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温良的陪伴
——广西女子监狱开展服刑人员心理辅导二三事
杨警官在心理咨询室和服刑人员聊天。
“警官,我虽然度过了入监的适应期,但是对于监狱中人与人相处的模式还是有些困惑,我该怎么办呢?” 3月1日,记者走进广西女子监狱(以下简称女子监狱)服刑人员心理辅导室时,便听到了服刑人员的心理求助。古人云女人是水做的,而关押在监狱的女性服刑人员也有着一颗颗七窍玲珑心,敏感而脆弱。为此,女子监狱组织了由74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团队,应对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状态。此次记者探访女子监狱,便是了解专职心理辅导的警察是怎样给女服刑人员排忧解难的。
反思改变自己
何某是还有两个月就即将出狱的服刑人员,入监以前她在柳州做餐饮生意风生水起,因为头脑灵活事业版图不断扩大,而接连不断的成功也让她虚荣心不断膨胀,目中无人。2015年初,何某因为看不惯手下员工消极怠工,便在公众场合对其进行言语侮辱,并对员工拳打脚踢。不懂法律的何某以为用钱可以摆平一切,谁知被打员工为争一口气,将她诉至法院。何某因为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从说一不二的女强人到初进监狱的“新鲜人”,巨大的落差让何某无所适从,而她还把违法犯罪的过错都推到家人身上,认为是自己的父母太宠爱自己了,而丈夫也都让着自己,才使得她养成了飞扬跋扈的性子,不论对家人还是外人都呼来喝去。
发现何某的消极状态后,心理辅导民警黄明晓常常与之谈心,开导她必须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把过错都怪罪到别人头上,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黄警官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何某的家人并没有放弃她,隔三差五地就从柳州赶到南宁看望她,于是便以此为切入点,让何某学会感激家人的付出,并告诉何某简单粗暴的语言也是一种暴力,一句刻薄的话就可能让最亲近的人心寒。因此,对待家人和外人都应该心平气和地沟通,一天到晚埋怨他人只能让自己也感到眼前天昏地暗。通过黄警官多次一对一心理辅导,何某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并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慢慢改变。
“亲爱的小何,又是一年春来到,看着别人家家户户团团圆圆,我们家中唯独少了你,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和孩子们都很想你……”春节过后,何某又收到了丈夫来信,信纸上似乎能看到一些泪痕,这让她的心也不由得抽了一下,这两年多的服刑生活,丈夫一直不离不弃地守护让她十分感激,丈夫对孩子们无微不至地照顾也让何某十分感动:“以前我总想着赚钱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我才知道陪在家人身边才是最珍贵的,出狱以后我要多陪陪孩子,错过他们的成长我已经有很多遗憾了,我还要感恩丈夫和父母,再也不会对他们疾言厉色了。”
走出婚变阴霾
据心理辅导员多年来观察发现,一些女性服刑人员入监之后,她们的伴侣常常选择离婚或分手,这样的情况大量存在,对于刚入监狱还适应不了的女性服刑人员来说,又是致命一击。
黄某与丈夫多年来的婚姻早已貌合神离,她也隐隐知道丈夫在外面有情人,但是一直不愿意面对现实。2014年,黄某因贩毒被收押进监,没过多久,她的丈夫便借着探监的机会摊牌要与她离婚。此时,黄某才知道丈夫外遇的对象竟然就是自己的闺蜜。爱情和友情的双重背叛让黄某深受打击,而且想到自己的女儿要跟着丈夫生活,让黄某觉得出狱后女儿也不一定还认她做母亲了。凡此种种都让黄某一度沮丧不已。回想当初她感慨万千地说:“我当时觉得活着真没意思,轻生的念头常常在脑海中闪过,如果不是管教民警一直陪伴着,我大概过不去这道心坎。”
原来,负责黄某心理辅导的警官杨艳芬,在黄某离婚后就时刻留意其心理状况,给她讲一些寓言故事来开导,告知一切不过是回到原点,一个人单身状态并不是世界末日。同时,杨警官还经常让黄某到宣泄室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让她身上郁结的负能量有了出口。此外,杨警官还深知如果黄某能够谅解前夫的种种行为,才能达到心理上真正的释然,便让黄某细想自己之前的婚姻状况。黄某经过反思也认为当时的婚姻早已形同虚设,夫妻双方已然不能像家人一样坐在一起聊共同的话题,离婚是迟早的事,与其拖着让两个人都受罪,不如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在发觉黄某已慢慢解开婚变心结后,杨警官趁热打铁让她端正改造态度,出狱才能有更好的状态面对家人,与女儿团聚。在杨警官循序渐进地心理辅导下,黄某慢慢建立起生活的信心,在2016年还获得了女子监狱改造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
陪伴捂热人心
“杨警官,现在我传帮带一些新进服刑人员干活,有的人脑袋很不灵光,教了好多次,她们都不懂,我就忍不住骂她们。”在心理咨询室里,心直口快的李某如是说。杨艳芬警官语重心长地开导李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一个人总是盯着别人的不足,就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其实你是心存善念想帮助别人,但是这样粗暴的方式,不但不能让人接受还会适得其反。”李某深知杨警官是让她改善沟通方式,逐渐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慢慢和其他“新人”打成一片。听着李某的讲述,杨警官感觉眼前的李某与往日刚进监狱时自闭的模样,简直判若两人。
说来可惜,李某原是一名警察,她的父母和丈夫也都是公务员,然而她因为被金钱的欲望蒙蔽了双眼,挪用单位资金做自己的生意,由于李某聪明伶俐,不过多久就挣得盆满钵满。然而东窗事发后,监狱生活让李某苦不堪言。管教民警发现李某常常在上课时间看着窗外走神,干活也心不在焉,便找她谈心。但是,李某都敷衍回答,不愿打开心扉。管教民警只得把情况反映给心理辅导员杨艳芬警官。杨警官通过观察发现李某非常自闭,习惯独来独往,得知她有写作的爱好后,便鼓励李某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建议她把作品投递到狱内刊物发表。
李某闲来无事之时,便听从了杨警官建议,开始通过写作诗歌和散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无心插柳柳成荫,李某发表的作品受到了其他服刑人员的欢迎,她也突然间信心大增,表示自己要着手写小小说。通过和其他服刑人员分享写作心得,李某慢慢走出自闭,有了几个好朋友。“现在走在过道上遇见其他熟人,我都能微笑着打个招呼,虽然只是一个瞬间,却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让我心里觉得暖洋洋的。”
“杨警官一直很关心我们的状况,最近我换到其他监区,杨警官怕我不适应还经常在值班结束后陪我聊天,查看我的心理状况,这样一聊一般都到晚上10时许了才回家,我虽然面上总是不好意思说谢谢,但心里一直怀着感念的。”体会着监狱警察改造服刑人员的辛苦,李某哽咽地说道:“以前我觉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句话很假,但是警官对我们的教导和帮助真的就像雪中送炭一般可贵,我现在都把杨警官当亲人看待。”
……
此时,拨开云雾的阳光洒进心理辅导室,那一点一点的温暖驱散了春意的料峭,服刑人员和心理辅导警官脸上也添上了欣慰的微笑。(廖梦若 王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