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中院定于2月28日,对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案、合同纠纷案在中国庭审公开网和昆明中院新浪官方微博进行同步直播,敬请关注!”2月24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条开庭与庭审直播的公告在官方微博发出后,两个直播案件就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直播当天,昆明中院官方微博有关内容共被网友围观、阅读4100余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此次活动同时也开启了昆明中院庭审直播常态化的序幕。
当天上午9:45,在昆明中院的13法庭,上诉人杨某与被上诉人田某等交通事故纠纷案如期开庭审理,数字法庭里的摄像头和电子显示屏已经打开,庭审过程要全程录音录像,并在中国庭审公开网和昆明中院新浪官方微博进行同步直播。
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后,一切准备就绪,这场庭审打破只能庭内旁听的局限,网络的输出,让更多人从“旁听”庭审变为“看见、听见”庭审。而这一变革,得益于昆明全市法院数字法庭的建设。
2010年,昆明中院开始着手数字法庭的建设,第一批就建成了20个数字法庭。截至2015年,全市法院建设数字法庭146个,在数字法庭开庭的案件实现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同时也强化庭审公开,开展示范法庭、庭审网络直播活动809次。
“所以庭审直播全市法院系统已经不是第一次。”昆明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直播的路上,全市法院都还在不断摸索,用“可视化”的正义深化司法公开,拉近司法与群众的距离。
庭审直播不仅是向群众的公开,更是对法官成长的一种促进。
庭审中会有很多突发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将打乱正常的庭审节奏。对法官来说,每一次庭审都是学习、成长的过程。“为了保证庭审质量,法官就需要做好大量准备工作,充分阅卷、熟悉案情、写好提纲……”法官介绍,这样才能让庭审有质量地直播。
事实上,除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各基层院也依托法院信息化建设,不断探索司法公开化。2015年,安宁法院升级拓展诉讼服务中心和执行指挥中心,实现了审判管理、庭审管理、庭审网络直播等的“大数据”管理方式;今年年初,西山区法院首次在新浪微博直播间进行庭审直播,让更多的人感受庭审……
全市法院向群众公开的不仅仅是庭审。
2013年,昆明中院就开通“双微”借力新媒体推进司法公开。司法公开应该让当事人感受到便利,近年来,全市法院又在司法公开方面下了大力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以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为内容的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不仅有效地服务了当事人,也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拉得更近。
据昆明中院统计,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所有生效裁判,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全部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每年,全市法院共公布生效裁判文书达3万余篇。
“法院司法公开三大平台的建设和规范化运行,是推动阳光司法的重要途径,只有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才能让人信服。”昆明中院法官介绍,推进司法公开,也是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司法公正、破解司法难题、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司法民主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政治文明和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
对此,昆明中院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探求司法公开新途径,切实推进各项司法公开工作,让司法公开成为法院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