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代表们围绕执法检查、监督、立法等内容发表了真知灼见。
全国人大敢于担当捍卫法律尊严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在审议中表示,张德江委员长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反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年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中心积极履职,与时俱进的新作为、取得的新成绩,展现了人大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殷一璀说,这一年全国人大敢于担当,有力捍卫宪法和人大制度的尊严; 立梁架柱,审议和通过了一些框架性的重要法律; 发挥优势,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及时回应关切,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议一是进一步运用授权决定的方式,更有力地支持地方在改革中先行先试。二是关注和指导区域协作立法,更好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三是加快研究修改监督法,将中央有要求、实践中有效的做法及时上升到法律,使人大监督更系统、更有针对性和更加有效。作为地方人大将认真学习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中好的思路、经验和做法,更好地用良法促善治,加强有效监督,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地方人大在经济社会和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借助“外脑”确保科学立法
骞芳莉代表说,去年全国人大立法工作和执法检查卓有成效,在立法工作方面呈现出数量多、份量重、节奏快的特点。随着人大立法工作的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完善,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的加强,立法的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人大在执法检查工作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方法,加强监督实效。“对《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进行了执法检查。抓住了执法工作流程关键,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让老百姓吃到放心的食品,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
“现在人大的立法工作分量很重,不仅是法工委,各专委会都有很多立法任务。”骞芳莉建议,加强各专委会的力量,同时发挥地方人大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请一些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立法的研究修订。
加大对预算工作的监督力度
在姚海同代表看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目标。《预算法》不仅仅是要管住人民的钱袋子,更要把政府的财政权力关进财政监督的笼子里。预算监督不仅仅是对公共财政的监督,更是对政府权力的监督。进一步增强预算决算的监督力度、深度和实效,还有些工作需要深化。
姚海同提出,首先要加大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监督,解决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过高这个“老大难”问题,更好地发挥中央转移支付的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大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监督,要提高预算支出的绩效。要监督绩效评价项目的筛选,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项目,把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具有较大经济社会的重点项目纳入进去。
第三,进一步加大对预算公开的监督。可以将重大项目资金安排及使用情况公开,将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公开,将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公开。同时,进一步指导地方人大逐步有序推进公开制度。
第四,进一步提高全国人大审查预算的质量,比如让每个代表小组都有一个代表提前参与,扩大“会前参与”覆盖面。
环保执法监督需要更深入
“环境问题是民生之痛、民生之患,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是需要下大功夫才能有所作为的。”顾逸东代表说,去年,专门委员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亮点频频,执法检查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他建议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监督的工作面更宽一些、更深入一些。
顾逸东表示,去年人大对自然保护区水污染防治法展开执法检查,还重点针对工业污染、城市垃圾处理、扬尘防治、生态补偿机制等进行了执法检查。“地方人大和人大代表参与,提了很多非常切合实际的建议。虽然工作量大了,但工作做得比过去更扎实了。”顾逸东指出,去年,专门委员会牵头的环境保护工作亮点颇多,环资委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同时参与了环保税法等法律的制定工作。
“但水、大气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需要很长时间。”顾逸东说,政府治理的力度非常大,但要达到更好的目标,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他建议,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监督工作面要更宽一些、更深入一些,“目前教科文卫委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力度大但深度还不够,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顾逸东说。(陈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