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河南:明确“个人信息权”保护 充分体现民主立法精神

2017-03-14 15:38  来源:河南长安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建议草案第一百一十四条将‘个人信息’修改为‘个人信息权’,并纳入第一百一十三条列举的具体人格权类型之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宁在审议民法总则草案时,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蔡宁说,编纂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法律人的夙愿,也是全国人民的期盼。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4次组织起草民法的工作(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但因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没有实现出台民法典的目的,仅在1986年颁布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民法通则,但这个民法通则在过去的31年对我国民事法律系依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这次民法总则制定后通则继续发挥作用而暂未废止的原因。

  蔡宁说,当然,一些民事法律单项法规先后颁布,如物权法、继承法、合同法等,为执法机关处理民事法律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些都是以后制定分编的基础。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脚步明显加快,采取“两步走”的工作步骤,第一步先将民法总则草案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第二步拟于2018年将各分编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争取于2020年3月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届时,我国将有一部宏大而统一的民法典。这次民法总则草案在提请本次会议审议之前,已经通过常委会三次审议,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收集意见逾80万字,整个立法过程思路清晰、节奏得当、富有成效,充分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

  民法典是国家法治成熟标志

  “民法典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内容丰富,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蔡宁表示,从一定程度上说,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是否成熟,有没有一部完备、发达的民法典是一个重要标志。

  首先,编纂民法典有利于全面、快速推进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通过编纂民法典,健全民事法律规范,能够进一步完善、规范社会主义市场法律制度,促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其次,编纂民法典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规范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经济交往等活动都离不开民法的规范和保护。

  最后,编纂好民法典,还能为整个国家和社会注入新理念、新规则、新动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保障每个人的智慧源泉都能充分涌流,让一切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

  蔡宁指出,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在民法典中起着统率性、纲领性的作用,是民法典的大纲。民法总则草案共210条,11章,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为基础,采取“提取公因式”的方式,将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定写入草案,就民事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诉讼时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规定,既构建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整体框架,也为各分编的规定提供了依据。

  蔡宁认为,草案中关于胎儿利益保护、扩大监护对象范围、强调抚养赡养义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从10周岁调低至6周岁、诉讼时效期间由2年延长为3年等规定,契合社会发展现实,符合司法实际,回应了社会关切,是此次草案的突出亮点。

  “总体而言,草案内容全面、协调,结构严谨、科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是一部比较成熟的法律草案。”蔡宁说。

  两点建议

  关于对草案的修改,蔡宁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关于自然人死亡的宣告申请。根据草案第四十七条,自然人死亡宣告申请只能由其利害关系人提出。实践中,有些自然人长期下落不明,没有利害关系人,无人提出死亡宣告申请,与其有关的一些民事法律关系,如遗产继承、债权债务等处于不确定状态;有些自然人死亡后,利害关系人故意不提出死亡宣告申请,冒领退休金、养老金、补助金等,均侵害了死亡自然人的财产利益,损害了社会秩序。对此,建议该条增设第三款,规定:“自然人符合本法规定的宣告死亡条件,如果没有利害关系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因各种原因不提出死亡宣告申请的,由该自然人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自然人死亡。”

  二、关于个人信息权的保护。随着信息的迅猛发展,个人信息权逐渐成为新兴的民事权利类型,从理论上看,应当归属人格权范畴,从司法实践看,公民信息受侵害的情况比较严重。草案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但未将其规定为一种民事权利,即“个人信息权”。同时,草案第一百一十三条在列举具体人格权时,未把“个人信息权”列举出来,不利于对个人信息的全面、有效保护。建议草案第一百一十四条将“个人信息”修改为“个人信息权”,并纳入第一百一十三条列举的具体人格权类型之中。

相关报道

动新闻丨我叫“巡回法庭”

我们的法官都来自最高法,各个都是法官中的“战斗机”……

直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

3月12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两高”工作报告。

网络订餐平台乱象:多店一证 无证商家借证上线

初入职场的白领周鹏(化名)所租住房屋厨房内的厨具已经积了一层灰,他更倾向于“点外卖”来解决一日三餐。他总结出一套“ ...

生命的密码

新的春天刚刚开始,祝愿每一个人带着爱出发,去播撒、传递爱的温暖和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