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浙江走近监狱女警:“我是警察,也是女人”

2017-03-09 20:14  来源:平安浙江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她们是警察,头顶国徽、肩扛盾牌,在高墙内,为服刑人员的新生尽心尽力。

  她们是女人,或为人妻,或为人母,在家庭里照顾好老人小孩,在生活中活出自己的姿态。

  如同翘翘板,她们把装着自己的这一头沉沉压下去,让装着责任的那一头高高升起来。在监狱的这个大家,和自己的小家之间,她们来回奔忙,既让工作出色,也让生活精彩。

  “三八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近这些监狱女警,听她们说一说自己的故事。

  “爱笑的女人,运气不会差”

  “爱笑的女人,运气不会差。”这是孙喆微信的个性签名,她说,即便生活有许多磨难,但她相信微笑能改变命运。

  孙喆,浙江省女子监狱六监区民警。穿上警服的她,是监狱的管教民警,是服刑人员的良师益友;脱下警服的她,是一名积极向上的母亲。

  2013年,孙喆早产生下女儿金金,还没有手掌大的金金在重症监护室住了整整四个月。孩子出院后经常生病,住院成了家常便饭。孙喆经常要监狱、医院两头跑,“那时真是上班忙、下班也忙。”她笑着说,不过忙点也好,没时间埋怨。

  小时候的金金胆子小,性格开朗的孙喆希望金金能更勇敢些,为此她帮金金报了各种培训班,并陪着金金上课。“我希望自己在女儿的眼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忙碌的警察。”今年过年前,孙喆的朋友有话剧演出,她马上报名参演,“因为我想让女儿看到妈妈的另一面”。

  监狱环境闭塞,工作忙碌,金金想妈妈的时候,可能连个电话都打不通。孙喆说,金金有时也会“投诉”妈妈工作太忙不能陪她,但孙喆在生活中总是乐观向上,从不抱怨工作。渐渐地,金金不再埋怨妈妈了,反而以妈妈是警察为骄傲。

  无论工作多忙,孙喆一定会挤出时间学习。读在职研究生、学习国际芳疗师课程、研究精油制作……她说,这既给孩子树立了榜样,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言传身教,无论是我的女儿,还是服刑人员,我从不说教,我相信自己的行动最能影响她们。”

  “愁眉苦脸是一天,喜笑颜开也是一天”

  “没办法就想办法咯!”这是浙江省女子监狱卫生所副教导员杨彩萍的一句口头禅。在监狱同事和服刑人员的眼里,杨彩萍人漂亮,脾气好,无论多难的事都难不倒她。其实,笑容的背后是杨彩萍坚持和负责。

  38岁的杨彩萍是一位二胎妈妈。大儿子博阳11岁,小儿子博少才13个月。2015年12月,博少出生后没多久,杨彩萍的婆婆就生病住进了医院。杨彩萍老的小的都要照顾,“那阵子真是难熬啊。”杨彩萍感慨道,随即脸上又笑了,“可能怎么办呢,日子还是要过啊。”

  产假结束后上班没多久,杨彩萍就给博少断奶了。“实在是没办法。”她说,每次监狱收押新犯,她几乎忙得脚不沾地。为了节省时间,减少上厕所的频率,她几乎不怎么喝水。结果,回到工作岗位没几天,她的母乳量从一天600ml骤降至200ml。半个月后,母乳几乎没了,儿子自然离乳。“我觉得对不起儿子,但谁叫我们是监狱民警呢,穿上警服就得负责!”

  杨彩萍的丈夫也是监狱基层警察,这意味着两人为了照顾孩子,只能“错峰休息”,一个月他们共同休息的日子屈指可数。“小别胜新婚呀,挺好!”在别人看来难熬的事,在杨彩萍眼里倒成了另一副模样。杨彩萍说,最让她欣慰的是,大儿子曾经说过,爸爸妈妈都是警察,是他最骄傲的事。

  “生活的乐趣,要自己去发现”

  51岁的朱苏芳在浙江省女子监狱工作已经33年了,目前依然坚守在管教一线。她是服刑人员的老大姐,是监狱同事的好师傅,“严、谨、细”是她的口头禅。工作三十余年,曾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全省监狱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公务员考核多次优秀……荣誉证书一张办公桌都堆不下。

  监狱工作压力大,朱苏芳有自己一套解压方式。走进她的办公室,整洁有序。朱苏芳说,她喜欢把工作环境整理得干干净净,不仅能让自己释放压力、心情愉悦,也能让同事感觉神清气爽。与朱苏芳搭班的同事常说,和芳姐一起上班,感觉特别踏实。

  有人说监狱里都是犯了错的人,每天待在那里,心情都会变糟。可朱苏芳不这么认为,“服刑人员的阳光要靠我们带进去。”她喜欢和服刑人员聊天,听她们说故事、吐心声。服刑人员也喜欢与朱苏芳说话,因为她愿意听,还能给出好建议。

  生活中,朱苏芳有一个十分支持自己工作的丈夫和一对美丽的双胞胎女儿,她空闲的时候就喜欢出去旅游。“年轻的时候,生活的重心在工作和家庭,感觉它最大的乐趣在于寻找和陪伴,寻找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成就感,陪伴是如何在家庭工作两难的情况下陪孩子慢慢成长。现在,孩子长大了,生活的乐趣除了继续寻找工作中的成就感外,我还希望能四处走走看看,在学习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

  “音乐让我找到了更好工作的办法”

  “在中板的律动下匀速前进。”这个具有专业味道的微信签名,来自浙江省第二女子监狱的新民警张驰。毕业于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小提琴演奏方向的她,用自己独有的艺术视角去面对监狱中的点点滴滴。

  刚接触监狱工作时,由于所学与实际工作相差较远,加上自己又来自外省,生活习惯差异较大,这些都给张驰带来了较大压力。

  “音乐具有抚慰人心的作用。”张驰说,那时,她靠着拉小提琴纾解了不少压力。她也因此想到,是否可以尝试着将自己所学的音乐专业知识与监狱工作结合起来?

  这个想法还在酝酿时,一次她和服刑人员谈话,无意中提到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服刑人员感慨地说:“张警官,每次我遇到困难,总会想起这首曲子,它能激励我前进。”这次谈话,让张驰更加坚定了将音乐知识融入教育改造工作的信心。她说,她想试试看,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服刑人员走好改造之路。

  “漫长的路,我匀速前进,终有一天可以迈向心中最向往的天地。”这是张驰在每天写的日记中都要重复的一句话。她相信,凭借对音乐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自己一定能做好工作、过好生活,一定能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没有永恒的梅雨季,只有久违的艳阳天”

  42岁的鲁雅琴是一个总是带着阳光与力量的女性。她有两个家:一个大家是浙江省第二女子监狱,这里她倾注了全部的青春和热情;另一个家自己的小家,有父母、公婆、爱人和孩子,她用无尽的柔情和爱意去经营。

  无论是民警还是服刑人员,都习惯叫鲁雅琴“鲁姐”。她所主持的电视节目《鲁姐有约》也成为最受服刑人员欢迎的节目。服刑人员陈某那本近两万字的感恩录,记载着在她4年的服刑过程中“鲁姐”是如何发现她、走近她和她的残疾儿子,又是如何带着“阳光助学行动”走入她的改造生活。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她对“鲁姐”悉心帮助的感激。

  去年,鲁雅琴的公公患病,术后要治疗照顾,同时婆婆也患病住在不同的医院,而读初三的儿子又面临中考。繁忙的工作结束后,鲁雅琴还要承担家务、教育孩子,奔波在两个医院照顾两位老人。公公去世后,婆婆因为生病,每周都需要到医院治疗,且花费不小。婆婆看着忙碌的儿媳妇,很是心疼,既担心自己拖累了媳妇,也担心自己治病要花太多的钱。聪慧的鲁雅琴看穿婆婆的顾虑,她笑着宽慰老人:“不要想那么多,命比钱更重要;也不要担心我,我能照顾好自己和大家。”

  鲁雅琴就是这样如阳光般温暖向上,既做好了“大家”里面的事情,也顾好了自己的“小家”。

相关报道

最亲爱的人走了,她们不约而同做出一样的选择

命运让这两个女子都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但是,在命运面前,她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坚强。

直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3月9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基层代表委员议国是: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文化自信展开热议,表示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始终坚定文化自信。

三八妇女节特辑:政法线上的巾帼风采

这是一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是两代人对审判事业的不懈追求和满腔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