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全州司法系统在普法宣传工作中,结合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的特点,运用普法“五用”工作法,切实增强普法宣传的实效性,提高群众认同感,增强学习自觉性,让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一是用少数民族干部宣讲法治精神。以少数民族干部、基层干部、宗教人士为重点,组成联合普法组,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边境一线开展法治宣传和“法治走边关”活动。举办法律知识讲座165场、播放禁毒防艾宣传片4场、发放普法材料6万余份、悬挂横幅127条、提供法律知识咨询2500人次、现场受教育人数约1.6万人。宗教人士也积极参与到普法活动中,用宗教教义传播法律知识,引导群众正确处理教仪教规与法律法规的关系。这些宗教界的法治宣传员中,尤其是身披袈裟的南传佛教僧侣,更是成为傣乡法治走边关、交通安全、禁毒防艾、民族团结等宣传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宣传。以少数民族民间艺人为基础,组建法治文艺宣传队,通过傣族章哈、小品、布朗弹唱等形式进行法治宣传。各级民族文化工作团(队)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等法治文艺演出12场,3万余名群众观看演出。
三是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文化。在广播电视台开设傣语栏目“法治与社会”、哈尼语栏目“法律与生活”,大力宣传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播放法治类新闻350余条。与西双版纳报社联办“法治周刊”,开设“傣乡司法行政”专栏,刊载法治类稿件390余篇。
四是用民族节庆营造法治氛围。以傣族泼水节、哈尼族嘎汤帕节、基诺族特懋克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在乡镇、社区、佛寺、赶摆场等人群聚集场所,通过悬挂横幅标语、挂图、设立展台、提供法律咨询、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开展普法活动350余场、发放法律书籍5.2万余册、普法材料16万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70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26万余人。
五是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内涵。编译发放傣文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条例汇编》数万册,组织人员进基层宣讲。(彭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