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正定县北早现乡是全国远近闻名的门业制造基地,规模以上的企业就有200多家。随着石家庄市“一河两岸”北跨战略的实施,被裹挟在经济跨越式前进的大潮中,在发展的同时北早现乡也成为全县矛盾最易突发的“危险点”。
并未如人所料。近年来,河北省北早现乡却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主法治建设先进乡。连续四年被评为河北省正定县普法先进集体,三次被评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普法先进集体,河北省北早现乡上水屯村还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原国家司法部部长吴爱英、中央政法委调研组等到河北省北早现乡调研,多次肯定这里的工作,就连来自廊坊、唐山等地前来参观的同行也纷纷竖起大拇指。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个瘦削的身影。他就是被人们称为“点子”所长的河北省北早现乡司法所所长苌青。
处在基层最前沿,面对大量矛盾,面对百姓在矛盾解决中感受司法公正的期盼,担任司法所长四年来,苌青感觉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但他双脚踏在田野间,脑子里的“金点子”层出不穷:以个人调解室带动全局的司法调解模式、因地制宜的普法宣传模式、社区矫正人员自我管理教育模式等等,这些“金点子”运用到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总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记者日前走进苌青,在一个个“金点子”背后,感受到了这位年轻的司法所长对工作的热忱和奉献。“基层司法所干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每做好一件小事就能制止和预防大事的发生。”说着,苌青笑了。
担着一个“长”字,就得有掌舵前行、破解难题的担当
在河北省北早现乡司法所,真正一线的工作人员加上苌青只有两人。面对全乡的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等工作,苌青既要能走街串巷调研、调解、宣传,又要能坐下来,定制度、搞管理、总结经验、破解难题。虽然身上担了一个“长”字,但他就像是上了发条的一个“兵”,冲锋陷阵在一线。
河北省正定县北早现乡政府大院里,一排五间明亮的房屋就是河北省北早现乡规范化司法所所在地。整洁的室内,电话、电脑、网络、打印设备等一应俱全,五个业务室各占一间,制度规范上墙。但就在2012年,苌青上任之初,这里还是“五室归一”。工作人员在一间屋里睡觉、办案。有时调解、宣告等工作凑在一起,屋子里就像“赶大集”。
办公条件简陋影响到了工作开展,苌青坐不住了。
他找完乡长找书记,还请来县司法局出面三次协调,最终以“乡里矛盾集中,司法行政打前战需要配足粮弹”为由,打动了上级,争取来6万元资金和足够的房屋,进行规范化建设,几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基础设施、工作制度、司法业务、执法规范等“六规范”标准。“如今开展工作再也不用怕‘撞车’的事儿发生了。”该所一名工作人员说。
在基层开展司法行政工作,这样的难题层出不穷,但面对难题不能绕道而行,只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破局前行。这是在基层司法所长位置上干了四年来,苌青最大的体会。
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河北省北早现乡上水屯村。漫步在村里总会被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所打动。一条法治宣传街穿村而过,法治长廊里法治漫画、标语形象生动,村内每条胡同口贴有法治宣传责任人联系方式;村南村北建有两个法治主题公园,村里还组建了法治文艺宣传队。这里就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说起打造这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还是从解决群众的一个呼声开始的。
上水屯村是一个3000多人的大村,最早在村北建有一个法治主题公园,在公园里村民开展丰富的法治文化活动,促进邻里和谐,尝到甜头后村民纷纷要求在村南再建一个。苌青来到村里考察,立马“相中”了村南高速路底下一片空地。周围绿树成荫,晚上灯光通明,借助这些便利条件,苌青带动村“两委”因地制宜,不费周章,就建起了第二个法治主题公园。
因地制宜搞普法宣传,苌青尝到甜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因时、因地、因势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他借势一年一度槐花节进行大型普法宣传;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之机,建起以党员为主体的“十户宣传员”队伍;与消防队合作每周两次进学校或企业……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因地制宜普法宣传”模式。
这种普法模式在“六五”普法期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五年间,全乡组织大型法制宣传、文艺汇演20场次,解答法律咨询156人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9000多份,受教育群众达2万余人。
肩扛一个“法”字,就得为百姓撑起一片公正的天空
任何一个矛盾纠纷,落在个人或家庭身上,那都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儿。乡镇司法所身处最基层,是离百姓最近的“法”,关乎公正、关乎民生。为了用法律为百姓撑起一片天空,苌青充分运用调解化解矛盾,他每天骑着车子或贴油开车“奔跑”在田间地头、乡村小路,足迹踏遍了全乡的每一个村庄。
今年6月17日晚上9点钟,司法所接到南岗村党支部书记李振江电话,电话里对方讲话语气火急火燎地。“村里一位五保户老人病故,家人因争夺遗产大打出手,两天了老人不能下葬,你们快来看看吧。”苌青带着乡里一名调解高手赶赴现场,老人的弟弟和十个侄子为财产正争得面红耳赤,加上其他家人,现场30余人把苌青二人围了个密不透风,各说各有理。苌青二人以法、以理、以情现场展开调解,直至第二天上午调解达成初步共识,在村委会主持下先安葬老人再谈遗产分配,并签订了关于安葬老人的初步协议。随后他们又多次在司法所调解室进一步调解纠纷,并达成共识。就这样一场有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的矛盾被化解在了萌芽。
河北省北早现乡生产企业比较集中,有的村庄甚至聚集了大小企业20多家。因此,涉及到拆迁、补偿、欠薪、赔偿等的矛盾频发。任何一个矛盾如解决不当都会影响到企业发展或职工利益。
2015年9月8日,十余人集体到司法所求助,反映当地一工厂欠工人三个月工资,总共约50万元,要求司法所给予解决,如无法解决,将进行上访。经过苌青深入调查,情况比工人反映的要严重的多。厂方不仅欠工人三个月工资,而且无故停产一个月,因开不出工资,工人已罢工三天。为了阻止事情恶化,苌青一方面联系罢工职工进行劝解,一方面跟工人代表一起,与厂方负责人进行协商。整整一天苌青都没顾上吃饭,直到晚上8点,双方被他的精神打动,最终达成协议,厂方负责人亲自向工人道歉,并保证一个星期内补发工人三个月工资,并因无故停产对每名职工给予300元补偿.双方取得谅解。第二天,所有罢工人员全部到岗到位,企业开始正常运营。
调解绝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拉家常讲道理,太多的扯皮打架、哭天喊地,太多的老幼妇孺、孤儿寡母,太多的法律条规、人情世故。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杯水车薪。怎么办?苌青又开始闷头想办法了。
2015年,苌青主持在正定县成立了正定县第一家个人调解工作室“河北省北早现乡帮大哥祁文芝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室对上连着乡司法所调委会,对下协调各村调委会,充分激活了全乡1200多人的人民调解力量,同时利用“名人”效应,减少行政干预,增强了百姓对调解的信服感。
个人调解室位于司法所最靠近街道的一间,在百姓进门就能看到的地方。就是这个个人调解室,每月调解的疑难案件达十余起,有效带动了全乡的调解工作。2015年至今,全乡成功调解案例400多起,重点案件41起,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基层稳定。
内心融进一个“情”字,才能让人们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苌青,脸膛黑红清瘦。额头上一道疤痕嵌在细密的抬头纹路里,举手投足间若隐若现。这是十几年前,上班路上,勇斗抢包歹徒留下的痕迹。为此,他被省司法厅记个人二等功一次,并获得市司法行政系统的嘉奖。受嘉奖所得的1000元钱,他全部捐给了南楼乡的五个贫困学生。
热血正义而又充满人情味,他把这种品行融入司法行政工作中,让冰冷的法律在百姓面前有了温度。
南早现村的一名社区矫正人员张某,因寻衅滋事丢掉工作,父亲又遭遇车祸脑部重伤,父子俩生活本就清贫,治病又急需大笔钱,得知情况后,苌青主动帮张某申请法律援助,官司打赢后,又找到法院执行庭,申请靠前执行,使张某父亲得到及时救治。张某提着礼物登门道谢,被苌青婉拒。“哥,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再也不干违法的事,不然对不起您。”如今。张某开起了出租车,工作生活步入了正规。
社区矫正是基层司法所的一项重要职能。对社区服刑人员苌青实施人性化管理帮扶教育,勤交流、勤关心、勤帮助,用爱心照亮他们的前行之路。
为此苌青探索社区服刑人员自我教育管理模式。在全县率先建起“北早现乡社区矫正大队”微信群,采取轮值的方式,每天在微信群里发放法治教育视频,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就在采访的前一天,他还走访了乡养老院,计划与养老院合作,搭建固定的义工平台,让社区矫正人员在劳动中自我成长。
几年来,“点子”所长苌青获得了不少荣誉,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石家庄市优秀青年卫士、石家庄市普法先进个人。但苌青告诉记者,“金点子”不是因荣誉而生。“带着一份对待工作的热情,一份对待百姓的真心,一份推动工作的责任感,去解难题,想办法。”他告诉记者,这才是催生“金点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