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雅安3月13日讯(郑佳洁 袁洋) “有事找警察”是很多人从小到大都熟知的一句话,但是在雅安市雨城区公安分局河北派出所康藏路社区,这句话便成了“有事找‘戴妈’”。可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居民口中的“戴妈”其实是一位53岁的汉子。
“戴妈”本名叫戴鹏,初见戴鹏,他身材结实,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给人一种无法抗拒的亲和力。言谈中,我们得知戴鹏曾经还是一名数学老师的他,因为想当警察,1988年,他“弃文从武”正式走上从警路,至今从警近30年。其中的19年,他一直是雅安公安局雨城分局河北派出所进驻康藏路社区的社区民警。他总是勤勤恳恳,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社区居民便亲切的称呼这为53岁的大老爷们为“戴妈”。
大老爷们儿为何变成受百姓喜爱的“戴妈”?
戴鹏原本是一名乡村老师,教初中数学。1988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他考上泸州警察学院,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从警生涯,2001年来到了康藏路社区民警的岗位。在康藏路社区,说起“戴警官”,很多人都知道,甚至还亲自和他打过交道,不少人对这位中年警官心生敬意。
“戴妈,又来转社区哇?”“戴妈,我家楼下最近新来了几个租客,你晚上还是来检查哈哦!”“戴警官,你帮我管管我儿子吧,我实在没办法了。”……每天戴鹏都要来到康藏路社区的几个院落里进行日常巡查。戴鹏没有警察的威严架子,居民也愿意把戴鹏当成最亲近的人,和他说说家事,聊聊日常,相处十分融洽。
当了近30年警察,干了20年社区民警,戴鹏耐得烦,尊重人,办事踏实,关心群众,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认真的做事风格深受社区居民喜爱,于是,他在康藏路社区居民口中的称谓从“戴警官”变成了更为亲切的“戴妈”。用社区书记马红的话说,“到居民大院,谁说话都没有‘戴妈’说话好使。”
为当好社区居民的“妈”,戴鹏把社区当成了家。他为老旧小区落实了门卫管理,解决了小区下水管道堵塞,化粪池不通,污水、粪水溢满大院等问题;为了使社区的困难群众、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有生活来源,他一次又一次跑单位、跑街道,为他们落实公益性岗位,协助解决最低生活保障;为增加社区居民的安全感,他走遍每一个小区、走访每个居民,把安防措施落实到每个大院每个家庭,尽管他管理的社区是雅安市最大的社区,但刑事、治安案件的发案率却是最低的。
戴鹏的不懈努力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回报,他所在得社区多年来群众举报违法犯罪线索最多,抓获的在逃人员数量居分局之首。
一人领工资 三人干活
2013年,四川“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工作全面铺开。需要做大量的入户调查,采集信息。戴鹏把这项工作当成了一次跟社区居民充分接触,了解社情民意的好机会。办公室里数百篇警务日志,3000多页的信息入户调查表堆了满满一柜子。
戴鹏的工作从每天早上到派出所报到后开始,就一直扎在社区,不在社区警务室接待居民咨询,就在社区各大院落走访。用他自己的话说,“社区民警的工作就是一个杂字,一天忙到晚,十一二点下班是常事。”
“一标三实”的信息采集是一项巨大繁琐的工程。庞大的社区必须一一走访,挨家上门。最忙的大半年,戴鹏几乎夜夜晚归,“白天的时候好多人上班不在家,只有晚上人才会齐一些。”妻子因为下班较早,时间宽裕,下班后无事可做,戴鹏说,这样多无聊,还不如跟自己一起去做入户调查,于是,他拉着妻子做助手,协助他入户访问。
最后,连放假回家的儿子也被拉入其中。“他平时上大学,假期就正好让他接触接触社会,看看人家是怎么交流的,怎么去发现处理问题的,正好让他锻炼锻炼。”
派出所年轻民警都以戴鹏也因此以戴鹏为榜样,感受榜样力量大家都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他们都说:“戴警官是年龄最大的,工作强度大,加班是家常便饭,通宵值班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也没有理由偷懒。”
警民配合抓获吸毒团伙
2015年5月,戴鹏接到社区电话,一位60多岁的太婆反映其居住的江北公寓内一个出租屋内经常有人白天晚上到房间,房间内还有几台电脑,行为可疑。随后,戴鹏和两名社区工作人员赶去了解情况。
在小区阿姨的带领下,找到了可疑房间。“当时敲了很久门才开,进去后,我们就说是入户调查的,因难以判定里面具体情况,在对里面人员做了信息登记时,小区阿姨就趁机说让他们交卫生费,自己则向所里申请支援。”戴鹏说,这时,一个女的突然说肚子疼就假装上厕所往门外冲,周围的群众见状就一起把她堵了下来。后来才发现,在门口的垃圾桶内有吸毒工具。最终,在群众的帮助下,查获了一个7人吸毒团伙。
事后,戴鹏在警务日志中对于小区群众的主动举报,主动参与协助自己工作的举动大为感动。“这就是慢慢跟群众交往得到的结果。”据统计,2015年、2016年群众协助戴鹏共查获吸毒人员34名。
创新管理平凡岗位显成就
康藏路社区是雅安最大的社区,有20余家单位、5所学校,2家医院,3个专业市场,60余家小旅馆,人口2万余人,国道公路穿辖区而过,治安管理难度和社区民警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如何管好这个复杂社区,戴鹏下了苦心思,推出了一种新型管理方法——星级管理。
2013年,戴鹏推出星级治安管理模式,为每个宾馆设置了10颗星,5颗红星、5颗黑星。同时,将发案、纠纷和旅馆自身违法违规行为及提供线索、为旅馆做好事等全部纳入考核标准。
戴鹏介绍,提供一次违法犯罪线索就加1颗红星,线索被采纳加2颗,每月有三次预警报警加1颗星。同时,如果被公安机关查处或发生治安刑事案件就会减少1颗红星,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减少2颗红星。“如果红星减完了就会挂黑星,黑星也是5颗,如果黑星也取完了就要停业整顿。”戴鹏说,每季度会调整一次星级标准,然后将治安的好坏情况做成标牌,挂到相应的宾馆内,“这样旅客一看就晓得在这里住安不安全,也就会跟他们的生意挂上勾了。”
曾经有个网上逃犯逃到自己所管辖的区域,戴鹏在自己建立的旅馆群里面发出公告,很快就得到某旅馆老板回复,后雨城区警察根据线索迅速将逃犯抓获。
通过此举,极大地提高了业主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辖区内旅馆业的发案率不断下降和矛盾纠纷不断减少。
踏遍社区角落换来群众拥护
在社区民警这样一个岗位上,戴鹏一贯的工作作风就是入百家门、知百家情、连百家心,实实在在地为社区群众服务,倾听他们的所需所求,并努力为群众解决问题。对于社区百姓间产生的纠纷,戴鹏出马总能“化干戈为玉帛”,百姓信赖他,爱护他,也听他的话,他所在的辖区范围内的群众纠纷没有一起民转刑的案件发生。由于调解工作出色,戴鹏也被雅安市评为2011年度大调解能手。
戴鹏用双脚丈量着社区每一个角落,社区里有哪些住户,单位、企业,他比谁都清楚,堪称“社区活地图”。2013年以来,戴鹏为群众所做的好事实事等,共计200余件,并收到锦旗、感谢信等10余面(封)。
戴鹏的敬业爱业也为他赢得了许多荣誉:2012年,他被评为全省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先进个人;在“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中,他采录实有信息26861条,服务实战成效28条,在全省名列前茅,由此在2014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一标三实”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被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先进工作者”;2016年被四川省精神文明办公室评为“四川好人”;荣获一次个人“二等功”和两次个人“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