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大法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贯彻落实高检院部署,把联络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工作作为接受外部监督、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的主渠道和重点工作来抓,统筹谋划、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
围绕检察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络活动
北京市检察机关严格贯彻高检院指示精神,在高检院办公厅和对口负责北京团联络工作的案件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围绕检察中心工作,着力推出一系列“菜单式、贴近性、多样化、可选择”的联络服务产品。比如2016年初,结合全国检察热点和北京工作特点,围绕重大案件庭审、刑事执行检察、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强检等推出了19项联络活动,由代表委员们勾选参加,还探索推出了“个人订单”服务,由代表委员们提出活动想法或需求,检察机关负责量身设计、组织实施。对于工作繁忙、无法参加活动的代表委员,综合采取登门走访、电话汇报、寄送材料、借助党外活动平台沟通等方式进行联络,确保能够全面及时地通报全国检察工作情况和重大会议部署情况、北京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高检院部署情况等。近四年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联络覆盖率一直在95%以上。此外,北京市检察机关还积极配合高检院各厅局室做好代表座谈会、代表参与业务竞赛评审等工作,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提升联络效果。
主动搭建与代表委员直接联系、定期沟通工作机制
北京市检察机关2012年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意见》,以“提高质量、改进方式、增强效果”为基本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委员联络工作,持续深化检务公开。市检察院党组专门召开会议,结合代表委员的日常联络基础、工作领域、地域分布等因素,科学确定了全市各级院领导的联络分工,并指派固定联络人员协助做好走访安排、收集意见建议、办理交办事项等工作。经过多年工作实践,“一对一”、重在平时的沟通模式效果凸显,不仅代表委员们认可,随着代表委员们对检察工作愈加了解,检察机关从交流中获得的启发和建议也逐年增多。
优化信息链服务,全方位解读检察工作成效
坚持为代表委员履职提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可读性强的信息服务。以“两微一端”和北京检察网官方网站为载体,向代表委员呈现全国和北京检察工作的最新动态、回应对重大案件信息的关心关切等;推出了一系列表现形式活泼、内容深入浅出的微动画、微短片,多角度解读检察工作;对原有的手机彩信报进一步调整优化,探索推出了网页版手机报,确保内容精简、推送及时、语言生动、实用性强;赠订《检察日报》、《方圆》杂志,助力代表、委员深入了解检察工作。北京市检察机关面向代表、委员提供“全天候”、无缝衔接的“平台链”信息服务,全方位展现检察工作动态和成效,许多代表委员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真吸纳意见建议,为检察事业发展汇聚动力
近四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共收到代表委员意见建议150余条。市检察院党组将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定位为“一把手”工程,充分运用督办工作管理系统,对意见建议全部进行挂账督办,严把办理工作的法律关、质量关、期限关,加强了工作力度。办理过程中,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注重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协调涉及单位和部门开展调研交流工作,改文来文往为当面沟通,切实提高了办理实效。强调及时向代表委员通报办理工作进展、征求意见,使办理工作紧密贴近代表委员关切。目前,自觉主动接受代表委员的监督,找准办理意见建议和检察工作的结合点,已经成为北京市检察机关破解工作难题、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外部助力。