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8日上午召开的北京市法院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会议上,来自全市三级法院的21位法官被授予第二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称号,首都法院专家型人才队伍体系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本届评选后,全市法院专家型人才(含审判业务专家、信息技术专家)队伍将扩充至44人,涵盖法院各主要审判业务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覆盖高中级法院和大部分基层法院。
据北京高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刘毅介绍,在坚持评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本次评选在评委中增加了检察官和律师的代表,评委来源更具代表性和多样性。为确保专家的质量,除任命为法官后从事审判工作年限略有放宽外,其他申报条件与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的申报条件相同。
记者从当选名单中发现,本届审判业务专家均为从事审判工作10年以上,在各自审判领域审理过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并具有相当理论研究水平的资深法官。
其中,海淀法院中关村法庭庭长李颖审理方是民(方舟子)诉崔永元名誉权案,判决书说理透彻,得到学者、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入选《人民法院案例选》,并经中国教育电视台《法治天下》栏目面向全国播放。
二中院刑二庭副庭长杨子良撰写主编了《国有资产刑法保护研究》等7部著作,近300万字。还有得到社会和业内普遍认可的知产法院审判一庭法官芮松艳,前不久当选为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两次参评的大兴法院民四庭庭长康临芳表示,作为一名远郊区法院的法官,这次能够当选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不仅是其个人的荣誉,更是对广大基层一线法官工作的肯定。
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北京高院党组书记、院长杨万明介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审判业务专家评选是首都法院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一环。
杨万明表示,全市法院将以此次推荐评选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专家型后备人才体系建设,完善专家型人才参与审判决策等工作机制,不断促进提高审判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据悉,到2018年底,首都法院将评选60名左右的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和10名左右的北京市法院信息技术专家,并加强专家型后备人才的梯次培养,努力建成北京市法院专家型人才队伍体系,进一步发挥各领域专家的“智库”和引领示范作用,为首都法院各项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王晓艳 苏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