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青海乌兰县铜普司法所:“千难万难,有了老谭就不难”

2017-03-14 15:45  来源:青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亚强
字号  分享至:

“千难万难,有了老谭就不难”

——记青海省乌兰县司法局铜普司法所所长谭万红

  “千难万难,有了老谭就不难”。在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铜普镇,司法所所长谭万红可是当地的名人。说他有名,可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当地老百姓信任他、佩服他、肯定他,难怪大伙儿都亲切的喊他“老谭”。

  20多年来,“老谭”走遍了铜普镇的沟沟坎坎、村村户户,他熟悉这里的山水草木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一般。他用脚步丈量着脚下这片热土,用热血筑牢了民族地区基层司法行政基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的赞许,赢得了“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的荣誉称号。

  一片仁心在民间

  说到谭万红的经历,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当时已经是乌兰县检察院业务骨干的他突然提出要去司法行政部门工作,而且主动要求到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岗位上去。有人觉得他简直疯了,也有人觉得他是一拍脑门太任性。可他给出的答案却是这样:“许多老百姓触犯法律是因为不懂法,许多刑事案件都是因为小的矛盾纠纷没有及时调解造成的,我是学法律的,可以为老百姓办点实事,我不能看着他们再吃这样的亏了……”

  来到铜普镇,他从一个司法助理员开始干起。走村入户,和大家拉家常、聊收成,用一片真诚换来了群众的信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还自学了蒙古语和藏语。走上司法所长的岗位后,他自觉地把自己定位成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普法依法治理的宣传员,政策法规的讲解员、密切党群关系的联络员和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始终把全镇社会的团结和谐放在心上,所以哪里有重大疑难纠纷,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有他的声音。

  真情扶困解心忧

  对待安置帮教人员,谭万红一直把他们当自己的亲人来看。

  在一次回访中,他发现刑释人员芦某情绪低落,愁眉不展,但怎么问芦某都说没事。回到所里,谭万红越想心里越不踏实,又去了芦某家。已经是晚饭时间了,可是芦某家里却是冰锅冷灶,看到谭万红进来,芦某一下愣住了。在谭万红的再三询问下,芦某说儿子查出了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赶快手术,可是一家三口现在维持温饱都勉勉强强,更别说天文数字的手术费了。看到夫妻俩绝望和痛苦的泪水,谭万红心头一紧。第二天,他就牵头在全镇为芦某的孩子做了募捐活动,共筹来2万余元善款。他又多方奔走为芦某的孩子成功申请了农牧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项目,孩子得到了及时救治,背上书包重返校园。

  是感恩,是感动,芦某重振信心在政府的扶持下创办了自己的养殖场,收益还挺好,一家人其乐融融,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芦某逢人便说:“是谭所长让我走上了正道,是党和政府的关爱让我们家过上了好日子。”这件事在全镇产生了极大反响,切实起到了帮教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普法为民一线牵

  创新法律宣传形式,用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法一直是谭万红研究的工作方法。他每年都要组织举办村镇干部、法治宣传骨干、人民调解员等参加的法律培训班,并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活动场所”等“法律七进活动”。几年来,铜普镇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升。

  从英姿勃发到年逾花甲,谭万红始终坚守在司法行政工作的最前沿,面对多次调动的机会,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的工作岗位就在这里,农牧民群众需要我,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能为他们干点实事心里踏实……”

相关报道

动新闻丨我叫“巡回法庭”

我们的法官都来自最高法,各个都是法官中的“战斗机”……

直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

3月12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两高”工作报告。

网络订餐平台乱象:多店一证 无证商家借证上线

初入职场的白领周鹏(化名)所租住房屋厨房内的厨具已经积了一层灰,他更倾向于“点外卖”来解决一日三餐。他总结出一套“ ...

生命的密码

新的春天刚刚开始,祝愿每一个人带着爱出发,去播撒、传递爱的温暖和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