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青春有爱 择善而行—记河北省黄骅市公安局辅警王磊

2017-03-17 16:49  来源:河北法制网  责任编辑:黄海英
字号  分享至:

  从2014年12月开始,河北省黄骅市公安局辅警王磊就有一个雷打不动的生活规律:每天凌晨4点,当人们酣睡梦乡的时候,自己摸黑离开舒适的家,赶往一个名叫“暖心早餐”粥屋的地方。在这里,他和他的“渤海魂志愿者”伙伴们要为河北省黄骅市600余名环卫工人准备免费早餐。到7点半,粥屋收拾停当,王磊会在“渤海魂志愿者”的微信群里发一个“点5生活”爱心红包,然后赶到单位,换上制服,开始执勤。

  “暖心早餐”粥屋的建立,缘于王磊的一次构想:通过发起“暖心早餐”活动,既能解决环卫工人等劳动者的实际困难,又能让更多的人体会环卫工的辛苦,多一些自我约束,自觉爱护环境并学会感恩。说干就干,他和“渤海魂志愿者”伙伴们经过一个月的筹划准备,“暖心早餐”粥屋于2014年12月1日正式创办。此后,他们又在同年3月相继开了两家。在他们的感召下,来自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企业员工等数千名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到这项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一碗粥温暖了一群人,一碗粥感动了一座城,一碗粥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美誉度。

  岗位平凡 爱心无价

  王磊说,做志愿者是自己的爱好,也是自己的一个习惯,做志愿者不仅可以传递快乐,而且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好地做到“一心为民”。王磊喜欢做志愿者,他更喜欢警察这个职业。

  在基层派出所工作期间,王磊经常深入辖区容易出现警情的住户家中走访。哪里存在隐患?哪些家庭防范措施应该加强?哪些人防范意识较差?王磊的脑海中,有着一本厚厚的备忘录。

  2014年,王磊调到交警大队工作,工作岗位变了,但为百姓服务的心却没有变,每当看到老人、小孩过马路,他都会主动上前扶一把。一位经常路过他管辖路段的大爷深有感触地说:“走这里,有警察,很放心。”

  用信念诠释“爱的奉献”

  王磊救助过一个87岁的孤独老人,老人名叫于宝树。于宝树患有严重腿疮和坏疽病,靠低保艰难度日。为医治老人的病,王磊四处打听,最终找到了一位来自北京的专家。从此,王磊和志愿者每天从黄骅开车几十里路,带着老人前往专家所在的村给老人换药,有时一天需要换三次药。这样,他们一直坚持了两年多,直到老人的病情基本好转。

  老人的病情好转了,让王磊心里高兴,而让王磊更高兴的是,村民们的观念变了。

  王磊最初去探望于宝树时,村民只给指路,却不肯靠近于宝树,嫌他脏、臭。但是,眼见这些年轻人忙里忙外,对待于宝树像亲人一般,村民们感动了,他们给志愿者送来午饭,有时志愿者忙不过来,他们就主动帮老人换药。村民们说:“这些年轻人被熏得脸都憋红了,有的吐了,可还是坚持清伤敷药,我们打心眼儿里佩服。”

  2015年冬,因受雨雪天气影响,205国道黄骅齐家务附近路段发生大范围、长时间堵车,大部分司机和滞留乘客滴水未进。王磊得知后,仅用半小时就和“渤海魂志愿者”们带着紧急采购的20箱方便面、500个面包、10箱鸡肉肠,以及液化气罐、燃气灶、帐篷等物资,急速赶往堵车地点,将一碗碗热腾腾的面送到滞留人员手里。

  一位来自山东的老司机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面,一边说:“我开了几十年的车,全国各地都走遍了,遇到这样的堵车,涨价很正常。但在这里,不但不要钱,还烧热水给我们喝,黄骅人真好!”

  就这样,在六年的时间里,王磊不间断地参加公益活动500多次,其中帮扶孤老病残等500多人,救助罹患大病人员数十人,为近100名贫困孩子助学,组织50余人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150余人无偿献血,每天为近600名环卫工提供免费早餐,累计服务26万人次。王磊用数年的持之以恒扮演着“辅警”和“志愿者”两个角色,用自己的信念诠释出了一曲人间“爱的奉献”。

1分钟动漫读懂习近平第66号主席令

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上海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戴海波隐瞒境外存款等案开庭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戴海波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我的旅游投诉有人管吗?

旅游市场监管涉及多个部门,消费者要判断该找哪个部门投诉,很不容易,有必要探索“一口受理”的投诉管理制度。

彩色的幸福

幸福是有颜色的,是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的高度统一。所以我要晒晒我们这些监狱女警别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