推选出候选人共708名,遴选出“十佳”优秀社区民警58位。今年的主题围绕正如火如荼开展的社区警务改革,确定为“社区警务改革进行时”,通过聚焦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批先进典型,展示“社区警务改革进行时”的成果。

  本届评选活动自去年6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市340个派出所,5000余名社区民警参与评选,通过社区推荐、网络海选、专家点评,产生了17位民警进入最终决赛。通过社区故事、真情一刻和嘉宾互动三个评比环节,最终评选产生了第七届“十佳”优秀社区民警,除了倪宝贵、童晓卿、费锋之外,还有浦东横沔派出所盛峰、静安大宁路派出所吴晓兰、普陀长寿路派出所孙钰、虹口广中路派出所林杰、杨浦五角场派出所傅维勤、宝山双城派出所陈祯巍以及嘉定安亭派出所施继明。

  余秋雨在现场点评时说,“喜欢这座城市的理由各种各样,而上海的、可爱的民警们就是我喜爱这座城市的理由之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优秀的警察,我们的生活和幸福才有了重要保障。”

  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副总队长何明表示,通过评选活动推选出一批在当前新形势、新要求下扎根基层、融入社区的社区民警典范,将会带动社区警务改革的效应整体提升。(记者 季张颖)

相关报道

速来围观!警察蜀黍们睡觉的千万种姿势

在公安局睡觉,有时候比在家睡得踏实,因为在家睡总担心被叫回单位,在公安局睡已经在单位,就不用担心了。

靠"路"敛财15年受贿36起 宁夏交通厅原副厅长获刑

犯受贿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杨有明非法所得价值306.38万元的赃物,依法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聚焦都市“特困生”:拿什么拯救我们的睡眠?

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坚守,只愿为您带来“四海八荒”的安全感

但只要身着警服,我就是最超人的那一个。为我们守护的人带来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